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保险公司,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首发于公众号「尹娜」

本文是公众号「尹娜」第40篇原创文章
到今天娜姐我一共服务过71个家庭。 跟每个家庭,我都会讲:寿险保单很安全。
但90%以上的中产家庭还是要服务品质好的保险公司。
娜姐把「服务品质好」解读为:尊重客户。
一家尊重客户的保险公司是什么样的?
给你保险合同之外的温存。
1、投保时的尊重:预核保服务
预核保,是指在投保之前,帮客户判断身体条件是不是符合投保要求,给出核保结论。
帮客户节省了时间,还避免了留下不好的投保记录。
体检报告上十几项问题,我发给保险公司预先给出核保结论,选择对客户最有利的投保就行。
我有一半的客户使用过这项服务。(大家保重身体啊)
有预核保服务的公司不算多。

并且预核保服务也分档次。
有的保险公司虽然有预核保服务,但不一定作数。
曾有某保险公司给我客户的预核保结果是标准体,正式投保时却被延期(暂时不接受投保)。

而有的保险公司却非常靠谱儿,比如同方全球、中英人寿。
预核保是这个结果,正式投保也是这个结果。
如果不是,我可以让服务人员帮助找核保老师沟通。
还有的保险公司,比如中意人寿,虽然没有预核保服务,但是服务人员非常靠谱儿。
你把客户的体检报告发过去,她可以找到核保部门老师给出专业判断。
正式投保时如果核保结果变了,她可以帮你找核保老师沟通。
看起来是给我服务,方便了我,实际上是最大限度维护了客户利益。

2、投保后的尊重:保单复议服务
有的保险公司有“保单复议”服务。
意思是,投保时你有不好的情况,被除外(不保某一项疾病)或加费(比别人多花钱)承保了。
后来你努力锻炼身体、积极治疗,情况变好了。

这时提供体检报告或复查病历,重新核保。
有可能把除外的项目再保回来,得到全面保障,或者减去多花的保费。

同方全球、中意人寿、昆仑健康等少数几家公司可以提供这项服务。
最近一位客户因为眼压高,被除外眼部疾病承保。
对这个结果,29岁的年轻人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他选择的是中意人寿的重疾险,只要他复查结果变好了,可以把眼部疾病再保回来。
3、理赔时的尊重:指导、帮助客户准备理赔资料
娜姐本人还没有经历过客户的重疾险理赔。
(希望我所有客户一辈子不用理赔重疾险)

同事给客户办理赔时就发现,有的保险公司会帮助(不是要求)客户准备一部分理赔资料。
反面的例子是,某些公司你连找个“人”都很难。

打客服电话,对方像复读机一样要求你上微信公众号自己操作。
当然,你有保险经纪人做服务,不用担心怎么准备理赔资料。

我想说的是这可以反应出保险公司对客户的“照料”水平。
4、雪中送炭:重疾绿通服务
客户发生重疾,不仅需要钱,还需要医疗资源。
挂专家号看病、确定治疗方案、等床位、找专家做手术,每一步都是困难重重。
保险公司提供的重疾绿色通道服务,可以精准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这个真实案例:
某客户通过明亚经纪人投保中英人寿重疾险。
11月29日,经纪人接到客户电话,客户在同仁医院就诊:疑似甲状腺癌。
同仁医院的住院床位需要排队2个月。

通过经纪人协助客户启动绿通服务,当天中英人寿为客户办理绿通服务申请。
次日(11月30日)客户提供了医生开具的住院证明。
12月7日,客户顺利入住同仁医院。
12月17日,进行手术。

绿通最早从泰康、中意、同方、中英、工银安盛等这些大公司开始。
重疾险绿通服务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认可。
最近两年天安、光大永明、信泰、复星联合等公司也开始提供绿通服务。
今年友邦也加入其中。
(都是绿通,有人起的名字就是高大上,叫“专案管理”)
各家公司的重疾绿通服务各不相同,但是基础服务都包括:
1、专家门诊 2、住院床位



上表中9家公司里,除了弘康人寿的绿通服务不能安排住院床位,其他公司都可以。
别嫌弃弘康的服务,毕竟在能提供消费型重疾险的公司里,它算是最靠谱的了。
各家的绿通服务虽然大体差不多,但也会有一些区别:
(1)服务次数
同方全球、中意人寿、工银安盛三家是按年提供的,其他公司都是总共仅提供1次。
特别是同方全球,专家门诊可以每年安排3次。
(2)启动条件
中英人寿、中意人寿确诊轻症、重疾都可以使用绿通服务。
同方全球、光大永明确诊或疑似重疾都可以使用绿通服务。
其他公司要求确诊重疾后使用绿通。
最大的区别不是这些,是稳定性。

绿通服务并不会写在保险条款里,也不是由保险公司直接提供。
而是由第三方合作的健康服务公司提供。
对保险公司来说,它意味着成本。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部分号称能自己提供这项服务的,成本更高。)
虽然大趋势是绿通越来越普及,但我还是建议客户考量一家公司绿通服务的经验和稳定性。
一些刚刚推出这项服务的公司,有比没有强,但不能太指望它。
而中英、同方全球、中意、工银安盛这几家公司的服务一向稳定,我觉得能指望,更推荐。
5、锦上添花:尊贵的日常生活
必须表扬一下中英人寿这家公司,日常的医疗资源服务堪称行业典范。
这是一家合资保险公司,中方股东是中粮集团,有钱当然不用说了,重点是外方股东是英国的英杰华集团。
英杰华是英国皇室的保险服务提供商,在尊贵的保险服务业这个行当里,它有300多年经验。

