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发现真相的学问。昨天买来这本关于逻辑学入门的书,看了几章后觉得其实逻辑就像语言的语法,很多人没有学过逻辑学,但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遵循着逻辑的规则,我们说一个人讲道理,就是说这个人尊重逻辑的规律。而一个不讲道理的人是不尊重逻辑的,也可以说是不尊重真相的。有的人只活在自己意志营造的观念中,不在乎他的观念是否跟真相吻合。甚至为了不破坏自己的观念,可以对显而易见的真相视而不见。前段时间在看一本关于创造论和进化论的书,书里提到有很多人在接受创造论以前觉得到处找不到支持创造论的证据,可是一旦自己打开心接受了创造论,突然发现到处都是支持创造论的证据。真是应验了那句名言: 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情。为了使世界成为我们想要它成为的样子,人们不惜扭曲世界使其与自己想要的样子吻合。听起来很荒诞,但事实确实如此。
这本书中关于谎言也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人持续使用语言扭曲现实,那么慢慢地他就会相信自己编造出来的扭曲的世界。这就是语言的力量。玩弄语言的人最终会被语言玩弄。撒谎欺骗别人的人最终会被自己所编造的谎言欺骗,从此活在虚妄之中。 由此让我们看到活在真理中是多么重要。
我想把每一章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再写一点自己的感悟。
第一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逻辑是为那些想认识真相表达真相的人准备的,所以真诚的对待真相的态度是运用逻辑学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运用逻辑,或者说要想很好地理解真相和表达真相,一个人应该做以下几点准备:
1.要有积极观察的态度,对待事物有积极去观察的态度,而不只是被动接受,能够观察事物的细节和思考其产生的原因。
2. 头脑中的观念都有其对应的本源,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会帮助我们建立清晰的观念。
3. 观念依附于语言,所以要使用准确凝练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观念。而再表达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词汇,也需要对自己受众的理解能力有足够的掌握,使自己的表达能够被听众准确地理解是沟通的主要意义。
很多人为了故作高深,说话或写作的时候故意使用观众很难明白的词汇,这样的表达是一种表演秀,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很牛,而不是为了让听众明白自己的意思,这样的表达也失败的,因为表达内在的功能是交流,而不是炫耀。
有很多人说话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这中情况很可能是因为说话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他对事物的理解出了问题,所以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观念,当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清晰了,那么观念也自然形成了,而一旦观念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语言也水到渠成。所以表达能力的根本在一个人对真实事物和事件的认识能力。在对事物的理解模糊不清的时候,最容易语无伦次。
第二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就像其他客观存在的科学一样,逻辑学也有基本的原理,基本原理就是不证自明的,也无法被证明的原理,从某个角度上讲是凭信心接受的基础。就像1+1=2一样。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有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这些都是理性的本能。比如矛盾律,我2008年参加过高考和我2008年没参加过高考不能同时成立。这就是矛盾律。凡是有理性的人都能够认同这个规律。
这一章中提到万物的存在皆有根源,没有一件事情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当然一个事物存在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小到一只蚂蚁从眼前爬过去,大到一场全球瘟疫的流行,背后都有其发生的原因,这原因可能很简单也可能相当复杂。对事物发生根源的探究也是逻辑的一大主题。
第三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作为逻辑学的语言,论证是逻辑的关键。论证的意思就是从一个观点推到到另一个观点。一个有效的论证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前提和 论证的结构。
第四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情感与论证:再纯净的思想也是浸透再情感中的,因为人是情感的动物,所以思想不可能脱离情感,但思想和情感可以融洽地并行,对真理的认识会激发人美好的情感。但很多人的认知会被自己的情感蒙蔽,不愿意接受会让自己产生负面情感的事实。鸵鸟把头埋进土里,掩耳盗铃的人都属于这一类,因为真相让自己害怕,所以就欺骗自己。合路逻辑的论证不会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而要帮助人自己去发现真相。但事实是很多人通过煽动人的情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推理的原因:合乎逻辑要合乎真相,如果脱离了真相,再完美的推理过程都是对逻辑的滥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逻辑是真理的仆役。但坏人也可以使用这个仆役来扭曲真理。一个拥有慎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人可以使用这种能力来散播谎言。因为他的推理的起点就是错误的。
