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3 ||余华《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更多文章关注 团小暖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主人公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磨难,最后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2004年3月,作者余华因这部小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艾米丽写道:
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
有人说,余华的《活着》本质上不过是对悲剧的大量堆砌,通过对主人公的折磨与玩弄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悲悯,吸引人们的眼球。
我认为,这种说法太过肤浅,他对那些白纸黑字上勾勒出的人生起起伏伏的体会太过浮光掠影,不过是让悲剧短暂地击中自己的内心,然后就抛之脑后,从表层来抨击《活着》。
故事的开篇写着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本身究竟是什么?没有一个标准确切的答案。
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
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

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
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欲无求。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们会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是一个名词,悲惨抑或苦难、凄凉、无奈都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
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到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淡漠亲情到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作者对于“死亡”的安排极其巧妙,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来表现“活着”的手法,让人拍案叫绝。
父亲的死第一次把他从生活中唤醒,使他开始谋求自己的生活;
老全以及伤员们的死使他开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生活的残酷,更体会到家的温暖;

就在他与家人团聚之时,母亲的死引发了他深深的自责,也让他刚刚回到故乡狂喜的心跌落谷底;
就在一切趋于平静的时候,儿子“有庆”的死再次给了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
人近暮年,就连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孙子“苦根”,也离他而去,死因是撑死的……这些看起来近乎荒谬的情节,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遇,集中反映在主人公福贵的身上:生活的疾苦,亲人的离去……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从天堂直坠入地狱的感觉。
故事的前半部分,福贵以少爷的身份登场,吃喝嫖赌,败光家中100多亩土地和祖传的房产,一言不合就暴打怀孕的妻子家珍。

这样的人渣无论日后如何落魄、如何凄凉想必也是激不起读者半点同情的。
然而,当我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时,我的确没有同情,因为这毫无意义,有的只是压抑,是浓厚的压抑。
余华是一个冷酷的作者,不动声色地用他冰冷的笔调让我们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败和艰难,继而又虚情假意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
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他丝毫没有犹疑,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惊觉原来命运竟如此作弄人。

全文通篇平铺直叙,没有煽情,没有修饰,这是余华一贯的手法。但是在平淡直白的语句后我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冷酷和残忍。
福贵所有的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去,每一次的死亡都是一个浓厚的悲剧。我意识到了压抑的根源所在,那就是无法将这一切怪罪于任何人或者事之上。
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不堪一击。
书中没有所谓的"坏人",每一个人物都勇敢地面对残酷的现实、都在尽力地活下去。但迎接他们的却是生活一个又一个无情的打击。
当福贵决定洗心革面、好好生活后,去城里给母亲请医生,被抓了壮丁;
当有庆在学校中因跑步受到老师的赏识后,被抽干了血而死;
当凤霞好不容易嫁给了一个可靠的男人后,死于难产。
当福贵决定和外孙苦根相依为命、延续香火后,苦根吃豆子被撑死。
再活一会儿试试看,或许一切都会有转机。
似乎是变好了一点哦!
骗我的,生活还是这样狗屎。
我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评判福贵,将他的不幸归结于活该。
鲁迅先生说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这世界上也从未有过“感同身受”这回事。没有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旁人的语言都显得苍白与无力。
有人曾问:“这个世界对我到底是深情的,还是无情的?”
有人回答说:“世界并不认识你,它是无意的。”
如果有人问我:如果你是福贵你能挺过这么多苦难,继续活着吗?
我想我是不能的。
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贵,可能也是这样活着。
就如著名的香港女星惠英红所说:到如今这个年纪,我已经习惯了我的人生充满遗憾。

-
王重阳 转发了这篇日记
今天第一次读完《活着》,一篇外文评说有句话说的对:“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但福贵的表现,倔强又无奈,生活,生下来,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还没有败。。。
2021-05-16 11:57:23 -
高山流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4 11:23:57
-
想吃芝士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30 21:03:11
-
passs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19 12: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