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太平县志》:役法
卷之三 食货志 田赋志 役法
夫上之役民,民之往役,皆义也。顾后世往往以役为病,则役之不均故尔。今郡县役民,有正役,有杂役,以民则有贫有富,以役则有重有轻,皆不可锱铢爽失也。用是备志历代役法之异同,以为长民者告焉。
唐
正役
以百家为里,设里正一人,五百家为乡,设乡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坊正以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在田野者为村,亦别置村正,掌与坊同。皆选勋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躯干者充,而免其课役云。其后御史韩琬上言,往年里正、坊正每一员缺,先拟者十人,今差人以充,犹致亡逸。至宣宗大中之诏,遂有轮差之议,民始有不愿为里正者矣。
杂役
租庸调法:有身则有庸,民之役于官者,岁不过二十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有事而加役者,则免其租,免其调。
宋
差役法
里正、坊正,皆仍唐旧。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租赋,以耆长壮丁逐捕盗贼,其他杂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其后乃有三等衙前,及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祗候之役云。惟乡户衙前之役为最重,或主典仓库,或辇运官物,往往至于破产。皇祐中,禁役乡户为衙前,令募人为之。
熙宁保甲法
王安石变里正之法,以十家立一保长,五十家立大保长,五百家立都保正,又以一人为都保副,皆用有心力材勇之人,以讥察盗贼,不当他役。故朱子言其犹有联比居民,人长出治之意。
助役法
令民出免役、助役之钱,而衙前之役,凡主典仓,纲运官物,及誓户长、壮丁之类,皆募人充应。其意亦非不善,但行法之人迫切苛刻,多取宽剩,民有不堪。况其行之未久,而耆壮之役归于保甲之正长,户长之役归于催税甲头,多有不给其雇值者,是使民出钱免役,而复使之执投也,其害有不可胜言者。
嘉定义役法
淳熙中,朱文公行部,邑士童蒙正、渚葛蒸硕请使民自结义役,文公奏行之,乡都亦间有不能承命者。嘉定四年,令陈汶至,始劝人一以义役从事,随都分阔狭、役户多寡,以物力高下为应役之岁月,次第排定,周而复始。仍俾役户亲立契约,均出田亩,都置役首,以统其纲。钱谷出人,动有绳墨,掌以主事,储以义庄,有代役以供乡落之走趋,有递怗以应有司之期限。于是义役之法,遂遍邑境,鼠尾旧式,屏去不用云。
元
役法县各四隅设坊正,外则乡设里正,而都设主首。后以繁剧难任,每都设一里正,主首则随其事之难易而多寡之,专以催输税粮,追会公事。其初以周岁或半年一更,后又改季役,大率以粮多者为役首,其次为帖役,其杂役则弓手、祗候、禁子、斗子、曳刺、铺兵、船夫、房夫、马匹之类。而制度之详,多寡之数,未有考焉。
国朝(明)
正役
以一百十户编为一图,选其丁粮多者为里长,其余皆为甲首,十年而轮役一次,专以催办钱粮,追摄公事。本县坊长六名,里长六十名,又有粮长,以征收二税,本县粮长五十五名,是皆所谓正役也。
老人,每图设老人一名,本县老人六十六名。总甲,每图设总甲一名,统管小甲十名。本县总甲六十二名。以上二项亦皆正役。
杂役
其役过里甲,又充均徭之役,谓之杂役。本县均徭有银差、力差二项。
一、力差(以下为力差):
1、布政分司门子一名,银二两;
2、按察分司门子一名,银二两;
3、金衢道借拨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
4、贴堂道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
5、南关轿夫二名,银七两二钱。
6、本县直堂门子二名,每名银三两;
7、耳房库子一名,银六两;
8、直堂皂隶二十八名,每名银六两;
9、狱卒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
10、解户二名,每名银三十两;
11、预备仓斗级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
12、际留仓斗级一名,银三两;
13、广盈三仓斗级四名,每名银三两;
14、广盈四仓斗级一名,银三两;
15、公馆门子一名,银二两;
16、儒学门子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
17、库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
18、射圃门子一名,银二两;
19、沙角、三山、小鹿、盘马、蒲岐伍巡检司,每司弓兵七十名,每名银五两;
20、渡夫二名,每名银二两;
21、冲要七铺司兵共三十二名,每名银四两五钱;
22、偏僻一十五铺司兵共四十五名,每名银三两;
23、闸夫四名,每名银二两;
24、林侍郎坟夫一名,银二两;
25、谢侍郎坟夫一名,银二两;
26、山川坛门子一名,银二两;
27、社稷坛门子一名,银二两;
28、邑厉坛门子一名,银二两;
29、义冢土工一名,银二两。
二、银差(以下为银差):
1、本府县新官家火银二十一两二钱四分;
2、本府儒学膳夫四名,每名银一十两;
3、本县柴薪皂隶九名,每名银一十二两;
4、马丁银一百六十两;
5、岁贡水手一名,银一十二两,路费银三十两;
6、加贡水手一名,银一十二两,路费银二十两;
7、富户七名,每名工食银三两。
8、儒学斋夫六名,每名银一十二两;
9、膳夫八名,银八十两。
10、松门卫经历司柴薪皂隶四名,每名银一十二两。
论曰:夫役法布于宪章者,法也,卷之舒之,使民宜之者,人也。故曰有治人,无治法。
注:为方便阅读,已重新分段、标点,并标注序号。
时有风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1945年中共浙南游击队下海筹饷始末
- 大陈岛流亡者,乱世夹缝中的生存困局(1949-1955) (1人喜欢)
- 陈光裕的1949: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2人喜欢)
- 海匪招安 (4人喜欢)
- 探访雁荡八老爷墓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