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野兽派绘画大师的作品,成了“儿童识色卡”
人不是一出生就能感知五彩斑斓的世界。刚出生的婴儿,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随着视觉细胞不断发展、完善,人才能逐渐感受、认识不同的颜色。认知颜色就成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识色卡则是这项学习的常见“教材”。

我查了一下国内国外的儿童识色卡(书)发现,不管哪的识色卡(书)都大同小异。

色卡(书)上都印着一种或几种颜色以及颜色名称。尽管这些色卡(书)看起来形状、物体各不相同,但本质都一样,都是用不同形式的载体,展现不同的颜色,让孩子感知。
所以我一直认为,既然识色卡(书)的本质都一样,这类书也不可能有新奇的形式。但英国费顿出版社的《亨利·马蒂斯的颜色》,打破了我这种刻板印象,让我发现原来识色书还能这样不同凡响!
不同凡响之一:这是艺术大师作品组成的识色书
你见过的儿童识色(卡)都长什么样?单纯的色卡,卡片上只有颜色

形状色卡,卡片上的颜色由某些形状的颜色组成

卡通色卡,卡片上的颜色由不同的卡通形象组成

真实色卡,卡片上的颜色是真实事物

我查了查发现国内外的儿童识色卡(书),大都是上面这几种。像《亨利·马蒂斯的颜色》这种用艺术大师的作品做成的儿童识色卡,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可能我少见多怪,希望大家见过艺术品色卡的能多多提供信息,感谢~
为什么儿童识色卡不印上艺术品,让孩子认识颜色呢?
我认为,这与儿童识色卡的特点有关。儿童识色卡需要颜色“单一与丰富”并存。但艺术品很难满足这个条件。
识色卡颜色单一是指,一张识色卡上最好只出现一种颜色,以便儿童从“零”开始,认识颜色。并且这种颜色在色卡上所占的面积越大越好,这样儿童对颜色的感知最直接、强烈。因此要避免出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情况。不然儿童可能会误会,这张色卡上主要呈现的颜色到底是绿色还是红色。

识色卡颜色丰富是指,一套识色卡的色彩越丰富越好,这样能丰富儿童对颜色的认知。这需要一套色卡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单一”色卡组成。

但常见的艺术品形式很难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首先,艺术品形式多样,但单一颜色的艺术品并不常见。
常见的艺术品中,雕塑虽然能满足一张色卡颜色单一的要求,但却很难满足一套色卡,颜色丰富的要求。因为雕塑的色彩基本等同于材质的色彩,而雕塑材质大多是木质、金属、石材,色彩比较单调。真把雕塑作品印成儿童识色卡,可能一套色卡中常见的颜色会是白色、黄色、棕色、黑色。

其次,颜色丰富的艺术品又难以满足一张色卡颜色单一的要求。
艺术品中色彩使用最丰富的可能要算绘画作品。但一副绘画的用色,对一张儿童识色卡来说却过于丰富。再加上很多绘画作品中的颜色不是红色、蓝色、黄色等基础色,而是多种色彩混合在一起调配出的混合颜色。
但6岁之前孩子的感知觉发展有限,辨认这类颜色存在困难。所以很多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不适合作为儿童识色的内容。(儿童认识颜色的规律见文末)

所以当我看到《亨利·马蒂斯的颜色》时,非常好奇这本书挑选的是野兽派绘画大师——亨利·马蒂斯的哪些作品作为儿童识色卡的内容,才解决了艺术品与儿童识色卡“八字不合”的问题。
因为亨利·马蒂斯的画给我的印象都是下面这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翻开书后我才知道,原来《亨利·马蒂斯的颜色》没有选取马蒂斯的画,而是用了他制作的剪贴画!这本书也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马蒂斯还做过剪贴画啊!

我们先来看看《亨利·马蒂斯的颜色》中选用的这些剪贴画。
你发现了吗?这本书里选用的剪贴画,真的同时满足儿童识色卡所需的“单一且丰富”这个特点。

单一:每一幅剪贴画都由较为单一的颜色组成;
丰富:不同的剪贴画使用了多种常见颜色。
所以,这本书既能让儿童从基础色:蓝色、红色、黄色开始认识颜色,又能同时感受绿色、粉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不同凡响之二:这是一本有“灵魂”的识色书
《亨利·马蒂斯的颜色》除了选材特别之外,还匠心独运地赋予了识色卡“灵魂”(规律)。
全书遵循三种规律:
规律1:重复
翻开《亨利·马蒂斯的颜色》你会发现,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反复出现。
蓝色出现的页数有:第3、4、5、6、7、10、12、13、14、19、20、24、25、26、28页;
绿色出现的页数有:第5、7、8、9、10、22、23、24、26页;
黄色出现的页数有:第5、14、15、16、24、26页;
红色出现的页数有:5、20、21、22、23、24、26页。

