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女人需要两样东西:钱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钱和一间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如是说。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推荐给所有女性一本书: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伍尔芙在幼年遭到同父异母的哥哥的强奸,这对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伍尔夫,躲进家中的图书馆,借以疗愈自己的创伤。
在那个女性仅仅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的年代,伍尔夫敏锐地认识到女性生存的困境,男权社会中女性遭遇的压迫和偏见。

她勇敢地开拓了特立独行的女性主义先锋之路,将丰沛的情感与跨越时间界限的想象,融进纤细却自带力量的文字中,抒写出追求精神自由的女性心声。
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了随笔《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讲述了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中获得自己写作、思考的空间,激励被奴役的女性认清自身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社会、经济地位,从附庸的地位中挣脱出来,成就自我。
来感受一下书摘金句:
“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
“智力的自由全靠物质环境,诗又全靠智力的自由。而女人历来是穷的,并不仅是二百年来,而是有史以来就穷。女人比希腊奴隶的子孙的智力的自由还要少,所以女人就绝对没有一点机会写诗。这就是我所以那么注意钱和自己的一间屋子的理由。”
“只要女性不再处于受保护的地位,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我要请你们记住你们的责任,一定要更高尚,更重心灵。当我在我的脑子里搜寻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于做别人的伴侣,做与别人相等的人,以及去影响这世界为了去达到更高的目的都没有什么高尚的感觉。我只很简单和平凡的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不要梦想去影响别人。这就是我要说的。”
好莱坞曾经拍过一部电影《时时刻刻》,展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创作最后一部小说《达洛维夫人》时的生活状况,以及这本书给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女性读者带来的心灵震撼。

因为一部小说《达洛维夫人》,身处不同时空的三个女人被连接起来。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伦敦郊区别墅中,她正在奋笔疾书,想要完成小说《达洛维夫人》,时不时侵扰她的精神分裂症,使得她的写作时断时续,她不仅要与病魔作斗争,还要应付摇摇欲坠的现实生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朱丽安·摩尔饰演的劳拉·布朗,是一位生活在二战末期的美国家庭主妇,千篇一律、宛如黑洞一般的家庭主妇生活,让她陷入绝望。在阅读《达洛维夫人》之后,她仿若醍醐灌顶,开始不断追问自己生活的意义。

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生活在90年代的纽约的克拉丽萨·沃甘太太,正过着达洛维夫人式的生活,在一个早晨出门去买一束鲜花来装点晚上举办的宴会。为了取悦她的好朋友理查德,一个才华横溢却因罹患艾滋病而难以面对生活的人,善良的沃甘太太担当起宴会的女主人,试图为身边的每个人带来快乐,但却难以化解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饰演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妮可·基德曼因深刻而精彩的表演,荣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写道:
“凡是人都有一种尊严,都有独处的生活,即使夫妻之间也不容干扰;必须尊重这种权利,这毕竟是无价之宝呢。” 达洛维夫人代表觉醒的女性,面对庸常生活、社会严苛规则对渴望自由无束的内心的侵袭,她能进行积极的抗争。 “惟有内心的感觉,才值得谈。至于聪明嘛,反为聪明误。一个人必须说出内心的感觉。” 这是伍尔夫必须写作的原因,她要说出来,直面人生,了解生活的真谛,哪怕再疼痛、孤独、寂寞,她也要成为真正的自己——弗吉尼亚·伍尔夫: “亲爱的雷纳德,要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的了解,爱它的本质,然后,放弃它。”
这也是《达洛维夫人》之所以感动千万女性的魅力所在。她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沉浮于茫茫大海中的女性,追寻光的方向,到灯塔去。
《到灯塔去》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同样推荐阅读。
------------------
影识集:一切只关于电影
All We Need is Movie!
微信公众号:yingshiji-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