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光——(二)
在那个小小的县城里,我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一段没有她和他的生活。 被寄养在姑妈家里,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是觉得很不适应吧。她自己的小孩彼时正在备战高考,都已经自顾不暇,对我理所当然不会那么上心。而我经历了从熟悉的一线城市到一个陌生的小县城的巨大落差,常常大哭大闹。毫不夸张的说,无数个夜晚里都是哭着入睡的。 时间总是一晃而过,转眼间就是一年光景。姑妈的儿子去成都读技校了,而我终于渐渐开始习惯这里,习惯这里麻辣的食物,习惯这里的川东方言,习惯这里独特的风俗。那些流着泪入眠的夜晚也越来越少。只是在一个人睡的时候,有一次我被噩梦吓得半死,以至于我在那里住了五年多,晚上房间都一定要有一束光,不然就会睡不着。 而在这一年里,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她火速结识了一个大她15岁的S市本地人,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祝福她。他也不甘落后,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和一个比他小了八岁的女人领了证,随即我甚至就有了一个所谓的"妹妹"。我至今还很记得在产房外等待着她的到来:那是一个阴沉的雨天,我和奶奶还有那个女人的妈在产房门口等着。是的,他因为在S市要上班,都没能迎接那个小孩的到来。老实说,我对产房里的那两个人都是没有任何感情的,可那时的我就已经知道要表现出"哥哥"的样子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大概教得我最多的就是察言观色吧。既然无法改变,不如学会顺从,做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乖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悄然逝去,我已经习惯了没有他们的生活。除了第一个暑假,她把我接回S市过的,后来我就便只能在断断续续几个生日见到她。事实上,在我离开S市的第二年,她就和那个比她大了15岁的本地人结婚了,那几年没有我的生活应该过得很美满吧。至于他那边,那个女人生完女儿没多久,就带着小孩去了S市,他们一家三口一直生活在S市到现在。而我只有在隔年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在那个县城见到他或者说他们几天。对这所谓的两个"爸爸"、两个"妈妈"有感情吗?“有吗?”我也常常问着自己。如果说对亲生父母在很小的时候还是有感情的,那么经过几年时间的冲刷,我想也已经所剩得渺渺无几了吧。对于继父继母,我则从头到尾一丁点感情都没有。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我不好吧,至少表面上看,他们对我都还可以。更多的是因为我已经不想去对他们四个人有感情了。或许我的确是多余的那一个,没有我的话他们两个家庭都应该会很幸福吧。我远远地待在一个n线小县城里,不去干扰他们两家的生活,对他们也挺好的。这五年多的寄居生活里,我和他们关联大概就是他每个月的生活费,还有时不时的一个电话,又或者是她偶尔寄来的包裹?还是那句话,刚开始还是会开心的,后来就无所谓了。 唯一一次让我真情实意感到难过的,大概是小学的某次家长会。那次家长会突发奇想让全校学生和家长一起开,还要求来的家长必须是父母,主题大概是感恩父母之类的。还请了知名人物给我们声泪俱下地演讲。这些自然对我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她演讲的最后,她提议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抱抱自己的父母,这在大部分家庭里应该都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但是那一刻却让我羞赧到了极点。坐在我旁边的同学来的都是爸爸妈妈,他们可以毫无违和感地给自己父母拥抱。而给我来开家长会的却是我的姑妈,那种尴尬又难为情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也只有那次,我才有想,要是来开家长会的是我的亲生父母该多好。不过这也只是很小的一个插曲罢了,不管怎么样,我对他们都已经没有办法像别的小孩对待父母那种感情了。
在那个小县城里一共住了五年半,其实后来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开心的。后来,我已经可以操着纯正的方言到处野;越来越喜欢吃麻辣的川菜;每年过年的时候还可以收红包;总而言之,没有父母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得还算快乐。当然,同学们知道我爸妈都不在身边过后,有一些幼稚调皮的学生总是会拿这个来开玩笑也好;说一些难听的话也好;做一些恶作剧也好,多了其实也就习惯了。现在看来,那些应该都可以列为校园霸凌了吧。不过我自己也不算什么好孩子啦,记得五六年级的时候班上就有男生女生开始抽烟了,甚至还有在上课被老师抓到的。我因为一个玩的很好的朋友抽,也开始被他带着抽。我想对于一直生活在像S市这种大城市的人来说,小学生就开始抽烟似乎听起来十分天方夜谭,但在那个小县城里,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小学生怎么会的,周围环境的熏陶再加上其实吸一口烟再从鼻子里呼出来并不见得多难,让抽烟这件事很不适宜地出现在了我的生命里。书归正传,总之我也不见得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更何况,很多时候不乖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得到快乐。 很遗憾的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五年半弹指一挥间就溜走了。最后,在六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她终于决定把我接回S市,和她生活在一起。这也就意味着,我无拘无束的放养生活从此结束。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真正苦难的生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