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断背山》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552586/
首先引起我直接反感的,是这部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塑造,让人体会不到创作者对她们的基本尊重。在一部两个小时以上的电影里,在本有机会塑造更立体的女性角色的情况下,几位主要的女性角色(两位妻子,一位女友),形象都单薄得像工具人。根据剧情的需要,她们莫名其妙地爱着两位男主,为他们提供世俗的避风港(甚至是经济来源),但婚姻或恋爱本身却枯燥乏味难以忍受(原因大部分来自男主本身),仿佛只为了反衬两位男主之间深刻的“纯爱”,并为他们对婚姻的不忠提供合理化的借口。
讽刺的是,这样一部同性爱情的赞歌里,却展现出了直男癌的极致。Ennis不由分说地把小孩丢给正在忙碌上班的妻子照料,对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要求避孕的妻子大发脾气,还有离婚后把离婚的原因推给前妻,被揭穿后还恼羞成怒想要殴打前妻。Jack娶妻的最大原因明明就是想抱有钱岳父大腿,但他又对岳父心怀怨恨,觉得自己没有一个丈夫应得的尊严。他们不觉得自己有错,他们可是为了这世俗婚姻放弃了爱情!(莫名就想起了琼瑶大妈的“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爱情!”)
同妻的处境从来不比同性恋者本身的处境更好,而这部电影如此吝啬对她们投去一丝悲悯的目光。不吝啬的,却是她们的裸露镜头,并且就剧情来说是非必要的。据说安妮海瑟薇后来在访谈中表示,那场裸露戏让她有受辱感。
即便抛开女性角色的问题,只讨论两位男主之间的故事,这份情感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两位男主在断背山中朝夕相处,激情的产生可以理解;但说到心灵层次上的情感,则缺乏足够的铺垫,以至于后面20年的念念不忘显得缺乏根基,仿佛两个人只因为相同性取向这个共同的小秘密,为深情而深情。
毋庸置疑,同性恋在那个年代是个禁忌,甚至在如今也没有完全取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但这不意味着,禁忌本身是他们最大的情感交汇点。他们拥有的,绝不仅仅是特殊性,更多应该是和异性恋同样的情绪和情感。把同性恋的特殊性放大,反而成了一种异化。
而这部电影似乎在过度强调禁忌中,把情感的普遍性遮蔽了。两个人仅仅是因为拥有同一份禁忌,同一份对世俗生活的怒气,就把这份情感浪漫化崇高化。这是我非常反感的“情感上升为价值”的世界。唯有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故事才得以施展它感人的拳脚,挥向和他们同样无辜的人。
借用昆德拉评价某作家的几句话,作为我对这部电影的氛围的感受:
“我厌恶那个世界,一个由过度的作态与晦暗的深渊,再加上咄咄逼人的温情所堆砌起来的世界。”
“在那个宇宙里,万事万物都化为情感;也就是说,在那里,情感被提升至价值与真理的位阶。”
“感性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自从人们认为感性代表某种价值、某种真理的标杆、某种行为判准的那一刻起,感性就变得令人害怕了。最高尚的民族情感好整以暇,随时准备为最极端的恐怖行径辩护;人们怀抱满腔抒情诗般的情感,却以爱为圣名犯下卑劣的恶行。”
此外,在技术层面看,这部电影的编剧功力和演员演技也不够高级。王家卫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一个观点,“就我自己长期编剧的角度来看,最好的编剧是旧俄的契诃夫。契诃夫精简,在很短的时间中可以把很多人物介绍出来。”我也认为最好的编剧应该是简洁凝练的。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剪辑显然离这个标准有较大的距离,节奏略显拖沓,表达却欠缺精准。另外,两位主演的演技也始终给我一种火候掌控不足的感觉,尤其在情绪表达上,有几处甚至相当突兀出戏,也对剧情的表达打了折扣。
最后一点,是我个人的原因,看之前对这部电影期望过高,所以失望就更严重。以前听了无数遍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看完我赶紧撇清,“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