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学习的沙与墨”到“造价研习笔记”
从2016年注册公众号到现在已经四年的时间了,每当看到自己三位数的粉丝,我都会想着放弃。公众号名字也改了很多次。
这四年我曾经为了拿到原创标而日更。可拿到原创标之后我开始了年更。今天登陆公众号我看到腾讯邀请我开通付费功能,当然这对我来说没有太大意义,可当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我在想,既然开通了账号,为什么不坚持好好写呢。
其实这个公众号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这四年时间里,我重返了职场,从当初的月薪4000到现在的月入过万。
2016年我在施工单位做很普通的造价员,月薪4000元。枯燥乏味的工地生活,让我在机缘巧合下接触了自媒体开始写书评。从那个时候我开始用“爱学习的沙与墨”这个昵称混迹于各个自媒体平台。
2017年我只身一人去了武汉在一家造价咨询公司呆了半年。
后面因为买房子,我从武汉回到了郑州,直到现在。年后我又放弃了一个部门主管的职位,来到一个国企施工单位做现场预算员。
这四年的时间里我换了6份工作。
可以说这四年是我人生中最折腾的四年,甚至我的职业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从一个咨询公司普通的算量人员,转变为一个全过程驻场负责人然后我又重新选择来到一个别人都不看好的国企做现场预算员。
我从未觉得自己成功,我只觉得自己应该配得起“爱学习”这三个字。曾经我迷茫过很多次,不知道自己的每次选择是否正确,每次的跳槽和离职都没怕过,闺蜜说最佩服我的就是每次快速做决定的霸气。
其实折腾这么多年,我依然还是一个造价人,从未转过行。过去的四年我走的太快了,快到我来不及去补自己的短板。
可能因为在某些机会和压力下我快速学习了一些东西,但我突然觉得我得适当地停下脚步,让我的生活慢一些,再慢一些,多停下来总结复盘,让我学的东西真正沉淀下来。所以为什么我放弃一个管理岗位选择来现场,我也是希望自己能沉下心把我专业的事情做好。
有人说人到30岁就要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了,我很庆幸我在29岁这一年接触了极简主义,极简主义与人生而言不就是在做减法吗,在做减法的同时首先得明确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和最热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把自己的工作造价这一行做好做精是件很酷的事情。
我想从小对数字还算敏感的我来说,选择了造价这条路是个很正确的选择,虽然很苦很累,工资低,但是我还是坚持了8年,既然坚持了这么久,为何不去把它做好做精呢?
以前我包括我身边的人总是习惯于埋头苦干,每当一个项目结束了,大家想的不是总结复盘,而是好好放松一些,这样的结局导致的是之前犯过的错误多次再犯。还有很多时候大家习惯按照自己的固定思维去开展工作,却不知道可能还有更简单更高效的办法。
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对于造价人来说什么最重要,是工作经验是学历或者是其它?
我最终思考的答案是:沟通、学习、交流、复盘这8个字。
为什么没有说工作经验,随着年岁的增长,接触的人增多,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只是有工作经历而不是工作经验,有些事情有些项目他可能只是经历过,再次遇到还是如同一个新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缺的就是总结复盘的能力,可能因为我曾经做过全过程驻场,所以我觉得沟通能力也很重要,有人说造价这行不仅要有“硬技能”还要有“软技巧”,那么我觉得“软技巧”就是指沟通协调能力了吧。
有了这些思考之后我就决定以后做一个爱总结爱复盘的造价人,多跟行业人士交流学习,我希望以后这里就是我交流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将这个公众号的名字改成了“造价研习笔记”,在这里记录我关于造价的点点滴滴。
当然以后这里不仅限于写关于造价的思考,我依然会写有关职场有关个人成长的一切。
因为作为一名造价人我们首先身在职场,有关职场的一切思考也是造价人应该提升的东西,同时作为一个造价人我们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我们也需要通过阅读、观影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维和眼界,比如我三月份付费参加了极简丹的写作训练营,看是写作与造价毫无相关,但其实写作也是职场表达能力的一种。
如今个人品牌越来越流行,打造个人品牌必然是一种趋势,对于造价人来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看成是一项工程,这项工程如何才能更有价值,需要我们自己一步步去搭建和用心经营,我作为一名造价人希望在公众号里记录我提升硬技能和软技巧的所有历程。
-
脸上有斑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4 15: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