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本质是自我克制
在公认的求爱习俗中,求爱者和被爱者存在不对等、差距、抵制的情况,恋爱中的对等性和互惠性被打破。因为求爱者往往处于激情、主动的一方,他们努力占有被爱者,被爱者难以对追求者的爱意付出同等回报。
那么如何将恋爱双方的不平等问题转化成爱情融合的状态呢?只有当双方的性爱是与真理相关的,趋于真理的条件下,两者才能结合在一起。
求爱者应当明白爱情的本体论,即对爱情本质的探寻,从被爱的要素回到求爱的要素上。求爱者对被爱者的爱情应当建立在被爱者的灵魂之上,出于对“行为准则”、“认识”、“各种事物”中美的欣赏,从而通过肉体的表现与真理发生关系。当求爱者通晓真理时,他能够更好地引导对方,使被爱者对爱意本身作出回报,而不是沦陷于低级欲望中,使自己变得更强大。此时的求爱者颠倒了爱情原先的角色关系,构建了新的身份—“导师”,从被控制转向自我控制,建立两者的互惠关系。
这种导师的智慧本身是通过自我控制实现的,而不是“让步”的规则。因此爱情本质的真理是一种忍耐力、不受感官诱惑的力量,以及摆脱肉体束缚集中所有灵魂的能力。最终,求爱者通过自身禁欲和控制走向双方共同的真理通道。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