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线县城女孩的7年留意生涯开篇
想起当年意气风发,执意要出国留学,当时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我瞒着爸妈把好好的本科大学退掉,第二天坐火车转大巴回家,在一片沉寂下,妈妈带着我拿着张农业银行卡去柜台取了3万块钱的现金,我第一次看到红花花一包纸币,想着三万竟也没有想象的厚,其实也不过这薄薄的一小叠。
爸爸利落的给我买了两天后去北京的机票,那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独自去一个陌生但被称为首都的城市,第一次坐飞机,我们全家,我是第一个坐飞机的人。那个时候19岁,还是个县城小姑娘,没什么行李,一个小行李箱就装下我的所有家当,爸爸临时托付一个北京当兵的小叔叔去机场接我,第一天晚上,我被安顿在一个某部队的招待所。
第二天便是马不停蹄的注册语言学校,搬去宿舍,没有花太多时间,来之前,做决定的时候,早就自己都联系好,看好,打算好了,顺利迅速的交掉了2万零8百的学费,那是我第一次花出去这么多钱,一下子银行存款便告急了。记得宿舍其实都不算正规宿舍,那个时候学意大利语的机构不多,网上的广告多高端大气,现实就有多惨痛寒酸。我们住在一家独栋小酒店的其中一层,这一层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6-8八个人上下铺一间房,临时酒店房间改造的。公共浴室在每层的靠楼梯的位置,楼上楼下有一道形同虚设的小铁门,隔绝了其他楼层的酒店正常客人。那时候,没想过苦,只觉得北方这首都条件还不如我那南方小城大学宿舍。
读语言的日子飞快过去,大概是学习任务紧凑,当一个心里有目标的时候,眼里没有旁骛,便不觉得日子难熬。宿舍住了一个月之后,1200一个月的6人间实在住不起了,自己在学校附近马路边上捡了个中介小纸条,打通了上面的电话,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租房任务,那时候大概没想到,日后租房搬家变成家常便饭。跟两个语言班同学合租一套房子的主卧,我一个人跟一个中介小哥去看了房子,在4环边上,走路15分钟到学校,主卧有一个旧空调,好的是朝阳,有阳台可以晾衣服。客厅被搭铺变成了一户一家4口卧室,妈妈爸爸几岁小孩还有奶奶,偶尔隔墙听见小孩哭过几回,没怎么遇见过,站在我们卧室的桌子墙上方的透明玻璃上能看到那边的情况,一个上下铺,有个电磁炉的简易厨房。一家人生活在不足20坪的小隔间里。次卧一直没租出去,当时也是因为没有光线,内窗不透气,而主卧价格均分到我们三个人也只多十几块钱,而没有选。这套房里还有一个小杂物间,可能不到十坪的长条型小空间,堪堪放进去一个行军床,床头一个小椅子上放了一台老旧台式组装电脑。那里通常呆两到三个青年男人,听说是不远一家电脑培训学校的学生。我们主卧的门打开就能看到他们用来隔绝视线的布帘子,但6、7月的北京已经很热了,那里面没有一丝缝隙可以透出去热气,只好在门口牵了个小风扇,把帘子撩起来,才能排出电脑主机运行散发的热气,不知道是为了给自己散热居多还是给不断运行网络游戏的电脑主机散热。我们三个小姑娘在主卧的大双人床和一架单人铁网床上轮流睡了大约有4个月。就这样度过了北京的沙尘暴,柳絮满城和40多度高温。
这两天跟朋友聊起回国发展,想不到北京那段5个月不到上语言班的日子,成了除却我老家县城外,在中国呆的最久的的城市,然而那个时候没有好的导航智能手机,我只认识潘家园古玩市场那带,因为学校就在潘家园站出口。另一个地方便是三里屯意大利驻华大使了。因为不想花留学中介那几万块钱,我自己跑了好几趟大使馆,交材料,报名,预注册和语言面试考试。现在回想这两个区真的天差地别,我常去吃过潘家园10块钱一碗不正宗的过桥米线,想来食物健康这件事当初就没考虑过,也吃了几次使馆附近的肯德基。第一次吃7-11的紫菜饭团也是在签证中心楼下,现在还回味无穷。那时候,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吃什么都很新鲜,什么麦当劳,肯德基,7-11都是第一次,自己偷偷揣着激动的小心思去吃的,吃这些新鲜货总还给自己找些小理由,今天背了很多单词,去使馆办事顺利,签证问题解决了等等奖励自己吃一回。
2013年8月26号,终于拿到了签证,来不及告别,匆匆买了第二天的机票,港龙航空,在香港转机,那个时候香港对于我来说还是只存在于山鸡浩南哥的古惑仔电影里的地方。终于有底气在朋友圈公开了自己要留学的事情,9宫图,护照机票,机场,行李和签证中心网站发签截图。没有人送我,没有家人,朋友,我就自己带着那股子傻傻的冲劲拎着当时4月去北京的那箱简陋的行李匆匆的登上了出国的飞机。临飞前买了张电话卡,在机场的插卡电话亭跟家人告别。我妈当时还在牌桌上,匆匆叮嘱了两句,就挂了,当时还是矫情难过了一会。之前陪着送过班上朋友的机,爸妈老远坐火车来机场千叮咛万嘱咐送的。都是第一次出国,看来自选的路,要自己好好走了。
终于到了罗马,在2013八月的倒数第三天,带着炎热和第一次异国的兴奋降落。到处都是陌生,到处都是新奇。这个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罗马,有斗兽场的罗马,古罗马时期的罗马。这个时至今日,我独自生活了7年的第二故乡的Roma。
ps:这中间还有些细节,后续的故事等有空再写吧。关于我的7年意大利留学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