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SNS时代》<一>
这本书在豆瓣上评价颇高,关注和想了解SNS的人不容错过,下面附上读书笔记。
一、互联网革命
——互联网过去20年——三个阶段
1、供应商产生内容——早期的各类门户网站收集和整理信息提供给用户(雅虎、新浪等),自上而下(人—信息)
2、用户消费并生产内容——博客、YouTube的各类Web2.0网站,自下而上(人 —信息—人)
3、内容为王到以人为王——互联网的使命从连接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到连接人的转变,SNS,立体(人即信息,信息即人)
——互联网第三阶段的主角,SNS——
不仅是简单地将人们在现实中的社会关系“迁移”到互联网中,在SNS之上必将诞生新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商业模式和文化、甚至新的社会关系。
SNS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远景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真实人际关系网络,旨在构建一个真实的网上社会。
人类因为沟通而促进生产和协作、传承知识、发明创造进而形成组织、社会、国家以及宗教并不断蜕化演变。当人际关系在网络上得到充分承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当网络再现一个真实的社会,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梅特卡夫法则: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呈正比,于是网络对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成正比。
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新知识的浪潮已迫使我们走入日渐细分的专业领域,驱使我们以
更快的速度重新修正现实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化网络服务,专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化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如Myspace,Twitter,Facebook,人人,开心,豆瓣,爱情公寓,360圈,5Gme(IT),若邻网(商务)等。
正是由于这些SNS网站的异军突起,互联网正向组成人类社会更大更复杂的相互连接架构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行,SNS网站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甚至是未来的新入口。SNS的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正站在互联网更为精彩的未来的入口之上。
二、SNS的理论基础与文化
——SNS的理论基础——
1>六度分隔理论(米尔格伦):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你只需要通过6个人就能轻松联系到世界上任何你想联系到的陌生人。(小世界理论)——朋友的朋友,每个人都是开向另外世界的窗户。
2>150定律:我们可以维持的稳定的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约为150。(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人数即是150的6次方,远超过人类人数之和)
尽管六度分隔理论让人能从理论上与任何人建立联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像是被埋藏在地底的宝藏,处于一片黑暗中不为人知。
——SNS的初衷和使命,将人际关系网从黑暗之处拉入光明并使效率效用最大化
——SNS的文化——
以人为本——在网络上建立真实的社交文化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网络,人际关系网络在这里如鱼得水,将人通过网络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发展处 一种新文化— “真实虚拟的文化”,人们在胡互联网上的体验越来越多能再现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经历,越来越多真实的人通过SNS虚拟网络世界维护已有的人际关系网和简历新的人际关系网,以及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互动。
SNS使人们不再担心虚拟的网络世界对现实的冲击,SNS所代表的真实化是全球互联网的一大趋势。
SNS象征一种融合,是人与人的融合,也包括人与信息的融合。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前所未有的高度交融,不仅创建关系,更构筑应用并极大地延伸了人类世界。
SNS试图集成IM、交友、视频音乐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RSS、网游、电子商务等几乎所有互联网上的应用,成为“一切媒介的媒介”。(GOOGLEWAVE,微软的人立方“社会化搜索引擎,腾讯的个人增值服务)
SNS最根本的魅力——用户在主动参与、传播、分享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巨大价值
三、SNS发展历程
——三次浪潮——
1、第一波浪潮:鼻祖Friendster 和国内的追随者“亿友网”等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人们接受SNS的缓冲时间段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寻找朋友的朋友”来扩大交往圈