(1)「中英人寿」公众号里的「健康咨询」服务,后台对接的是春雨医生,在线有专家解答健康问题。
客户无限次使用,非客户也有每年8次的使用机会。
平时家人有个头疼脑热,或者自己把握不好的小病痛,可以在线找专家问一下,回复很快。
在春雨医生上这么一次咨询平均收费30-100块钱。
薅毛流程:

(2)公众号里的「预约挂号」服务,后台对接的是微医平台(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最大独角兽),可以帮搞定一部分医疗资源。
每年保费在3000元以上的客户可以无限次使用,3000元以下的客户每年使用3次。
(3)最炸的还是「对症预约」服务,后台也是对接微医平台。
每年有3次挂专家号的服务,你可以指定你想去的医院和科室,中英对接的微医专员帮你搞定专家号。
这个专家号给谁挂都行,家里人、亲戚、朋友、领导……
今年1月,我用中英人寿的服务给我娘挂了一个北大医院的胸外科专家,过程还是很顺滑的。
周五早上7:30在公众号提交申请,上午9:15就有人联系,下午1:00就给挂上了,周一下午就见上专家了。
看病的时候不敢说专家跟对待亲戚一样热情吧,至少小方便还是给了,态度也挺温柔的。

(4)每年还提供一次专人陪同就诊服务,对于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或者带小孩看病的宝妈来说,有一个专门的服务人员帮你挂号、排队交费、取药,是不是省了家里一个劳动力?
(5)还有你想不到的
对亚洲地区的客户及其子女,可以提供11所英国名校的留学奖学金,每年给20%学费,最多给5年。
提供国际、国内紧急救援服务,包括医疗运送、安排亲友探望……
体检套餐半价优惠、中粮我买网的会员福利,在上面这些服务面前都是小意思。

6、再说点感性的
作为保险经纪人,我每天都在和保险公司打交道。
一家公司的服务人员给保险经纪人提供的服务怎么样,从正面反映出这家公司对客户的重视程度如何。
有的保险公司在内部管理上,我感觉协调性很不好。
我经历过这么一次不堪回首的投保。
帮客户投医疗险,该公司也是某非常著名的网红重疾险提供商。
第一次投保,除外“甲状腺、宫颈”相关疾病。
我客户宫颈明明没问题啊!
该司服务专员跟我说:核保人员看错了,你让客户重新投保吧!

我客户年薪40万,时间不值钱吗? 谁犯错谁改 你核保人员的低级错误 凭什么客户花时间买单? 你们应该改核保结论!
对不起,我们公司系统不支持改核保结论,只能客户重新投。

此处省略俩小时较劲过程……
好在客户比较配合,还是重新投保。
第二次投保。
核保结论:“延期”(暂时不接受)。

上次不是除外甲状腺承保吗? 这次为什么延期啊?
对不起,这次您这客户被总公司核保抽查到了,没办法。
我靠!
这次我跟你鱼死网破了,一定闹到你给我改核保结论为止。
得亏明亚北分医疗险部领导及时出场,沟通了对方高层领导之后,才同意改核保结论。

但还是要让客户再重新投保!!!
尼玛!

第三次投保。
这次终于给了个正常的核保结论:“除外甲状腺相关疾病承保”。
心累

当然,这家公司的医疗险在明亚也没少卖,毕竟它划算,该理赔的也都能赔。
该赔不赔的明亚医疗险部肯定也不能善罢甘休。

但是你对这这样的保险公司是什么感觉?

还有的公司服务人员,你上午发消息咨询,下午能回你就不错了。
你打电话过去,他基本上都给你摁掉。
得亏是问投保问题,你不回复,我不投保就完事儿。
理赔的时候难道你不回复,我也不理赔吗?
当然,明亚有专门做医疗险、重疾险理赔的部门。
到理赔阶段,肯定不光靠经纪人自己忙活,这些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也都要参与其中,沟通起来会更顺畅、效率会更高。
即便真有理赔结果不合理的,明亚也会帮客户争取理赔。

但我说的不是理赔这事儿,而是显出来的公司服务水平。
前一段看电视剧《安家》,挺有感触的。

买房子这事儿,安家天下和旁边小红帽比,胜在内部管理制度上,也胜在服务专业性上。
买保险,服务专业性,你有保险经纪人和保险经纪公司不用太担心。
你买的保险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如何,我们经纪人左右不了。
但你能左右。
不买就完了。
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服务:理赔服务、健康服务。
尊贵的服务,是不需要求爷爷告奶奶,或者打官司才享受到的。
它是带着真诚和尊重的。
理赔快慢、能否理赔,有保险法和保险合同,还有靠谱的保险经纪人和保险经纪公司给你服务,你不用担心。
而公司的服务水平怎么样,用过才知道。
如果用了不好,知道也晚了。
所以客户们一般都要求兼顾保险公司的服务品质。
最起码,会买一部分服务还不错的公司的产品。
所幸,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同方全球、工银安盛这几家公司不仅服务一流,重疾险产品也是一流的。
真▪不分组多次赔付的产品,基本就在这几家公司。
我是尹娜公众号【尹娜】 和知乎专栏【国有银行十年实录】主笔, 保险科普群、银行人交流群群主 在银行工作十年后转保险, 擅长为中产家庭提供财务规划。 高频持续输出高质量财务管理理念, 和职业发展和保险从业想法。 想加入保险科普群或银行人交流群 加V我来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