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图鉴

一口气看完了十集的《东京男子图鉴》,没想到这剧是B站出的。这个剧去年出的时候,就马了“想看”,但却一直没看。昨天下午翻完了三浦展的《下流社会》后(日本社会研究),就去搜了这个剧,想要一口气把这个剧看完,还好每集就20分钟出头的长度,十集下来也就是一个晚上的时间,且内容很是丰富。
当年很喜欢《东京女子图鉴》,虽然说的是东漂女性的故事,但也却是看到了当年我北漂的身影,哪怕这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背景。读《下流社会》的时候,也能想起《东京女子图鉴》里的故事,日本阶层的分化,消费人群的分化,属于不同阶层女性的生活方式,日本社会男性主导的社会形态,婚姻在日本社会的重要性,等等,让我一口气把《东京男子图鉴》也看完了。
个人很喜欢片头曲,虽然很短,但歌词很犀利,而且配乐很好听啊!
(完整版可搜:CHANMINA (ちゃんみな) - Call)
故事节奏还是很快的,十集的故事,讲述了东京都外乡下出身的男主在东京打拼近20年的人生故事。不过跟《女子》女主有过一次婚姻的设定不一样,《男子》里的男主在故事最后年近40,自始至终没有结一次婚,哪怕因为未婚的身份而失去了派往海外工作的机会(新婚的同事得到了这个升迁直通车的机会),也没有妥协的去跟女朋友(任何一任女朋友)求个婚,只是在部长准备把他派到非洲(刚果)的时候吓到了想要辞职。
这个剧情设计让我有点莞尔。《女子》的剧情里,从费劲努力好不容易结婚,再到毅然决然的离婚,虽然是处于不能落后不能输的心态才立志要成功把自己嫁出去,但从这个过程里,也凸显出作为新时代(东京)都市女性精神和财务独立。在我看来,至少在日本的社会环境里,能有勇气放弃既得的(还不算差的)婚姻生活,而决意离婚恢复单身,这点是故事的高潮!童话里,公主找到了王子,就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结局没有在这里重演。在剧里,没有在女主找到个合适对象结婚之后剧情戛然而止,不会有如爱情童话剧一般they lived happily ever together就告一段落。


看过一些剧评,说女主太贪心,不懂满足,是这样吗?我觉得这点人物性格不是贬义,至少在那段婚姻里,女主要怎么满足?精心沐浴后,换上了性感睡衣,丈夫却无动于衷;虽然丈夫想要孩子,但却告诉自己的老婆用体温计算好日子再行房,这种婚姻生活可以满足吗?她的贪心有错吗?当然,压垮婚姻最后稻草的是丈夫的出轨。
女主在那样的婚姻环境中,感受到的先是丈夫言语的欺骗(相亲成功秘笈),然后是生理出轨的欺骗,且作为一个年收入过千万(日元,相当10万美金年收入)的女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这样一段关系中呢?开始是为了面子,为了让世人觉得你不仅有成功的事业还拥有成功的丈夫,这个原动力把自己交付给了一段婚姻。当然,更多的是从一个乡下长大的女子想要实现的东京都市成功女性的阶层跨越(且她并没有实现)。
女主的角色设定是在东京这座大都市,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过上别人羡慕的人生,靠永不满足的决心去努力前进,而那段婚姻并没有把“更好的生活”带到女主的人生里,即使终于摆脱了“未婚大龄女青年”标签,成为“已婚妇女”住在丰州的高级公寓里,但这样的生活谈不上跨越阶层的幸福吧!
而《男子》里,男主人生路上谈过的几个女朋友和交往的女性朋友依次出镜,但哪怕婚姻是工作升迁的金钥匙,男主也不曾下决心要结婚成家。从男主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联谊也好,搭讪也罢,他都会在最开始主动自报身价,700万年薪,1200万年薪,850万年薪,知名商社任职,创业风投的COO头衔,这些数字和名号,既是能力,也是阶层。
女性的阶层跨越靠婚姻,男性的阶层跨越靠事业。但这两部剧里,主人公其实都没有实现真正的阶层跨越,依我的理解,或者说日本社会阶层的定义,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只能说是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阶层提升,只是一种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一种从小城市(乡村)到大都市的提升。
《女子》中,第二任是个多金的高学历男友,外派去纽约的工作机会,最后却放弃了女主,跟富家女结婚;第三任的有妇之夫绝对的富人阶层,但女主只能当个地下情人,除了获得物质上的丰富,得不到半点承诺;离婚后,富家女(已是第二任男友的“前妻”)介绍的相亲对象是个港区少爷,但人少爷只是想保持情人关系,没有和女主婚姻的打算,因为即使女主年入千万,但还是少了一双亿万家产的父母。而那个一同步入婚姻男人也就是个收入稍微比女主多一些,年纪相当的普通人,论阶层,和女主相当。
(不想探讨地域格差和阶层格差,从剧里和三浦展那本书里,有很明显的地域阶层隔离,这也是东京富贵男们不会女主组建家庭的很大原因)



