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巴迪欧丨纵然思想使我们不得不哀悼,但追寻真实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激情
(本文同时发于我们的微信号拜德雅Paideia)
什么是真实?
我们每天都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就在我们正经历的这场疫情中,我们不断地提出或被问到这个问题。
如何追寻真实?
阿兰·巴迪欧说:“真实远不是构建当前的生活,它是遥远的秘密。为了发现这个秘密,我们应从寻常的生活中走出来。”
为此,特别推荐我们的新书——
《追寻消失的真实》
2012年11月9日,里尔市美术宫礼堂,巴迪欧为现场的听众作了题为“追寻消失的真实”的讲座。三年之后,巴迪欧在讲座的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
莫里哀之死、数学本体论、帕索里尼的诗——事件哲学家巴迪欧的“真实”三重奏。跟随巴迪欧的步伐,经由一则轶事、一个定义和一首诗,剖开经验的世界,抵达“真实”的核心。
“在今天,我们必须相信,纵然思想使我们不得不哀悼,在真实中寻找真实会是并且就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激情。”
今日特别推送本书书摘。
————————————————
如今,真实(réel)这个词语基本上是以一种骇人的方式被使用着的。我们应当持续地为真实忧虑,服从它,也应当明白,反对真实或诸多现实(réalités)——商人和政客们更喜欢这个词——是无济于事的。现实是强制性的,它形成了一种法则,试图逃避这种法则是不明智的。我们仿佛被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意见围困,据此意见,可能会存在诸多强制性的现实,以至于难以想象主观出发点为不接受这种强制性的理智的集体行动。
于是,我在诸位面前自忖:“什么是真实?”这个问题唯一可能的答案是否如显而易见之物一般,假定我们只有在将真实作为强制支撑时才能够谈论它?真实是否从未被找到、发现、遇见、创造,而是一贯作为强制的根源、铁律的形象(例如,禁止所有预算赤字的“工资铁律”[loi d’airain des salaires]或“黄金定律”[règle d’or])存在?是否应当像一条理性法则那样,接受真实在所有情况下要求的都是顺从,而不是创造?一旦关系到真实,问题便在于:知晓如何开始变得十分困难。这个问题自哲学起源以来就一直烦扰着哲学本身。思想始于何处?思想如何开始,以便这个起始令思想同真正的真实(un réel véritable)、真本的真实(un réel authentique)、真实的真实(un reel réel)相一致?
为何一旦关系到真实,起始就变得如此困难呢?因为我们既不能从概念、想法、定义开始,也不能从经验、直接论据或感性开始。从定义、概念、想法开始,诱发了这样一种构建:我们很容易便可以证明这个构建同它的观点截然相反,它是对真实的丧失或剥夺。如果我已然以一种不容置辩的方式,处于那未经真实考验便可存在之物——至少表面如此——也就是想法、概念或定义中,那我如何才能重返真实,面对真正的真实的考验呢?概念的简单实在性不能够等同于真实的真本考验,因为真实正是那被假定为在我面前抵抗着我、异质于我、不因我的思考之决定而立即减损之物。至多,我只能提出一个关于真实的假说(hypothèse sur le réel)作为出发点,而不是真实本身的呈现。因此,过分理性的,或者在唯心主义尝试之下的哲学会缺失真实,因为以此方式开始的哲学,会在过于容易的抽象之中将真实涂抹、磨灭、隐藏。
而一旦我们诊断出这个缺失,这个在真实考验之下的唯心主义的不足,真实便作为强制性准备回归。对真实这个词语的使用所带来的骇人力量则会以“具体”(concret)作为其借口。它将对抗理想化的疯狂,我们今日普遍称之为罪恶的乌托邦、灾难性的意识形态、陈旧的空想……所有这些名称都谴责着那企图在抽象的形象之下开启关于追寻真实的论题的弱点。我们将它们同真正的、真本的和具体的真实对立起来:世界经济的诸多现实、社会关系的萎靡不振、具体存在的痛苦、金融市场的裁决……我们将所有这些极为重要的真实同思辨的疯狂和战斗的意识形态统治(idéocratie militante)对立起来,我们会说,正是它们让我们卷入20 世纪如此多血腥的冒险中。
————————————————
三个小道消息:书摊、书单、招聘
————————————————
戳此购书
![]() |
什么是真实?
