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存报告
查看话题 >北京是各方面都算不上好的大城市
现在工作生活在北京,北京,是我去过所有的超级城市里,各方面都谈不上好的地方。世界上的大城市那么多,当然我也没有尽都去过,如果停留3个月以上算是生活的话,那悉尼、温哥华、纽约、上海、广州...还有我其实挺喜欢的武汉和昆明都算是生活过了。
处处不如人的北京
第一次吃到Lady M是在纽约,当初朋友带我去的时候还没有那么网红,真好吃啊,后来上海也有了,每次出差到上海一定要装装逼,临走的时候打包个三四块带上飞机拿回北京跟朋友们分享,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连锁店原来味道可以差这么多,后来北京也接二连三的开了,我饶有兴致的去排队,吃过一次再也没去过,死贵,还不好吃,比上海那家还要难吃。
上海可能因为比较早就开关设埠,十里洋场的美名不是白来的,精致的咖啡馆和小酒吧不仅学到了国外的面子,还学到了人家的里子,在北京,要不是熟人推荐的几个小馆,你会觉得好多店都是瞎掰糊弄事儿。要是坐在陆家嘴随便一个写字楼下面,精致的男男女女们如同电影电视剧里面一样从眼前闪过,整洁的街道总让人耳目一新,满大街的交警在指挥交通,而北京的CBD总有一种交通濒临瘫痪的公交枢纽的感觉,而北京的城乡结合部总有一种三四线城市的既视感。
而同样作为历史名城,广州的人间烟火气让人动容,这里的美食总有剪不断的本土特色,早茶、粤菜、艇仔粥可以贯穿一整天甚至一整年的味蕾。而不像北京已经开发出了老北京小龙虾、老北京烤冷面、老北京烧烤、老北京酸奶...逐渐成为了主流。我第一次来到广州的时候,和朋友感慨,原来整体形象还可以这么洋气?小姑娘穿的那么时尚得体,小洋楼盖的那叫一个漂亮...怪不得一看到芭蕉树、棕榈树就感觉很高端的样子。
这就是北京啊,繁华整洁不如上海,洋气烟火不如广州,人均素质不如深圳...似乎处处都不是很好,让人唏嘘。
这里是北京
尽管最繁华的地方,早已经被lady m、老北京小龙虾这种随处可见的店面占满了,但是,熟悉这里的人,还是可以找到最正宗炒肝、卤煮、糖火烧,肉饼、火锅、炸酱面...再用心一点,你能寻摸到比国外还要好吃的越南粉,还能在香港老板开的深夜食堂吃上一份超级可口的烧腊炒菜,甚至于有一两家店的煲仔饭和猪油捞饭从来不会让你失望。本地老板开的小店,不会像那些粤菜日料笑脸相迎的服务,但是老板总是特别内敛的热情,并且特别有眼力见的跟店员唠叨一句,你特么倒是赶紧给人家倒水啊,碰上爱聊天的老板看到你心慈面善,还能给你介绍介绍稗官野史。
不管你信与不信,这里有世界上,一定是世界上,没有之一的,最实惠的公共交通,你可能会说公交车不如国外的好,地铁服务不如上海的好,整洁不如...没关系,但是你综合起来,你品,你细细的品,这个价格绝对对得起这个质量,尤其是好多年前,2元钱坐地铁的年代。
我常听人抱怨北京的交通多差劲,停车费多么贵,违章停车的罚单怎么又是我...可真的去过纽约悉尼旧金山,你才知道什么叫停车费真的贵,去过上海才知道什么叫罚单可能天天有。
北京的治安真的好,不是那种像上海似的,因为警察多所以好,大概是因为北京有许多在别人看来“素质”不高的大爷大妈,社区工作者,在他们夜以继日的操劳下,即便是警察数量大打折扣,也同样有着难得的治安条件。
北京是绝对绝对的超级城市,我说这里土,我说这里乱,我说这里差劲不如人...但却是因为这里最包容,这里可以安排和接纳任何一个想留在这里的本地人,和想来这里的外乡人生活。给人予希望,可能是一个城市包容性的最大体现,这一点,深圳和杭州学习的特别好。上海太过了,而广州等等又尤不及。
生活在北京