不过也算很不错了,女主的家庭出身,是个小地方的一般人家,能通过自己努力工作实现年入千万,已经算是阶层的提升,只是实在算不上跨越。这种提升在日本社会中,算是上升到了中上,至于女主向往的上层社会,也只能在外围打转吧。
《男子》里,随着男主的年薪一次次的提升,住的公寓越来越豪,但漂亮的女朋友却不愿意和他结婚,因为女朋友要找个年入3000万的富人(二代),而不是年薪千万的职场小螺丝钉。在男主辞了知名商社的职位,加入朋友的创业公司时,女朋友提出了分手。分手的原因,男主有自己的猜测,女朋友在话外也给了自己的理由,男人以为女人是嫌弃自己收入低,但女人只是觉得头脑发热的男人没有再继续交往的必要。

不过《男子》里,人物设定并没有很明显的阶层目的(但其实再最初的定调已经埋下了),只是从一些细节里能看到生活水平随着收入的变化。学生时代熬夜完是坐在路边等清晨的早班巴士,成年后晚上喝多了可以自由的打车回家。学生时代和女朋友约会多是去女朋友家或是偶尔一次睡酒店,后来薪水越来越高,从涉谷的拥挤小公寓到月岛的公寓,再到当上创业风投COO后住的高级公寓(好像剧里没说在哪个区)。
《女子》中有一个精彩的剧情,女主去GUCCI面试的时候,女上司在面试的时候问了女主一个问题,关于1986年。这个是日本现代史上很重要的一年,反复在《下流社会》中有提及。1986年,日本开始实行《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日本女性可从事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并且获得高薪水的机会多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工作而推迟了婚姻。不过这里面,很多人并不是把发展事业实现自我当成职场奋斗目标,而是在职场中寻觅合适的结婚对象。

日本社会即使在现在,也还是有很多女性愿意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做一个有钱的家庭主妇仍然是很多的日本女性的人生目标。工薪阶层的女性在日本社会属于两极分化,高收入的事业型女性可以和同龄的男性在职场比肩,另一端则是因为丈夫收入低,妻子需要外出做一些临时或派遣的工作,以补贴家用。
《男子》中,有一位没有和男主成为男女朋友的角色设定(唯一一个),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职于外资银行,年薪比1200万的男主还高一些,女高于男的差别使得他们没有成为男女朋友,当然,男主那时候还是有一位想找3000万的女朋友。开始男主以为此女是归国子女,家境殷实,还曾被男主的同事喝多酒后酸了一通。因为女的收入比男的高,成长背景比男的好,所以男性在婚恋市场中被挫矮后,不是努力追求而只是借酒宣泄了。但,很佩服编剧,此女并不是富家女,人家只是为了更好的职场发展而勤学英语的普通人,而且很高兴看到编剧最后也没有为这位女性安排一段婚姻,而是继续享受着自由快乐的单身生活。

其实看《男子》这部剧的时候,我也在看剧中那些和男主有过交集的女性们,她们虽然只是男主人生中的配角,但确是一个个女性个体,她们在男主人生中的短暂出现,而她们的生活后来会是怎样的呢?还好大结局时,编剧都有交代这些女性的归宿,有的已婚有了孩子,有的单身,3000万的老公找到了又离婚了,还有男主在10集结束的时候也没有给现任女朋友求婚,只是邀请女朋友加入自己的创业项目。不过很感动女朋友没有接受邀请,而是选择自己的事业,要知道工作永远比男人可靠啊!
这两部剧都没有倡导什么是标准的大都市奋斗人生,从主人公身上看到的是千万普通都市打拼男女的不止息的生活缩影。这两部剧的设定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个特定主人公的奋斗史,而是汇集了各种人生故事的集合。这些故事是日本人口90%的劳动(工薪)阶层的故事。“阶层跨越”并不是两部剧的主题,阶层跨越估计只有《流行花园》中才能存在了。
“我的道路是不同的,那是怎么样的道路呢?”
还没有输呢!而要赢的是什么呢?成为能轻松的在东京生活的自己吗?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剧情:《女子》中,女主望向的路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成为别的男人身旁的女人。《男子》中,男主望向的路人,看到的都是别的男人挽着自己的女人。
最后,在豆瓣上看到很多评论骂两部剧两位主人公如何如何渣的,真的就是千万个哈姆雷特。如果《女子》里跟第一位男友结婚了,那这部剧就两集结束,总不能后面演女主的婚后生活的一地鸡毛吧!这两部剧都不是奔着结婚去的OK?
题外话:
《低欲望社会》和《下流社会》里的日本很有启发性,不过我抱着想要了解极简生活方式的初衷去读的《低欲望社会》,没想到此书对社会下行(三浦展称之为“下流化”)更多的是对安倍经济学的批判,书也从多角度去审视了日本当下的经济和社会现状。当然,从消费型社会转变为低欲望,自然经济因素是最大的因素,家庭收入的不变甚至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这些自然无法刺激消费,即使消费,工薪阶层还是集中在与之对应的消费产品上,80年代泡沫经济日本崛起的中产消费群体对于logo的狂热追求已经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优衣库和无印良品之流的大张旗鼓。我对这些也都是从阅读和看剧中获得的也只是皮毛,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相关的书或是日剧也行。
© 本文版权归 不ugly的Bett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World Traveller & Life Explorer la vie est ailleurs & eudaimonia 我...
不ugly的Bett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魔幻南美(1)--秘鲁利马 (15人喜欢)
- 关于中美对账这件事 (14人喜欢)
- 伦敦假期(4) (16人喜欢)
- 伦敦假期(3)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