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变我认知方式的心理学知识
查看话题 >督导笔记 | 什么是“亲职化的小孩”?把孩子变成父母,是种潜藏的伤害
在上周的督导课中接触到了“亲职化”这个概念,搜索资料深入了解后感到受益匪浅。
原来,被自己深深隐藏不与外人见的孤僻、焦虑,那些自己都说不清来由、偶尔冒出的孤僻、古怪、暴躁……都是有来由的。
忍不住将这篇让我觉得深有启发的文章分享给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文章来自于网络,并未找到原作者)。
很遗憾,时隔这么多年才意识到:
曾经幼小的我们是多么的无助和努力
妄想代替父母去努力撑起一个家
妄想去努力承担一份自己根本无力承担的责任
并一直承受着那份本不该我们去面对的巨大的挫败感
直到现在。
我们那些莫名的愤怒与暴躁并非是无来由的
它们都来自于我们幼年曾经历过的疏忽、冷落、重压、残酷、不公、挫败、无助与绝望。
什么是“亲职化的孩子”?
(文章来自于网络,针对部分语义错误进行了订正修改)
把孩子变成父母,是对孩子潜藏的伤害。
亲职化是父母和孩子角色的对调,孩子的个人需求因为父母的需求而被牺牲。
孩子会牺牲自己的感受去照顾、安慰、关注甚至引导父母的理性和感性需求,父母没有执行自己的义务,而把这些义务转嫁给其他一个或者多个孩子。
亲职化有情绪性和工具性。
情绪性的是:孩子需要满足父母和兄妹的情感需求——这是最具毁灭性的。
孩子在童年阶段就失去了一些对将来成长很重要的基本能力。
孩子被放进了满足父母情绪需求的角色里,但是这又实际上无法实现。
孩子可能会成为父或母的挚友。特别是当一个女人无法从丈夫那里得到情感安慰,她的儿子就成为了她丈夫的替代。而孩子有满足父母的天性,无辜的孩子被利用了——这种感情类似于情感的乱伦(用道德标签不能有助于正确的认识这个现象。)这样的话,孩子将来很难拥有健康的关系,因他们无法建立健康的情感联系。
被当做工具使用的孩子,可以完成一些本该由父母完成的事务,比如家里年长的孩子会照顾其他孩子甚至照顾父母、煮饭、做家务——也正是由此,孩子的童年便这样被剥夺了。
对成年生活的影响:强烈的愤怒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爱恨交加的。
孩子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愤怒,于是把愤怒指向他人,特别是之后的朋友,男、女朋友,配偶,之后自己的孩子。
他们可能会有被动的愤怒和爆发性的愤怒(应该是主动和被动的愤怒),特别是当另外一个成人对他们寄予需求和期望,可能会出发他们的情绪爆发。
亲职化的孩子可能会经历构建关系的困难,和朋友、配偶或者孩子。
他们不知道如何构建联系,进而也不知道如何真正和人亲密。
亲职化的是一种情绪虐待,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
可能是因为父母空虚,功能障碍或者残疾、疾病、贫穷,或者自己有相似的被虐经历,他们把孩子当做父母、配偶、朋友或者自己的延伸,或者照顾者,忽视了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像正常的父母那样,给孩子需要的,物质和情感,给予足够空间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独立的成人。
不健康的父母希望孩子满足自己的精神情感和物质需求或者是期待,不去关心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
这会造成两种个性的适应,一种是服从,另一种是“困兽”(好像一个人总是被危险和敌人包围,不得不时时保持警觉)。
被亲职化的孩子可能会同时存在两种适应个性——或者不同程度的混合两种个性,或者从一种变成另外一种。
服从的孩子会过于考虑他人,取悦他人,认同他人,自我否定, 有受虐倾向。
而像“困兽”的孩子会防御,反叛,退缩,攻击,感觉迟钝,虐待倾向。
同样的家庭可能会培养出不同的适应个性的孩子。
像“困兽”的小孩,其实包括了退缩和攻击型的两种,所以是三种:服从,支配和退缩。
有特别服从,特别支配欲望强大,或者特别退缩的人,可能有亲职化的经历。
健康发展的个体会依从他人,相信他人,而避免被人过度依赖,不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
被亲职化的个体,缺乏合理建设性处理极端情绪的能力,他会回归原始的孩子的防御,强化从前的模式。
他们可能会适应环境,从而隐藏自己的极端倾向,而且会隐藏得很成功——因为他们很早就长大了,但是任何和他们很亲近的人会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存在。
高度警觉或者高度的被动在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越严重,越意味着情绪虐待的严重。
亲职化的孩子可能会和父母很像——这是导致这种虐待的循环代代传递的机制。
这样的孩子常常被类似他们虐待者的人吸引。
只要你的真实自我还是比那个适应父母的自我小,你的父母和他人会有很不健康的类似斯德哥尔摩症候的情绪影响力。
艰难的外部情况很容易使你屈服,淹没打击你的情绪,因为你还是一个受伤的小孩,倾向(有意识或者无意)把外部世界/人/事物当做自己的父母来经历。
所以,你必须停止强化你的亲职化自我,努力发展强化你真实的自我。
一开始可能会很难,因为你的大部分生活可能都是那个亲职化自我建立的,外来的阻力认为那个亲职化的你才是真的你,而且他们也因此而建立了自己和你的关系,因而希望你保持原样。
同时,你如果能改造自己,你的外部生活会更加像那个真实的你,让你更能和自己连接,也更能和他人连接。这种情况会异于你只能同和你父母类似的人建立联系(那样是用你的真实自我做代价的)。
即使这样意味着你再也不能和不健康的父母好好相处,但你可能会理解和同情他们的不幸,在你健康起来的时候。
乔布斯是个很好的例子。
另外一个反面是过度的婴儿化。 如果你被过度养育了、照顾了,很难觉得你是被虐待了。
但是,如果你不能依靠自己,继续作为一个成人需要父母或者其他人承担你的责任,你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受伤。
在经济上被婴儿化,而在情绪上被亲职化,在真实自我和父母想要的你之间挣扎徘徊。
父母如何养育你无法被改变,他们可能也是这样长大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你自己,承担责任,情绪上,经济上,物质上,成长只为自己。
自我疗愈方式:
1. 理解亲职化
2. 明白其他人并不是你父母那样的人
3. 明白不健康的父母可能并不适宜生活在你周围,必须减少或者完全没有联系,直到你有健康的自我
4. 建立真实的自我,远离和你父母类似的人
5. 情绪上物质上依赖自我,避免在任何方面依赖父母
6. 锻炼身体
7. 只要你的过度警觉或者过度退缩还是个问题,只要你的父母和其他困境可能动摇你,或者让你完全不知道如何应对,你就还没有痊愈,你还是那个受伤的小孩面对虐待你的父母