我是2013年回到北京的,2009年的时候,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奥运会的余波,北京的房价有过一次简短的跳水,许多人都纷纷卖方套现,当时还没毕业的我跟家里人商量,要不要买套房?爸妈似乎对我这个建议并不感冒,并以家里没钱推脱了,我再次争取,说可以贷款,我在国外打工的钱完全可以还。于是哪一年的假期,付了十来万首付,55万买了一套户型极好的一室一厅,每个月房贷2250元,房租2500,其实已经可以支付贷款,当时我在一个医疗中心实习,每小时工资16澳币,不算上课的时间,差不多一周就可以攒够,我跟爸妈说我还是每个月给他们打500澳币,慢慢还他们的首付。
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决定回到北京,搬进了自己那个50平米的小屋,家里给我留了一辆05年的1.8T手动挡大众宝来,因为我上班的地方距离房子二十几公里,那时候还没有地铁,上班的地方现在也没有地铁。由于是转行,那段时间我要从基层工作做起,每个月工资只有七八千块,在北京加班是一种“奉献”,我倒没有一定要奉献给谁的精神,只是觉得领导安排的工作,一是别人不上心,而是不放心别人,三是精益求精...所以,我跟很多这个城市的年轻人一样,没日没夜的加班,甚至没有时间谈恋爱,甚至会觉得一切其他的事情,都是耽误我的工作...并且我真的少有怨言,也不能说是觉悟高,只能说是挺傻的。
我真的很好奇居然每个月还能攒下一两千块钱,我当时的女朋友工资大概两万多,而之前在国外攒下的外汇,基本上都用于意外开销,比如给家里人买个什么礼物,给自己添个什么大件,和女朋友出去旅个行啥的。也正是这段自己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我的体重从180斤涨到了200多斤,我也真的是纳了闷。
2014年底,导火索是因为女朋友想换大房子,我当时力所不能及,又不愿意求助于父母,并且当时我父母也没有这个能力,于是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导致我们分手了。2015年工作开始扶摇直上,那一年的年底,北京的房价又一次开始跳水,我的那个房子是小区里少有的,规整的一室一厅户型,总价低,户型好,基本不会让价,11月的时候,以小区基本最高价265万卖给了一对刚有了宝宝的夫妻。月底我们就看上了一套同样户型很好的房子,房主着急卖房去买学区房,90多平米的房子,我记得卖房的钱填平了剩下的贷款,又在利率还挺合适的情况下贷了不到100万就拿下了新房子,里外里自己一分钱都没花,尽管每个月背上了4000出头的贷款。
之后的一年工作开启了双倍加班模式,相亲认识的人差不多都是因为我的工作太忙了就不了了之,但是看到了工作努力的成效,爸妈也算是心疼我的忙碌,也并没有在个人问题上对我有什么压力,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情。我只是觉得年纪轻轻不要计较太多,闷头苦干,暗地里学习比什么都强,尽管工作很忙,我依然坚持每年要考下来一到两个证书给自己贴金,北京真的有很多实力强大和正规的学习机构,如果有心,甚至可以去许多大学旁听。2017年的时候车价跳水,我想都没想换了一辆二十万左右的日系SUV,尽管我真的不喜欢车,也不爱开车,更不懂车,但是回国这两年,深刻的感觉到,在国内,人靠衣裳马靠鞍这句话的真实性。
对于工作,我是从来不会说no的人,以至于习惯性的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我也从来没有觉得不满,以至于就不会把任何不满的情绪挂在脸上,所有项目组负责人都喜欢把我拉进项目人员名单,因为他们总说,有问题找他准没错。八成是因为这个原因,又谈分了一个奔着结婚去的女朋友。分手之后,我好像彻底想开了,完全就不打算搞感情了,当然性取向一直刚正不阿。