我们每天都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就在我们正经历的这场疫情中,我们不断地提出或被问到这个问题。
如何追寻真实?
阿兰·巴迪欧说:“真实远不是构建当前的生活,它是遥远的秘密。为了发现这个秘密,我们应从寻常的生活中走出来。”
为此,特别推荐我们的新书——
《追寻消失的真实》
![]() |
2012年11月9日,里尔市美术宫礼堂,巴迪欧为现场的听众作了题为“追寻消失的真实”的讲座。三年之后,巴迪欧在讲座的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
莫里哀之死、数学本体论、帕索里尼的诗——事件哲学家巴迪欧的“真实”三重奏。跟随巴迪欧的步伐,经由一则轶事、一个定义和一首诗,剖开经验的世界,抵达“真实”的核心。
“在今天,我们必须相信,纵然思想使我们不得不哀悼,在真实中寻找真实会是并且就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激情。”
今日特别推送本书书摘。
————————————————
如今,真实(réel)这个词语基本上是以一种骇人的方式被使用着的。我们应当持续地为真实忧虑,服从它,也应当明白,反对真实或诸多现实(réalités)——商人和政客们更喜欢这个词——是无济于事的。现实是强制性的,它形成了一种法则,试图逃避这种法则是不明智的。我们仿佛被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意见围困,据此意见,可能会存在诸多强制性的现实,以至于难以想象主观出发点为不接受这种强制性的理智的集体行动。
于是,我在诸位面前自忖:“什么是真实?”这个问题唯一可能的答案是否如显而易见之物一般,假定我们只有在将真实作为强制支撑时才能够谈论它?真实是否从未被找到、发现、遇见、创造,而是一贯作为强制的根源、铁律的形象(例如,禁止所有预算赤字的“工资铁律”[loi d’airain des salaires]或“黄金定律”[règle d’or])存在?是否应当像一条理性法则那样,接受真实在所有情况下要求的都是顺从,而不是创造?一旦关系到真实,问题便在于:知晓如何开始变得十分困难。这个问题自哲学起源以来就一直烦扰着哲学本身。思想始于何处?思想如何开始,以便这个起始令思想同真正的真实(un réel véritable)、真本的真实(un réel authentique)、真实的真实(un reel réel)相一致?
为何一旦关系到真实,起始就变得如此困难呢?因为我们既不能从概念、想法、定义开始,也不能从经验、直接论据或感性开始。从定义、概念、想法开始,诱发了这样一种构建:我们很容易便可以证明这个构建同它的观点截然相反,它是对真实的丧失或剥夺。如果我已然以一种不容置辩的方式,处于那未经真实考验便可存在之物——至少表面如此——也就是想法、概念或定义中,那我如何才能重返真实,面对真正的真实的考验呢?概念的简单实在性不能够等同于真实的真本考验,因为真实正是那被假定为在我面前抵抗着我、异质于我、不因我的思考之决定而立即减损之物。至多,我只能提出一个关于真实的假说(hypothèse sur le réel)作为出发点,而不是真实本身的呈现。因此,过分理性的,或者在唯心主义尝试之下的哲学会缺失真实,因为以此方式开始的哲学,会在过于容易的抽象之中将真实涂抹、磨灭、隐藏。
而一旦我们诊断出这个缺失,这个在真实考验之下的唯心主义的不足,真实便作为强制性准备回归。对真实这个词语的使用所带来的骇人力量则会以“具体”(concret)作为其借口。它将对抗理想化的疯狂,我们今日普遍称之为罪恶的乌托邦、灾难性的意识形态、陈旧的空想……所有这些名称都谴责着那企图在抽象的形象之下开启关于追寻真实的论题的弱点。我们将它们同真正的、真本的和具体的真实对立起来:世界经济的诸多现实、社会关系的萎靡不振、具体存在的痛苦、金融市场的裁决……我们将所有这些极为重要的真实同思辨的疯狂和战斗的意识形态统治(idéocratie militante)对立起来,我们会说,正是它们让我们卷入20 世纪如此多血腥的冒险中。
![]() |
————————————————
三个小道消息:书摊、书单、招聘
————————————————
![]() |
![]() |
![]() |
戳此购书
© 本文版权归 拜德雅Paide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