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本书,相约读书日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定在今天——4月23日,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生者的激励。 前辈们站在人类文学的巅峰,如光似火;我辈吸收着智慧的光芒,如痴如醉。
01 读书的好处 书籍能够带给你的成长和蜕变,是性价比最高的。 你不需要报昂贵的形体班,也不需要委屈着缩衣节食,你不必周游世界,也不必历经沧桑。 生活的困扰,书籍给你启发;孤独的时光,书籍伴你成长; 你向往的地方,随时可以启程;你憧憬的生活,弹指便可走完; 你能看尽一代代王朝更迭,也能亲临一场场腥风血雨。 三毛曾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 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终将化为你的气质与修养。 02如何读书 不知你是否抱起一本书,一读便是几个月? 不知你是否一边沉浸在刷短视频的快乐中,一边抱怨自己没有读书? 不知你是否在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下,疲惫而无暇读书? 读书本该是休闲与快乐的事情,我们不该因愧疚而读书;也不该因虚荣而读书;更不该因功利而读书...... 读书时的你,必须是最美的,也是最放松的。 曾国藩有读书三则: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有恒”则万事皆可成,如果你没有绝对规律的作息去读书,不妨试试最有效的方法——制定计划。 03计划读书 “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 卡耐基的话一针见血的揭示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心血来潮可有一时动力,制定计划才是不竭推力。 为了提高阅读积极性,我们可以指定一周、一月、一年的读书量。 集腋成裘,不觉间你便已学富五车。 “书约”公众号,应运而生,致力于“一周一本书”,打造最适合新时代读书人的平台。 专注于为读者一周读透一本书,我们会将一本书拆解归纳、深度剖析为5—7篇文章。 一天仅需10分钟,一周一本书,一年52本书,三年156本书,十年520本书...... 想起来就有点小激动,真是个小壮举! 择日不如撞日,在2020年4月23日,让我们共同见证小奇迹的诞生! 也欢迎大家来监督“书约君”(对,人家的昵称),完成这个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