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管弦诉离情
声声管弦诉离情 ——写给《LA LA LAND》
章一 关于电影 每次讲到旧情人重逢,我便很自然地想起《半生缘》里顾曼桢对沈世钧的那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隔着漫长岁月的莽莽黄沙,两个饱受生活侵蚀的平凡中年人,在昔日爱侣面前,回想起人生开端处彼此对于未来的天真寄望,终于按捺不住悲凉慨叹。 ————摘自网络
LA LA LAND(洛杉矶别称,意指梦幻之地),呓语般的地名,再加之全片蓝白色梦幻般的色彩基调,导演达米恩.查泽雷从《爆裂鼓手》中走出,又通过127分钟光影的浸润,为我们奉献了不一样的《爱乐之城》。 导演用古典拍摄手法讲述了一个好莱坞俗套的爱情故事:渴望成为一名演员的女主米娅因为试镜屡屡碰壁,至今仍在咖啡店兼职招待。失意的男主塞巴斯汀因为坚持对传统爵士乐的喜爱及表现方式,穷困潦倒。但在一场派对之中,两人相遇后成为恋人,其间经过了不同价值理念的挑战以及生活琐事的种种考验,但最后却选择了分手。 导演的取景、转场、摄影等大量采用了好莱坞的古典拍摄方法。同时,导演除了开场的长镜头炫技外,也还通过大量细节的设置致敬了诸如《瑟堡的雨伞》、《卡萨布兰卡》、《无因的反抗》等大量经典电影(剧作)。这一切,让人似乎感觉又回到了曾经好莱坞歌舞片的黄金时代。 俗套的故事,但得益于导演高超的叙事手法表现,当观众看到电影最后蒙太奇的桥段中男主与女主在咖啡厅首次偶遇时奋不顾身的那一吻时,都不禁唏嘘。 或许,这不是一部应当陪自己现在爱人一起看的电影。
章二 关于爱情 某天,你会无端想起一个人,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摘自网络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人追求爱情的本性;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这是对爱情的坚贞承诺;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是对爱情生活从一而终的渴望;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对爱情长相厮守的愿景。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酒吧,我却偏偏走进了你这一间。”从此,我的生命因此而改变,在经过了生活的打磨,最终理解了彼此却又不得不离开彼此。 爱情之所以伟大,也为人所共追求。就在于在爱情中,人可以放弃自己的尊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成全对方,只求对方过得更好。 虽然因为成全而分离,但最终,导演还是给了男女主角一次梦幻般的相遇。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人世间有太多的遗憾,但最遗憾的莫过于与爱人的别离。我最感触的一场戏是米娅试镜完成后,两人来到格里菲斯天文台的长椅上叙别的一段对话,平淡如水却又意境深远: 米娅问:“我们算是走到哪里了?” “格里菲斯公园啊!”塞巴斯汀回答。 “我们算是走到哪里了?” “我懂。我也不知道” “我们要怎么办?” “我觉得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等你得到这个角色,你要放弃一切。一切!因为那是你的梦想!” “那你要怎么办?” “我会照着我的计划走,明白么?留在这里,做好我的事。你会呆在巴黎,那里的爵士乐很棒。你现在也喜欢爵士乐了。不是吗?” “是的!” 两人静默,塞巴斯汀然后说:“我猜,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了!” 米娅深情地凝视着塞巴斯汀:“我会永远爱你的!” “我也会永远爱你的!” ...... 爱情若分春夏秋冬,你便是我经过的四季。
章三 关于完美 侘寂(Wabi-sabi),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它不是直接从日语翻译到英语的词汇,其背后的理念也不会立即在那些以前不知道它的人们心中转化生根。 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最好地了解侘寂的方式就是接受这一观念,并开始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侘寂的例子。 ————摘自网络 爱情与梦想的份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能够两者兼得者,人世间少矣! 初看完《爱乐之城》,便想起由日本传来的一个美学词语:“侘寂”。即在美好之中留存了某种遗憾,而这种遗憾表现却又构成了更高层次的审美。 无论米娅,还是塞巴斯汀,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种美好的结果。但两人为了实现梦想,却不得不放弃了对爱情的坚守,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可叹的是,此种放弃(或遗憾)是建立在塞巴斯汀对米娅的成全和放手的基础上,顿时有了一种佛家舍己成仁的意味。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谢谢你,在你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把你给了我!
章四 结语 现在耳畔回响着电影主题曲《City Of Stars》的旋律,侧首望窗外,夜阑人寂,只见月光如水,树影疏动,我却是最喜欢这样的夜晚。 鸳鸯离别,人面桃花空恨首,风雨浮萍飘何处? 蓦然相逢,声声管弦诉离情。心如旧,情难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