评价——用户数目增值缓慢、用户在线使用率低、用户粘性不强、盈利能力差—成为先烈,但随着互联网的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第二波SNS浪潮蓄势待发。
2、第二波浪潮:Myspace旋风与中国SNS风暴
—不只是“寻找朋友的朋友”的单纯概念价值,用户角色主体化个性化
——Myspace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点,其核心价值在于其个性化,用户可以公开兴趣爱好等个性化信息,分享音乐视频等。以共同兴趣点成为“寻找并结交朋友的朋友”的原动力—个性空间和共同兴趣
——腾讯的QQ空间的立体空间式SNS系统,组合服务的强化去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和体验,使用户在关系链的管理上逐步精细化和具体化,并通过相继SNS娱乐应用等不断丰富用户间的互动方式(QQ农场)。QQ空间总经理对SNS的独特看法:SNS在中国的5个突出趋势——生活化、娱乐化、综合化、细分化、无线化
—— 51..com的成功,优秀的网站营销
评价 ——由于没有找到SNS站点在国内的盈利模式,专于模仿而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多数SNS创业者退出,少数脱颖而出。坚持创新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才能成为赢家。
3、第三波浪潮:Facebook神话与校内网的传奇
—以Facebook,YouTube,Twitter,校内,开心为代表,社交的概念得到凸显,线下真实的人际网络被复制到线上,低成本人际关系管理成为核心价值
——Facebook,最可能与GOOGLE比肩的公司,以真实朋友关系为主线的社交网络,其每一次定位调整,都致力于为主流用户群体存在的现实社交生活提供辅助的网络服务,是为已存在的实体社交提供一种更重要的信息交流服务,借助网络取代传统的社交平台并且完美地抓住用户的心理需求。
——校内网先入为主并成功学习Facebook的营销方式,从国内顶尖院校大范围扩散。最后与5Q校园网融合成为新的校内网,成为国内第三波SNS浪潮领跑
——开心网,以联系人、内行、推销员等个别人物为营销引爆点,通过几个简单的游戏(源于Facebook,趣味应用)和病毒式的营销推广,成为SNS领域一匹黑马,让互联网巨头甚至是移动运营商产生无限遐想(新浪空间,雅虎口碑,网易博客SNS化,天涯社区SNS改版,淘宝淘江湖等纷纷将SNS融入原有服务)。但是是否能够提供 一种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应用服务和用户价值从而克服这些应用的短寿是个问题。
—— 豆瓣,以兴趣为基础串联起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并为此推波助澜。
评价——互联网行业的一切都充满变数,SNS领域变化才刚刚开始。
*第三波浪潮续——Twitter:简单、开放改变世界
—— 起源于将SMS这样的功能移植到网络上的简单想法,同时将IM工具的状态栏同步到Twitter,将用户动态想法以非常简洁的形式发布和供人阅读(广播)。每条信息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微博)
——Twitter 成功的奥秘——
1、专注:尽管又数以万计的Twitter应用扩展器功能和价值,但其自身核心功能仍然是描述你在干什么和想什么。盲目做大、做全有时反而是下策
2、在最初时找准了引爆点或推动力—SXSW大奖带来的宣传效果,以及此后大量blogger的自主口碑宣传和谈论,以及世界级的领袖人物、名人、媒体、公司和政府组织的参与。
3、开放平台:anywhere ,anytime ,anyboby的沟通分享
4、合适的时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以及未来3G网络的普及
5、新媒体价值:传统SNS网络的价值在于人际关系,而Twitter在此基础上加了信息广播的媒体价值
—— 意义——SOCIAL MEDIA
1、社会学意义——提高交流频率,并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社交温暖”,逐渐演变成一种美国文化现象并向全球蔓延。
2、营销学意义——FOLLOW 与被FOLLOW的简单功能蕴含人性的根本需要—想要了解朋友和希望被朋友了解,成为优秀的产品宣传和文化宣传的社会化网络营销工具(DELL)
3、开放平台意义——保持一种 “功能缺失”状态,吸引开发者,友适合的人来做合适的事。
——弱点——
对信息的无法控制的广播式特点,无法规避机密信息和有危害信息的泄露和传播,同时商业性的广播和垃圾邮件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SNS发展历程回顾——
早期概念化——SixDegrees代表的初探六度分隔理论阶段
结交陌生人——Friendster帮用户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社会化实践价值阶段
娱乐社交化——Myspace创造的丰富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年轻人注意力
真实社交化——Facebook帮助用户将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搬到线上
——未来——
随着网络硬件、软件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SNS的发展趋向于复杂化,越来越丰富多彩,虚拟社交将会与现实交往出现交叉。当网络虚拟世界语现实世界的交叉越来越大时,在未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甚至我们的现实生活,一切都可以搬到SNS网站上来,改变甚至是影响我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方面面。
