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20年第一季度阅读小结
20年是一个魔幻的年份,同时也是自己的豆瓣元年,近期思考再三,觉得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并一以贯之,故进行春季的阅读回顾。一月3本,二月4本,三月11本。
一月:
由于还未放假,正在搞综合设计,因此元旦开的昆德拉硬是读了半个多月(笑)。作为开年的第一本书,惊喜很大,哲思很多。米兰昆德拉在书中所展现出的对生命存在多义的,不确定的,不断叩问的表现,让这本书的层次更加丰富和迷人。回顾起来像是处在三维世界看一个四维的物体,它在纬度的不统一之下不断的变换着形状,让人目不转睛却由于纬度的限制而永远不可能看到它完整的模样。轻与重,一次与轮回,媚俗与背叛,所有的抉择既是生命存在的肯定和认同,又是站在彼岸对命运的背叛和抛弃。
卡尔维诺是我十分偏爱的一个作家。每次读卡尔维诺,都会被文字巧妙的组合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震撼,他用无生命的定性词语在你眼前组成溢出生命力的永无定型的虚空,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徐徐在你眼前构出一个个“故事”的轮廓,让你沉浸其中再戛然而止,只好用自己竭力仍显匮乏的想象弥补这片空白,而下一个画卷,又正在展开。
继考研前期读完《百年孤独》之后,这是读的第二本马尔克斯。说是霍乱时期,实则和霍乱并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令人唏嘘的爱情,在马尔克斯笔下却丰富而繁美,关于忠贞与背叛,每个人看完会各有领悟。
二月:
既然都是加缪,就放在一起谈一谈。初读加缪是两年前,读完《局外人》的那种震撼至今记忆犹新,好长一段时间都把加缪奉为我的精神导师。
《西西弗神话》中加缪阐述了关于荒诞与存在的状态。荒诞源于对峙,本质却是分离的状态。我不选择跳跃,我选择怀着对生活的忠诚感去斗争,毕竟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最大的嘲讽。
《鼠疫》在二月份读起来颇为应景,也十分感同身受,因为现实简直像是小说的再现。那段日子会忍不住去丧,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而焦虑,会愤恨自己已经麻木到发不出尖锐的呐喊,只能透过冷漠的表象去摄取维持内心阵痛的力量。
这是年度的六星书目(哈哈哈哈问就是太爱了)。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不自觉就沉浸其中,那种似说非说,欲道还休的笔调让我不能自拔。期待更多作品被翻译!
之前对海明威的了解还停留在《老人与海》。这个短篇集中最喜欢的是《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和该书的同名短篇。语言虽简,力量可丝毫不少。
三月:据我回想,二月应该是沉迷手机哈哈哈哈哈。三月速度明显提升,值得鼓励啦。
no.1
对海明威的进一步了解,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故事。战争在那个时刻已经成为一个愚笨,迟滞,喘着粗气的机器,或大或小的齿轮吱吱呀呀的推着它发出嘶吼的叫声,喷出一颗颗炸弹。每个人站在自己的齿轮上一圈圈转着,他们甚至不懂这台机器存在的意义,却充满激昂的情感去成为一个个齿轮,他们以为这机器将带来和平美好的世界,认为眼前的满目疮痍是暂时要付出的代价。实则这是一个愚蠢透顶的把戏,一个无知而又冷血的杀手,一个冠冕堂皇的让我们同类残杀的把戏。
no.2
由于某种原因,这本算是重读,但是回味无穷。基于此次阅读体验,有感而发一篇日记,具体不再赘述。碎言碎语:一点感悟
no.3
初读卡佛,特色鲜明,不过可能由于不同的人喜爱风格不同,会有相悖的意见,总之冰山理论十分值得细品。书评:卡佛:让我懂了极简主义和细腻毫不冲突
no.4
我们到了巴马哈特月第十四天的清晨。手掌里的墨水已经注入,安息香已点燃,符箓已在火盆里焚化。不自觉就想到雨后大象的气味,以及火盆里渐冷的檀香木灰烬的味道。一本构思精巧的书,后半本可读性更强,因为我缺乏很多背景知识,所以也就只好读个有趣了~(笑,文盲式阅读)
no.5
后劲十足的一本书,搭配电影食用更佳。 先电影后原作的顺序让我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共情,心照不宣的试探和辗转反侧的欲望在时间的冲刷之下已然跨越了性别的概念,上升到本我的高度,call me by your name。书评:灵与肉|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no.6
可读性很强,通过动物起义这么一则寓言能看到极权主义的虚伪。苏联的影子在读的时候若隐若现,沐猴而冠的猪,政治迫害,阶级特权,大清洗。更让人深思的是美好的动物共和国究竟是否存在。马克思认为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弊端在于作出过于详尽的描绘,却看不到通向其的道路。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通向其的力量已经觉醒,却用美好的乌托邦来大行剥削,归根结底还是阶级矛盾。
no.7&no.8
反乌托邦三部曲,令我不好意思的是《美丽新世界》我给烂尾了(捂脸)。这类题材的小说读一读其实还蛮不错,对于政治观点的某些认知还是很有必要的。书评:1984:用先验未来映照现实
no.9
一本长长的家族史小说,读起来打发时间相当不错,关于神圣和人性的思考倒是挺有启发意义,其他没什么亮点啦。书评:荆棘鸟|德罗海达的独吟
no.10
倒叙的小说结构和潜伏在深处的问题从开始就吸引了我。莱辛作为女性作家,在种族歧视问题上,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白人女性玛丽的一生都没能脱离种族歧视的环境,而自己又窥探了不为“这个国家”所容的现实,人性共通的觉醒与人性自利的阴暗相交缠,摩西的每一句话都像钉子一样敲在我的脑子里。小说绝望的基调中夹带着少得可怜的温情,我们的确该换种方式审视这个世界。
no.11
读托翁总忍不住叹服其讲述方式和人物心路历程的描写。我一直觉得老爷子是个时常自省的人,他一直在观察现实和人们的思想,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将其表现出来。《复活》中男主面对内心道德的谴责最终走上了救赎之路,而伊凡伊里奇在临终之际不停思考死亡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托翁有一种点石成金的魔法,虽然少不了对现实的批判,可是总会给人以启迪。
总结:自己一直以来的阅读较为散漫,也就从三月份开始逐步进入状态。读书也许更讲究心性的恬适,当作一种兴趣和消遣,修身而养性。“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荡”,我一直将阅读当作跳出此理论的途径,自身之浅薄还需不断磨练,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