理想的辩论应该不重输赢,而是通过辩论双方的努力使所辩事物蕴含的真相显明出来。而很多人为了赢得辩论,不惜一切代价,作者说不惜一切就是一个没有人可以承担的代价。圣经上关于对待愚昧的人有一个比喻,人不要把珍珠丢给猪,恐怕它践踏了反过来咬你。跟只想着赢你的蠢蛋辩论就是把珍珠丢给猪,他们只会吵架,没有论证的意愿,也没有那个能力。
论真诚对逻辑推理的意义: 作者说真诚是正确的逻辑推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一个不相信自己观点的人到处鼓吹这种自己都不相信的观点是可怕的。这是在利用逻辑迷惑众人。但真诚相信某一个观点不代表这个观点就是正确的,是合真理的。真诚固然重要,但真理必须在真诚之上。就像亚里斯多德所言:“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真理要在情感之上。
第五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昨天听NPR新闻,里面提到俄罗斯曾经打下一架乌克兰客机,然后再社交媒体上大肆散布几种无法验证的阴谋论,他们这么做并不真的想说服人相信某一种阴谋论是真的,只是转移注意力的伎俩,让人最后觉得扑朔迷离,感到查清楚事件的真相是不可能的。这个新闻让我意识到了解非逻辑思维形式的重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不讲逻辑的人的时候能够识别出来,防止被忽悠。也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
错误推理常以作用于人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记得有一次跟同事谈到公立教育的弊端,她上来就说不接受公立教育哪有今天的你,你怎么能有今天的工作。。。。。每次一谈到国内的一些问题,他们就说你这么不爱国,以人身攻击取代就事论事是当下中国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以下是作者提到的几种常见的错误推理形式。
1.否定前件
如果你认识字,你一定有学习能力。
如果你不认识字,你一定没有学习能力。
2肯定后件
如果你去过美国,你一定出国过。
如果你出国过,你一定去过美国。
3.中项不周延
很多中国人买东西不排队
丽丽是中国人
丽丽买东西不排队
(以偏概全是人性的通病)
4.偷换概念
你不喜欢吃豆腐。
人有时候为了承担责任必须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你要吃豆腐。
5. 窃取论题
(把有待证明的论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
赞美政府才是支持政府(有待证明的观点)
你不赞美政府的工作
所以你不支持政府
爱一个人就会愿意给她她想要的
你不愿意给我买车
所以你不爱我
6,虚假假设
7.稻草人谬误
有意歪曲对方的论点,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事情削弱听众对对手观点的信任程度。
8.误用传统
一直以来是这样的不代表就是对的合理的。
9.以暴易暴
“因为他先这么做的,所以我才做的。” 有别人先做不能使这一行为合理化。 即使周围大部分人都这么做也不能使某一种行为自动合理化。
10. 民主谬误
大多数人认为某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不代表这个观点就真的正确。但这个谬误是很有情感感召力的。
11. 人身攻击
有一次跟一对夫妻讨论一个关于教会牧养方式是否得当的事情,我问了他们几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后,他有点恼羞成怒,开始问我一些比较个人生活和信仰操练的问题,我如实回答后,他们开始对我进行攻击。
12. 压制理性
以强迫的方式让人接受某一种观点。比如说宗教就是迷信,事精神鸦片。
人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认什么是真。
13. 滥用专家意见
14,质的量化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被定量衡量,甚至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我记得在疫情肆虐初期,流行一句话:这不仅仅是数字,而是生命。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这次疫情的严重程度不是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量所能表现得。
15.以出身论英雄
因为一个人得出身而快速做出结论就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16.止于分析
了解一个事物,不仅要了解构成事物的部分,还要了解他们是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整体的。
17.简化主义
只了解一个人的一个缺点就认为看透了一个人的本质就是简化主义。简化主义其实是懒惰的表现。只看到了部分事实就当作了全部事实。
18.分类错误
19.混淆视听
通过释放跟论证无关的爆炸性新闻转移注意力
20.以笑饰非
让人觉得这个论证是不值得花时间精力来论证的,或者直接让人嘲笑对手。
21.以泪掩过
强烈情感和清晰思维是成反比的。
22.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23.两难陷阱dilemma
当有超过两种选择的情况下,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选择,这是非常诡异的一种方法。比如谈到民主,有人就说虽然我们现在有些问题,但你想变成伊拉克那样的混乱吗?好像没有第三种可能。
发生在前的事情不必然是发生在后之事的原因。
比如太阳升起以前公鸡会打鸣,不代表公鸡打鸣是太阳出来的原因。
25.情感误导
26.简化推理
现实是复杂的,过于简化的推理是对现实的扭曲。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不要轻易做出简化的结论。
写在最后的话: 很多人只接受自己想听的话,所以就活在一个片面的现实中。但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们必须向人们讲实话,无论那些真相会带给人什么样的情感,因为真相永远是对人最有益处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在讲述真相的时候也应该有智慧,对所有的人在任何的时候讲述所有的真相是不可能也不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