后见<二>
一、互联网革命
——互联网过去20年——三个阶段
1、供应商产生内容——早期的各类门户网站收集和整理信息提供给用户(雅虎、新浪等),自上而下(人—信息)
2、用户消费并生产内容——博客、YouTube的各类Web2.0网站,自下而上(人 —信息—人)
3、内容为王到以人为王——互联网的使命从连接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到连接人的转变,SNS,立体(人即信息,信息即人)
——互联网第三阶段的主角,SNS——
不仅是简单地将人们在现实中的社会关系“迁移”到互联网中,在SNS之上必将诞生新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商业模式和文化、甚至新的社会关系。
SNS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远景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真实人际关系网络,旨在构建一个真实的网上社会。
人类因为沟通而促进生产和协作、传承知识、发明创造进而形成组织、社会、国家以及宗教并不断蜕化演变。当人际关系在网络上得到充分承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当网络再现一个真实的社会,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梅特卡夫法则: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于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呈正比,于是网络对所有人的总价值与N(N-1)成正比。
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新知识的浪潮已迫使我们走入日渐细分的专业领域,驱使我们以
更快的速度重新修正现实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化网络服务,专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化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如Myspace,Twitter,Facebook,人人,开心,豆瓣,爱情公寓,360圈,5Gme(IT),若邻网(商务)等。
正是由于这些SNS网站的异军突起,互联网正向组成人类社会更大更复杂的相互连接架构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行,SNS网站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甚至是未来的新入口。SNS的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正站在互联网更为精彩的未来的入口之上。
二、SNS的理论基础与文化
——SNS的理论基础——
1>六度分隔理论(米尔格伦):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你只需要通过6个人就能轻松联系到世界上任何你想联系到的陌生人。(小世界理论)——朋友的朋友,每个人都是开向另外世界的窗户。
2>150定律:我们可以维持的稳定的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约为150。(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人数即是150的6次方,远超过人类人数之和)
尽管六度分隔理论让人能从理论上与任何人建立联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像是被埋藏在地底的宝藏,处于一片黑暗中不为人知。
——SNS的初衷和使命,将人际关系网从黑暗之处拉入光明并使效率效用最大化
——SNS的文化——
以人为本——在网络上建立真实的社交文化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网络,人际关系网络在这里如鱼得水,将人通过网络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发展处 一种新文化— “真实虚拟的文化”,人们在胡互联网上的体验越来越多能再现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经历,越来越多真实的人通过SNS虚拟网络世界维护已有的人际关系网和简历新的人际关系网,以及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互动。
SNS使人们不再担心虚拟的网络世界对现实的冲击,SNS所代表的真实化是全球互联网的一大趋势。
SNS象征一种融合,是人与人的融合,也包括人与信息的融合。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前所未有的高度交融,不仅创建关系,更构筑应用并极大地延伸了人类世界。
SNS试图集成IM、交友、视频音乐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RSS、网游、电子商务等几乎所有互联网上的应用,成为“一切媒介的媒介”。(GOOGLEWAVE,微软的人立方“社会化搜索引擎,腾讯的个人增值服务)
SNS最根本的魅力——用户在主动参与、传播、分享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巨大价值
三、SNS发展历程
——三次浪潮——
1、第一波浪潮:鼻祖Friendster 和国内的追随者“亿友网”等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人们接受SNS的缓冲时间段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寻找朋友的朋友”来扩大交往圈
