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故事》读书笔记17): 似哺乳类爬行动物的第16号共祖~自然选择压力和性选择压力简述
似哺乳类爬行动物生活在3亿年前,它们在一大波蜥形纲中的爬行类和鸟类祖先所处生态位的下方,是这些恐龙的捕猎对象。它们的进化按时间先后分成三个波段,即盘龙目、兽孔目和犬齿兽目。 在这其中,第16号祖先是某种似哺乳动物的蜥蜴,在这个汇合点的生物阵容相当庞大,主要分为两个规模,分别是似蜥蜴爬行动物,即鳞龙超目,和似恐龙的爬行动物,即主龙类。其中似蜥蜴爬行动物目前还有10000个左右的现存物种,包括了蛇、蜥蜴、石龙子、壁虎、巨蜥等等。主龙类在今天还有10000种鸟类作为后继者,另外有争议的还包括海龟和鳄鱼。由在中国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敲定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个分支蜥臀目进化而来。 1、关于自然选择压力的简述 加拉帕格斯岛屿上的地雀所面临的自然选择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是一如既往的。在该岛的干旱期,耐旱植物所能留下来的唯一食物是刺蒺藜种子,这种种子外壳长满了长刺,只有大嘴地雀能吃,所以体型较小的雌性和小嘴地雀只能挨饿。干旱后所幸存下来的都是体型较大的雄性大嘴地雀来争夺小体型雌性,在这时最大体型的地雀竞争优势最强。雨季到来,地雀得到繁衍。过后洪水到来,刺蒺藜种子变少了,小而软的茄科种子得到普及,体型小喙更小的地雀反而占了便宜。它们由于体型小,很容易吃饱,而大嘴地雀本身就不习惯食用小种子,而且由于其体型较大食量多,在其不适应的汛期反而数量减少了。当地的小嘴地雀经过汛期后不仅恢复了数量,反而壮大了种群。在这个模型里,经过测算,该岛需要连续发生23次旱灾,才能让当地的地雀留存的只剩大嘴地雀。从当地地雀物种的演化中拉长时间线我们可以看到,在自然选择压力下,地雀的喙的平均长度是反复变化的。 2、关于性选择压力的简述 另一种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自然选择是性选择。某只孔雀的祖先碰巧长出了长尾巴,这一体态瞬间在孔雀界引发了对这种独有偏好的性爱狂欢。某个女性人类古猿祖先碰巧生的乳房、屁股大而体毛少,成熟后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寻欢作乐对象。在基因特征上只是偶然的突变,乳房大脂肪多生存力强,屁股大生下来的孩子脑容量更大,体毛少就可以观察到她的皮肤是否健康,虽然这些话通俗而错误百出,但意思我想应该是表达到了。性选择在动物进化的路线上至关重要,人们通过分析头虱和体虱的遗传分异年代,判断出了人类开始穿衣的年代。科学家推测是17万年前。 自然选择压力和性选择本质上都是盲目的,渡渡鸟的祖先依靠翅膀迁徙到毛求斯群岛后,在该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下经过几千上万年的繁衍成功的退化了自己的翅膀,直到葡萄牙人来的那一天渡渡鸟几千年的好运气结束了。同样的命运还有马达加斯加的象鸟,它在1000年前灭绝,其蛋周长可达1米,成年象鸟有3米高体重达到500公斤。还有被毛利人祖先屠杀吃掉的比象鸟还要高大的恐鸟。他们被称为平胸鸟,属于古颚类。这些平胸鸟的早期进化以飞行扩散和平行进化为主,在漫长的生命演化中其飞行能力至少退化又进化了6次,体型庞大和缩小化至少发生了5次。 全部笔记: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doulist/121199537/
-
spjack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5 00: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