8. 如准备为人父母,要时刻保持学习与觉知,避免进入另一个轮回。
-
天才女友Chlo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18 08:10:10
-
you can leav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1 16:00:01
-
Unruly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3 15:25:59
-
削个椰子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31 15:25:06
-
午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2 17:31:4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9 15:43:22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8 16:52:30
-
飘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5 12:44:30
-
空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3 20:27:39
-
🐠💗Syl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7 13:42:42
-
芊茗Sh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31 16:15:35
-
白河夜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7 09:19:43
-
K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4 19:21:45
-
豆友221722591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4 03:28:08
-
Apri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6 16:47:12
-
张岱的六月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9 04:11:29
-
存在主义废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8:00:15
-
蔡东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13:15:20
-
zxeric5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00:43:21
-
Ju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9 11:59:27
-
howeveriliv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7 17:59:36
-
豆友190302772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5 02:36:43
-
三顿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4 11:14:42
-
Call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1 19:08:43
-
Amethys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8 22:43:54
-
雅典娜*Ve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5 21:55:19
-
Wal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5 19:58:52
-
远离尘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5 00:02:31
-
追尾巴强迫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30 05:57:35
-
青春作伴好还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09:58:43
-
白夜童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23:39:07
-
苦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23:32:04
-
厨子J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22:20:50
-
农夫三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22:16:03
-
耳背木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20:34:21
-
relax国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20:25:25
-
一闪闪小真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20:09:2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19:47:16
-
短腿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19:20:50
-
橡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19:18:37
-
tioti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7 19:18:32
今天小熊不吃糖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否极泰来的决心 (34人喜欢)
- 保险经纪人日常:无心插柳 (11人喜欢)
- 我突然发现:一直看不起我的,是我自己…… (21人喜欢)
- 不婚不育、但有钱,如何从容养老? (4人喜欢)
- 当我老公遇到“中年危机”…… (2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