评价——用户数目增值缓慢、用户在线使用率低、用户粘性不强、盈利能力差—成为先烈,但随着互联网的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第二波SNS浪潮蓄势待发。
2、第二波浪潮:Myspace旋风与中国SNS风暴
—不只是“寻找朋友的朋友”的单纯概念价值,用户角色主体化个性化
——Myspace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点,其核心价值在于其个性化,用户可以公开兴趣爱好等个性化信息,分享音乐视频等。以共同兴趣点成为“寻找并结交朋友的朋友”的原动力—个性空间和共同兴趣
——腾讯的QQ空间的立体空间式SNS系统,组合服务的强化去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和体验,使用户在关系链的管理上逐步精细化和具体化,并通过相继SNS娱乐应用等不断丰富用户间的互动方式(QQ农场)。QQ空间总经理对SNS的独特看法:SNS在中国的5个突出趋势——生活化、娱乐化、综合化、细分化、无线化
—— 51..com的成功,优秀的网站营销
评价 ——由于没有找到SNS站点在国内的盈利模式,专于模仿而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多数SNS创业者退出,少数脱颖而出。坚持创新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才能成为赢家。
3、第三波浪潮:Facebook神话与校内网的传奇
—以Facebook,YouTube,Twitter,校内,开心为代表,社交的概念得到凸显,线下真实的人际网络被复制到线上,低成本人际关系管理成为核心价值
——Facebook,最可能与GOOGLE比肩的公司,以真实朋友关系为主线的社交网络,其每一次定位调整,都致力于为主流用户群体存在的现实社交生活提供辅助的网络服务,是为已存在的实体社交提供一种更重要的信息交流服务,借助网络取代传统的社交平台并且完美地抓住用户的心理需求。
——校内网先入为主并成功学习Facebook的营销方式,从国内顶尖院校大范围扩散。最后与5Q校园网融合成为新的校内网,成为国内第三波SNS浪潮领跑
——开心网,以联系人、内行、推销员等个别人物为营销引爆点,通过几个简单的游戏(源于Facebook,趣味应用)和病毒式的营销推广,成为SNS领域一匹黑马,让互联网巨头甚至是移动运营商产生无限遐想(新浪空间,雅虎口碑,网易博客SNS化,天涯社区SNS改版,淘宝淘江湖等纷纷将SNS融入原有服务)。但是是否能够提供 一种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应用服务和用户价值从而克服这些应用的短寿是个问题。
—— 豆瓣,以兴趣为基础串联起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并为此推波助澜。
评价——互联网行业的一切都充满变数,SNS领域变化才刚刚开始。
*第三波浪潮续——Twitter:简单、开放改变世界
—— 起源于将SMS这样的功能移植到网络上的简单想法,同时将IM工具的状态栏同步到Twitter,将用户动态想法以非常简洁的形式发布和供人阅读(广播)。每条信息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微博)
——Twitter 成功的奥秘——
1、专注:尽管又数以万计的Twitter应用扩展器功能和价值,但其自身核心功能仍然是描述你在干什么和想什么。盲目做大、做全有时反而是下策
2、在最初时找准了引爆点或推动力—SXSW大奖带来的宣传效果,以及此后大量blogger的自主口碑宣传和谈论,以及世界级的领袖人物、名人、媒体、公司和政府组织的参与。
3、开放平台:anywhere ,anytime ,anyboby的沟通分享
4、合适的时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以及未来3G网络的普及
5、新媒体价值:传统SNS网络的价值在于人际关系,而Twitter在此基础上加了信息广播的媒体价值
—— 意义——SOCIAL MEDIA
1、社会学意义——提高交流频率,并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社交温暖”,逐渐演变成一种美国文化现象并向全球蔓延。
2、营销学意义——FOLLOW 与被FOLLOW的简单功能蕴含人性的根本需要—想要了解朋友和希望被朋友了解,成为优秀的产品宣传和文化宣传的社会化网络营销工具(DELL)
3、开放平台意义——保持一种 “功能缺失”状态,吸引开发者,友适合的人来做合适的事。
——弱点——
对信息的无法控制的广播式特点,无法规避机密信息和有危害信息的泄露和传播,同时商业性的广播和垃圾邮件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SNS发展历程回顾——
早期概念化——SixDegrees代表的初探六度分隔理论阶段
结交陌生人——Friendster帮用户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社会化实践价值阶段
娱乐社交化——Myspace创造的丰富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年轻人注意力
真实社交化——Facebook帮助用户将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搬到线上
——未来——
随着网络硬件、软件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SNS的发展趋向于复杂化,越来越丰富多彩,虚拟社交将会与现实交往出现交叉。当网络虚拟世界语现实世界的交叉越来越大时,在未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甚至我们的现实生活,一切都可以搬到SNS网站上来,改变甚至是影响我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方面面。
后见<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