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几则:关于The prison-house of language的译文与引文
1、Philology(加上comparative为历史比较语言学),Grammatology(文字学)与Etymology(词源学)的异同问题,Philology在欧洲传统历时语言学研究中与文献学共通,Chinese Philology 是为中古文献学。其余二者皆来自书名,德圣《of the grammatology》,词源学来自于引文注的一本《辞源学之佐证》(后又译作词源学),作者没听过,原文中Popular Etymology译作通俗词源学。此三词未作英文词源上的细考。
2、现象学二则:
老胡的Hylè 概念,SEP中与米歇尔·亨利的《物质现象学》中所提 morphè概念并提,给出的解释是:primal impressions, raw sensuous-data as matter for consciousness,可以理解为原始物质场景的意识显像,呼应昨日那位所提原始场景,该有些多的讲法。。可惜德文不通,不知此概念具体最早来自何处,译文直接引用,原文解作一种物质形态,并用萨特的“自在”\实在与“自为”\超验来解释,很通畅,可略知原文本意。
第二乃是老海Stimmung概念,译文意译解为“心境”,私以为译文很可,亦可以理解为具象化的自我体验,情绪的自我定在云云,SEP词条有引申解释:For Heidegger, moods (and disposedness) are aspects of what it means to be in a world at all, not subjective additions to that in-ness. 可取。
3、译文迷惑有部分,提两则:
Method of Intensive Distraction 译为怀特海德的强精神涣散法?过于拗口了,难得其义,原文可懂,但不知怀特海德如何云云,待查。
另有Epigraphic habit 译为19世纪作家的“铭文习惯”,直译的,不解,(可能对十九世纪作家这一范畴尚显储备不足),所能找到的论文基本都是古典时代的铭文。。牛头不对马嘴,待查。
4、另有值得注意的:
德库尔特奈的术语“零度写作”(语义学范畴)与巴特符号学范畴的零度写作有无指涉渊源?
“时相”的概念被译者两次用到( 表示随着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都相应有规律地进行,使群落表现出不同的时相),两次给的词完全不一致,意义倒是相近,可以理解但颇有独造之嫌呐。。
另还有什克洛夫斯基对于托尔斯泰的阐释,指出了观者的重要性,旁视干涉主体\文本行动并产生意义的命题可以作为合法的考虑了。。
早有关注的什克洛夫斯基与爱森斯坦的交好多了一些材料,Stalinism镇压之前的毛子水好深呐。
以上,讲道理对读一天又累又气,遗忘就不表啦,还有一些神话理论和小说理论的问题,大帝还是尊斯特劳斯和卢卡奇(尤甚)的。。《小说理论》直接就“真理”了害。。偏心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