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一篇关于家庭关系的看法
最近看到豆瓣上有发这样的话题,朋友间也会聊到,而且疫情期间与家人相处的时候也多起来,也有线上的朋友在咨询我该怎么办。我一直想梳理下这个关系的,比如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比如亲密关系是怎样的,比如自我探索应该是怎样的,再比如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怎样的……我感觉这是个层层递进又循环的问题,就好像有个鸡生蛋,蛋生鸡,递进而又不停的在循环。其实哪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啊,当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孩子或者长辈时,你会是什么样子呢?
作为当下,我们这代人,拿自身的例子来说,往前看一步,是父母,往后看一步是孩子。父母的行为影响你对下一代的行为。当然这中间肯定还会有社会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这个影响不见得都是固定的循环,但影响肯定还会有。先梳理下父母对自己的问题,比如说溺爱、打骂、讽刺、抵毁、强硬、控制、消极、冷漠、诱骗等,这都是我们不想经历的,但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些。如果不是因为血缘关系,我们不可能感到痛苦,因为我们始终都要与这样的关系有所牵连,哪怕最后闹到最不可收拾的一步,比如断绝关系一类的。但这都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
作为成长的一部分,父母在这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我们是否得到来自其中亲人的爱的滋养,那就得看父母的行为了。缺少良好陪伴的、小小的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害怕、恐惧、懦弱、羞涩、胆怯……由此反生出些本性中的抗拒和抗争心。所以成年后的我们,有可能会把一些性格隐藏起来,但一触碰到家庭便瑟瑟发抖,没由来的拒绝再次进入其中,这也对我们的婚恋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在逃的不光是这个家庭,而是这个氛围。我们无法改变的长辈,我们也无法承受的来自另一个个体的压力,何况有时候那是好几个个体。人的成长最终会变成独立的个体,所以才会产生不好的感觉。因为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我们开始试着去辩别,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我们抗拒的。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依赖父母生存的状态,那可能体会不到独立坚强的力量。我们由内而发的自信会被父母及家长的气势所压制。信赖和依赖在我们的脑海中翻滚,用依赖的概念去说服自己,我是因为信赖父母,所以才要相信他们对我说的和做的一切啊。但内心潜在又非常的别扭,为什么你们总是不听我说呢?或者父母帮你做完决定后,你发现现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你就会责怪父母,为什么要听你们的?矛盾由此不停累积,直到最后的爆发。
我曾经有段时间想学日语来着,买好了书和磁带(对,年代的象征),一本正经的开始学,没过两个月,父母一句话就打消了我的念头。“英语还没学好,学什么日语。”结果现在连书都找不着了。后来还曾经一度在心里埋怨父母,为什么总是打击我,害得我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发现我总是会找这样的借口来为自己的懒惰和漫不经心作掩护,现在想想,这个决定权不在父母啊,我完全可以听完这句话后,偷偷的学起来,管别人怎么说呢?学到哪一步又怎样,至少自己还是坚持努力了一下啊。
父母的评价重要吗?重要啊!但不代表我就要照做啊。很多人在婚恋失败或者做事不成功的时候都会想:要是当时听父母的就好了。但如果成功了,可能还会说:幸好当时没听父母的。想想这不都是借口么,父母劝的时候,你没听,失败了就想着应该听。其实这跟父母有什么关系喽?他们对你的劝戒,大多还是出于关爱和担心的。决定权在你手里呢,除非你还依赖父母生活,这一点极为重要,这决定了你是否真正的独立。也许有朋友会说,独立哪有那么容易啊,成年之前哪里可能独立啊。是呢,所以我们现在讲成年后如何面对家庭啊。
疫情期间也和母亲一起住了将近两个月,这是成年后在一起呆的最长的时间。因为我也是会和父母抗争的人,最急的时候摔盆子摔碗也干过。但争吵过后,大家心里都非常难过,还非常伤身体。我一直在调整自己,父母年纪大了,哪里还经得起我这那样的去争辩啊,但心里又非常排斥父母对自己的干预。然后就开始换位思考,并且去梳理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如果有这个意识的话,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拿小本本去理一下,或者找个安静的时刻,去想一下。
我们从最好的角度出发,首先和父母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步步是怎么升级得来的。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真的要控制我吗?他们对我做的一切是来源于什么?我可以怎么做?我是否需要按照他们说的去做?这件事真的要硬杠到底吗?我能承受自己决定后的后果吗?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最坏会到哪一步呢?如果我可以为自己负责,父母是否也不用这样担心了?
梳理到这一点,其实就明白了沟通的重要。良性的沟通,带着自主人格的沟通是不会吵架和动手的,就象奇葩说的辩手,要聊一聊,辨一辨,但不会伤了和气。除非这父母有暴力倾向哈,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那需要父母去观照自己的人生了,所谓循环,我们是不可能去对别人指手划脚的,就像我们同样不希望父母对我们干涉一样。所以这疫情隔离的这段时间,我和母亲的关系,平和而稳定,有说有笑。我尊重她的决定,她也尊重我的决定,在一起对每件事有商有谅,不吵不闹,我们也会互相嫌弃,但却又包容彼此,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字最合适,那就是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再抗拒,那也是无法挣脱这个血缘的,所以不用挣脱,去听,去表达就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再是作为一个孩子,而是一个成年的独立的人。
有人说你是幸运,还有个能说理的家长,我们可能有不讲理的父母,强制性的父母,没法沟通的父母。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独立的自己站起来了。当你独立,你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为自己的决定与父母沟通。父母有时候潜意识就是害怕,如果他们老去或者死去,留下世间的你,如何生存。如果你足够自信,足够独立,父母是可以完全抛开你去享受自己的人生的。父母和你一样也是初为人父母,他们也在学习如何去待下一辈人。他们也是被上一代在学习中的父母养大的。不见得都是不好的教育,世间还有很多好的教育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爱,那这个爱也是他们的父母传下来的。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要自己思考,如何对我们的下一代?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我们自己。所以宽容才会让人类和谐,独立才会让人自信和坚强。
我常想为什么一个人最舒服的时候是能为自己发声的时候,我们在世间挣扎着,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那种自由,是自己通过正确的表达争取来的,而不是吵闹与撕裂的痛苦得来的。自信的建立也是基于人性中最善的那一点。怎么让自己舒服怎么来,这也是基于自己内心中的爱。对自己舒服,对别人舒服,对家人舒服。宽容、善良、独立、平和。
(先写这么多,回头想到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