20200413-0419(补)记录是更新迭代的前提
今天这篇周记是跟上篇周记一起补的。
上一篇周记的结尾是,记录是更新迭代的前提。我想要再次强调一遍这个,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大脑一直以来默认“记录是没有用的,反正我都记不住,反正都会忘记,干嘛要记录呢”
这是很简单又功利的想法,实际上,当我再次看过去的日记确实看上去像第一次看到一样,但是写作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大脑,自己的思维的过程。而且只要记录下来了,就会渐渐有变化。
Quora上面曾经有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的回答:我从小到大吃了很多肉、蛋、奶、蔬菜,面包……不能简单地说哪一块吃下去的肉变成了我胳膊上的肉。它们全部都首先被默默消化了之后,再变成细胞然后重组变成了血液骨骼肌肉肥肉……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既然读书有这个作用,特别是我认为读书唯一有用是在“带着脑子去读书”,记录其实也是一个让脑子上跑步机锻炼的过程,跟“带着脑子去读书”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在记录时,消化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某本书,而是我的生活。
所以虽然记录的作用看起来不显,确实实打实有大用处的。我要做记录,记录是更新迭代的前提。
写日记虽然累,但是我感觉真的有心情放松,内心充满了对自己本人的掌控感和对生活的信心。因为这是一个注视自己的过程,确定自己存在的过程。而我以往所熟悉的方式,比如吃大量的食物,肆意地刷视频看电视剧等等,这些行为也会给当时的我一种放松感,但是满足之后就是空虚的茫然。在上一篇日记中,我认为,放松的感觉来自于,这行为本身给我的熟悉感。因为它至少是从2010年起就有了,并且那年就已经形成规模了。
另一方面,这种行为更深地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感觉的喜欢,“什么也不需要想,只需要享受”这是一种类似婴儿的心情吧,那这就更久更久了,这也是一种快乐,我觉得是《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里面说的,羊群的快乐。
我希望自己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放松,用一种放松但不放纵的方式,我暂时能想到的是,写日记,或者睡觉,或者散步等等。或者说,“换一种方式放松”=“不是去对自己的控制权的放松”=“过上自律的生活” 这都不是正面的被追求的目标,回到上篇文章讨论的,追求做事情本身,“过上自律的生活”自然而然就会来到。
比如说,专注怎么养习惯balabala 好啦,复习一下公式:(有弹性的)计划+预案+包容 先标粗记下来,记下来,至少可以先想想自己想要的输入和输出了。
今天终于找到了之前自己想听的那首《can't stop love》,突然看着歌词和评论就哭了出来。
歌词节选有:
I can't stop, can't stop this love 我无法停下对你的这份爱,没有办法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I love you 无论旁人如何闲言碎语,我爱你
They said this love was the impossible kind 他们说我们的爱完全不可能
But we wer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 life 但是我们已经足够坚强去面对此生中的种种磨难
某只评论:
“这首歌是2010年6月19日由瑞典歌手Darin为公主维多利亚与平民韦斯特林的世纪婚礼专门创作的歌曲。”在这条评论里面,有个人回复说“反正也不知道当是真的吧。”
公主与平民的故事,我也不敢轻易相信,于接着看又有一条评论“那年我正好在斯德哥尔摩,见证了公主大婚。” 也许是在这一刻吧,我被触动了,不自觉地哭了起来。
可以想见,地位之间的极大差异,如果能产生爱情,那么一定至少有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做到了足够强大,强大到跨越物质巨大差异的鸿沟。我为这精神战胜物质的结果而感到感动和高兴,所以才哭了。
为精神的力量,敬精神的光芒。
一个人的精神,能战胜多大的困难,能有多么坚韧,能比稳定的物质条件更让人心安,就像在那特殊的年代里,依然能有人在牢狱里向往光明,坚信公平和正义总会到来。
联想到我自己身上,我即将开始一段征程,这条路是输是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会有很多独自一人精神困顿的时候,但是我还是要去做这件事。而且不管别人说什么,甚至不管我自己的大脑说什么,我也要去做这件事,去爱创作故事这件事。
人身上有很多很多的毛病,但是人身上也有很闪很闪的东西。那一刻,突然被触动了,为人之存在的本身,它有可能具有的力量。活着,会因人性之堕而真心实意地厌世甚至厌恶自己,但也会为人性光芒的闪耀而充满敬意和感动地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