2018年我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因为我马上就要30岁了,之前就算是无欲无求的资源此时起了作用,我的合伙人知道我有辞职的想法连续好几天和我彻夜长谈。前任领导希望我去做自己的事情,又不舍得我走,一直念叨交接好了再走,一下子交接了一年。这一年我爱上了跑步,体重从220斤,用了5个月减掉了70斤。
合伙人在公司附近给我租了一套公寓,除了一定必须不得不去的饭局,我从来不会参加任何,包括家里人的饭局,熟悉的客户知道约我吃饭我会不爽,所以都配合我。附近值得反复去的咖啡厅,早茶,面包店,越南粉,日料...都被我默默的记在了小本子上。阳光和煦的周末,习惯性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去跑步,酣畅淋漓之后跑去那家咖啡厅,那家面包店,或是那家越南粉,因为他们都有好喝的咖啡,跟熟识的服务员或者店长“打情骂俏”一下,买块碱水坐下来晒晒太阳,然后回家做早餐(周末可能就是早午餐),我已经坚持做早餐大概有七百多天了,风雨无阻。
偶尔和朋友毫无预兆及计划的约会,谈一谈大家近来的情况,还好,每个人都越来越好了。
我有个同学长春人,大学时候学习全靠蒙,却是我见过少有的智商和情商,以及颜值可以完美的达到平衡点的东北壮汉,数年间极具规划性的在互联网公司跳槽,如今有车有房有爱人有娃,做着他喜欢的汽车行业,简直人生赢家;
我有个朋友新疆人,没拿到毕业证跟前夫一起来北京,情商高级选手,完美的诠释了学习不只是读书这一理论,一心跟着一个领导起起落落,没读过几本书的她,成功逆袭成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收获无数小男生的青睐;
还有个朋友生长在黑龙江一个小农村,考到哈尔滨读书,跑到北京卖房,不算聪明不算漂亮,但是绝对的勤奋和善良,一路贵人相助,终于在燕郊买了房子,自己做养生会所,嫁了一个西班牙丈夫,在朋友圈里成了“红酒+西餐”专家;
我的学霸学长,研究航空材料学,跟着老板来北京,因为科研环境,放弃了以前的高薪职位,被这个城市留住了...
我的偶像学姐,读完北大读清华,读完清华早稻田那种,一年到头飞在外面的日子比在家里还多,始终把大本营安排在了北京。她说,别处有的,北京都有,也许有的没有那么到位,但是北京有的,别处没有,我想她说的,大概就是人情味儿,但是又不是把人情味儿咀嚼的过分油腻的感觉。
这些人,都可以来到这个城市,并且越来越好的。
尽管吃得好了,住的好了,开得好了,挣得多了...可是却真没有以前开心,以前会觉得终于过上了想上班就上的日子,现在却发现自己永远都是第一个来公司准备一天工作的人。
但是我始终是感谢这个城市的,我曾经特别认真的设想,如果我留在了悉尼,如果我选择了上海,如果我去了广州...那现在会是什么样?现在的自己不一定是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但是去了那些地方,一定是我不喜欢的样子,因为像我这种,天资愚钝,有没有什么才能和背景的人,实在是不可能在那些地方混出个什么模样。如果我的英语水平过硬,也许我就留在悉尼继续工作;如果我的决心够大,也许我就想在上海安身立命;如果我有个什么技术上的一技之长,我指定会在广州、深圳谋生...
北京不一样,它能给所有人以希望,只要足够努力,足够清醒,不矫情,不造作...就一定可以,并且这种希望,不是那种成功学的加油加油加油,是润物细无声,飞沙风中转的感觉。这里充满了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市一样的酸甜苦辣,也有着比任何一个小城市多得多的辛酸困苦,但是,这里却有着不虚妄不夸张的希望,我喜欢这种希望,总能在关键时刻“骗”到自己,直到真的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