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国以后才知道的事
查看话题 >记录|我的肯尼亚生活|雨季的内罗毕

夏天是肯尼亚的永恒的季节,位于赤道的这片土地,气候相当稳定,季节性的变化也不明显,一年两个雨季,4月到6月是大雨季,10月到12月是小雨季。今年的雨季已经开始了。仿佛刚过完小雨季,受疫情的影响项目发展得慢腾腾,但一转眼,瓢泼大雨的日子又来了。

以往五点半下了班,回到公寓的时候还能看到太阳落下的样子。在远处建筑物的边缘渡一层金光,这个时候搬个凳子在阳台吹吹风,就当是忙碌一天后简短地享受下生活。但是雨季一来,下午下班出了办公室,天已经黑了,浓稠的黑色像化不开的阴郁,心情一下子就失落了。去食堂的路上不能像以前一样大摇大摆地走了,小雨点滴上几滴,就表示雨要来了,这样的提示每天都有,却短得让人措手不及。还没两分钟,大雨噼里啪啦地打下来,云层低低地罩着这座城市,水滴紧密排列,一大滴一大滴地洒下来,天色也迅速黑透了。我抱着饭盒飞奔回家,经常会被下成落鸡汤。

到家关上客厅里阳台的门,关上卧室的阳台门,冲到浴室洗个热水澡,出来再穿上毛衣和打底裤,也不会觉得暖和。饭菜凉了,也懒得去放到微波炉里打一下,马马虎虎地吃过饭,洗脸刷牙迅速上床窝在被子里,捂上一会儿才觉得暖和起来。

但这样的日子真适合睡懒觉啊。被窝里太暖,我连脑袋都不想伸出去,遇上周五最幸福了,刷完剧,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周六可以睡到自然醒。白天的日子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下过一夜的雨后,外面的空气格外新鲜,太阳出来晒一下,外面的车子滚起来了,来来往往的行人聊着天,爽朗的笑声飘了过来,大内村又是一副美好人间的模样。
不上班的时候,我喜欢在阳台上晒着太阳,远远望着那些下雨的地方,那一处被浓重的雨幕笼罩的地方,像是一团黑雾孤立隔离在世界的一角。有时候我在的地方正是雨幕和晴朗的交接点,内罗毕的世界一半光亮一半阴沉。如果是傍晚的天气,夕阳会投进远处的雨幕中,可以看到巨大而清晰的彩虹,环环相套,这个时候,日子还是可爱的。

这么冷的天气,加上疫情,上班真是一件艰难的事。昨天没有出太阳,我的手冻得有点伸不开,穿了羽绒服被同事笑话了,可是真的冷啊。在门口和当地的同事聊天,问她喜欢雨季吗?她想都没想地回答:不喜欢,因为她的家在基贝拉。
基贝拉,那个和“贫民窟”联系在一起的名词。

工地旁边做生意的小摊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雨季、疫情加上宵禁,出来做小生意肯定很难吧。去年工地上有800来个工人的时候,门口的街道摆小摊的人越来越多。卖饭的、卖辣木籽的、卖水果的。每次去开会的路上路过小摊的时候,他们喊得可起劲了:马达木马达木。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把Madam发成了中文的口音。有的人会喊Chinese或者China,我好像不太喜欢别人这么喊我,就好像我对一个当地人喊他“肯尼亚”一样,总觉得不太礼貌。但每次又条件反射地会循着声音看过去,另一个工地的楼上几个工人喊得正起劲,还挥着手生怕我看不到,我也会挥一下手,他们又喊起来Hello,hello,笑得很开心的样子。非洲人真是天生乐观,手里干着活,也不忘笑呵呵地打招呼。
卖玉米的小摊只有一个小火炉,旁边放着一袋玉米,不过是不甜的白玉米,但是吃了果腹。一根40先令(3块钱不到),也可以只买半根,我只买过一次,在小摊边等着的时候,时不时地蹦一个爆米花出来。那玉米真干啊,吃几口嚼得腮帮子都累。

卖水果的小摊有牛油果、苹果、香蕉、百香果、西瓜等,可以单独一个买,也可以买一个混合的水果盒,一小盒100先令(6RMB)。下午上班饿的时候,我会出去买一盒,顺便和小摊的主人聊聊天。大概是因为被夸漂亮太多次了,我竟然觉得那个年轻人真可爱。(非洲人真的一点都不吝啬赞美是真的)还有一次我买了一把香蕉,10先令一根(不到一块钱),提着走回家,遇到了一个经常见面会打招呼的工人,给了他一根,迅速我就被旁边的工人包围了,“给我一根好吗,我好饿”,我一根一根地分,两分钟那一把香蕉就只剩个把了。

那个卖甘蔗的年轻人,一捆甘蔗就可以守一天。削成两三厘米长,装在一个透明的塑料里,一袋只要20先令,他的生意看起来不太好,可能甘蔗不是工人的必需品,所以他有时候在别的地方卖,有时候才出现在工地门口。

还有那个卖鸡蛋夹西红柿的小摊,也好久没有看到他了。有一段时间天天下午饿了出去买鸡蛋,20先令一个(1RMB),同事突发奇想给他预付了1000先令(60RMB),让他每天下午送10个鸡蛋过来。他爽快地答应了,第一天、第二天送了,第三天没来,第四天还是没来,同事去他的小摊,他正在和别人聊天,问他为什么不送鸡蛋了,他说我今天可忙了,都没时间送。一天卖30个鸡蛋的生意也能很忙吗?可能是吧,忙着聊天、忙着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啊,毕竟这里是非洲。
雨季的内罗毕越来越冷清,一个月前实行宵禁,要求下午7点到早上5点所有人不能出现在大街上。有的公司实行居家办公了,我们下班时间提前到了四点,这样住得远的工人才能在7点前回到家。上午叮叮当当的喧闹,到了4点钟整个工地突然安静下来,不用看表,就知道是下班时间了。
我把不穿的衣服和鞋子挑了出来,洗干净装在了一个大袋子里,送给了公司做清洁的同事。我也不好意思,毕竟我这么矮,这些旧衣服只能给她孩子穿,但是她开心得不得了,差点就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了,但又矜持地缩回了手,“等疫情过去了我再抱你”,她说。下班遇到她在门口跟其他同事聊天,很热情地跟别人说我是她的好朋友。再后来跟她聊天的那个同事偷偷地问我有没有不用的东西送给她。我顿时尴尬,只能推辞说下次有的话再说吧。

写着写着发现跑题了。
后记:雨季和疫情赶紧过去吧,肯尼亚这么美,还想趁着周末出去转转,徒步计划一再搁浅。还有公司的福利在海外待满三年就可以休半年假了,我已经待了三年半了可以享受这个休假政策了,理论上应该3月份就可以回国了,却因为疫情影响国际航班暂停,休假也不得不延期。去年年末的时候还计划着4月20左右休假去日本看樱花,现在也泡汤了。

微信公众号:一炉烟火,记录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故事。
其他日记:
1、 我在肯尼亚生活的第三年
2、记录|我的肯尼亚生活|参加一场传统印度婚礼是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