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书里不不多出现几种颜色?这么贵的书就只有这几种颜色来来回回的出现,不是骗人吗?
如果书籍价格=书页里印刷内容的丰富性,那这本书确实太贵了。好在贵有贵的道理,因为这些不断重复的颜色,符合儿童的记忆规律。
《亨利·马蒂斯的颜色》是一本识色书,目的是让孩子辨析、记忆颜色与颜色的名称。这本书适合4岁之前,刚开始认知颜色的儿童。而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记忆规律是:无意识记为主。
简单说就是,4岁之前儿童记住的事,大都发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比如:
孩子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偶然听见街边小店播放了一首歌。晚上回家,电视里也播了同一首歌。孩子想起来,这首歌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听过。
如果这个孩子每天上幼儿园的时候都能听见同一首歌,可能过几天,他就会唱了。但没有人和孩子说,你必须要记住这首歌怎么唱。
孩子是无意识的情况下,记住了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
认识颜色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和老师把认识颜色当做一项“任务”,专门安排时间教给孩子颜色名称。其实,认识颜色也可以顺应儿童记忆的规律,让孩子在不经意间记住颜色的名称。
这就是《亨利·马蒂斯的颜色》不断重复几种颜色的用意。当儿童每天翻看这本书时,他们在不经意间就能反复看到这几种颜色,记住颜色的名称并把颜色名称和颜色对应起来。
规律2:对应
《亨利·马蒂斯的颜色》中,字体的印刷颜色=颜色名称的颜色=剪贴画中出现的颜色。
我们以下图为例。
这幅图中,有三种颜色:蓝色、橙色、黄色色。蓝色、橙色、黄色的汉字名称,分别用蓝色、橙色、黄色印刷。
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既有利于儿童认识颜色,也有助于学习颜色的汉字名称。

《亨利·马蒂斯的颜色》全书都遵循字体颜色、剪贴画中的颜色、颜色名称的颜色一一对应的规律。

规律3:循环
《亨利·马蒂斯的颜色》书中,颜色的出现规律是: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书中从第一页的蓝色开始,逐渐引入绿色、紫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多种颜色。

并在书的最后,用一张剪贴画,一次性展示多种颜色。

当我看到这一页绚烂多彩的颜色时,以为全书就到底为止。没想到最后一页又回归了单一色:蓝色。
这给人一种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的圆满感:从蓝色开始,又回到蓝色。

不同之三:这是不容易皱的识色书+不容易丢的识色卡
我在查识色卡资料时发现,很多爸妈都抱怨买到的识色卡,卡纸太薄,孩子一RUA卡片就皱了,不美观也影响使用。家长教孩子识色时还要看着孩子别让他们上手RUA识色卡,太心累了。

《亨利·马蒂斯的颜色》就不会有这种麻烦。因为这套书的内页比一般的卡纸厚多了。我量了量,书页厚度足有一毫米。
这下孩子再想RUA皱就不容易了。而且,书页专门采用了圆角设计,家长也不用担心书页过厚会划伤孩子。


此外,散装的识色卡如果丢了一张卡片,整套识色卡使用起来就不太方便了。《亨利·马蒂斯的颜色》把一张张识色卡,整合成了一本识色书,这样书页不容易丢,也不容易散。这一套识色内容能完完整整地陪伴孩子成长。
不知道当孩子们长大之后回看这本书发现,原来小时候“教”自己认识颜色的剪贴画竟然出自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之手,会不会很惊讶呢?
Ps1:设计这套别出心裁的识色书的是英国的费顿出版社
英国费顿出版社有着近100年的历史,涉猎艺术、童书、建筑等多个领域。《亨利·马蒂斯的颜色》是费顿出版社为儿童设计的艺术启蒙认识书中的一本,其他三本是《约瑟夫·艾尔伯斯的形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数字》、《埃尔斯沃斯·凯利的反义词》。
Ps2:幼儿的辨色能力有如下发展趋势
幼儿初期(3-4岁)儿童已经能够初步辨认红、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混合色与近似色,如橙色与紫色、橙与黄、蓝与天蓝等,往往出现困难。同时,也难以完全正确地说出颜色的名称。
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儿童已能区分基本色与近似的一些颜色,如黄色与淡棕色。能够经常地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幼儿晚期(5-6岁)儿童不仅能认识颜色。画图时还能运用各色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而且能经常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橙等颜色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