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日记| 游·城中村小街
前几日,受哥哥朋友邀请去烧烤聚会。聚会地点在城中村的一所幼儿园,是哥哥的朋友沙姐所开。城中村外省务工人员较多,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生意。
但受今年的疫情影响,幼儿园里的设备已经落满灰尘。说起什么时候开学,沙姐说:每个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心都在流血。
于是幼儿园暂时被沙姐征用来招待她从未聚在一起过的好友。下午四点多我们到达幼儿园时,沙姐正和她的其它好友在打牌,打过招呼后,哥哥也加入他们的牌局。至于我,在来时看到路边小树林就已经蠢蠢欲动了。
城中村的街道呈一字型,小而窄,但烟火气息浓厚。

颇为整洁的街边有买菜的小贩、买水果的小摊、苍蝇馆子、理发店、超市,还有我高中时最喜欢吃的冷串小摊。高中时期,学校外的冷串素菜一元三串,荤菜七毛钱一串,素菜一般时豆腐、土豆、海带结之类的,荤菜相对少一些,只有鸭肠和鸭胗,鸭肠尤为受欢迎。如今,这些我都不再能吃了,离乡多年,这些冷串的辣度不说能要我命,但让我的为痛不欲生还是可以做到的。真羡慕那时候的自己啊!

街道尽头的右侧,有一道由两根电线杆和生锈钢条组成的门。从外面看进去,红色的屋顶掩映在春日的树林中,还未开学的孩子三三两两的骑着车“奔忙”在丛林间。城中村无人看管的林子,无疑是孩子们梦想中的秘密基地,而孩子们大概也是最了解这块土地的生灵。没有手机电脑的时光,依旧热闹非凡。

另外一群了解这块土地的人,大概就是当地的外卖小哥。这条林荫小道分三个人工岔口,分别连接城中村与大型商超、医院和单身公寓,深谙省时之道的外卖员将其运用到了极致。
走进电杆门,左侧是几条穿梭在林间的脚踏小路。正所谓“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里应该有许多人走过吧,至于通向哪里,我没再往里面探究,因为“距离产生美”。

往里踱步,以巨大的榕树为圆心,下面围满了自行车的“尸体”,还有一些不合群的横七竖八的躺在路边。

榕树的西北角有一条小径,不知通往哪里。只见小径两旁的草木呈狂野且神秘之势。我脑补了一下,恐怖片里遇到鬼怪精灵都是这样的场景,于是我果断掉头回去。

回程路上,一抬头,热闹的石榴花争抢着挤入我的眼帘,好不欢快呀!

卖菜的小摊上,母亲边招呼客人边照看儿子。其实儿子很听话,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母亲忙碌。母子对视的一瞬间,我看到了一种叫“安逸”的东西。

卖糕点的爷爷奶奶各自忙碌却默契十足,没个几十年相伴是达不成此种境界的。加上来往的人群,大家各司其职,组成了生活的样子,安宁、舒适、和谐。

哪有那么多鸡飞狗跳,哪来那么多勾心斗角,平淡,才是生活正真的样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