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子部》孔

孔【kǒng】與乳同源,象形字,金文字形像小兒吮吸食乳之形,本義應為孩子吃奶。因奶頭有孔,故引申爲小的孔穴。但奇怪的是,「孔」在古文中卻經常是表示大的意思。

《說文解字·乚部》孔:通也。从乚从子。乚,請子之候鳥也。乚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
段玉裁注:孔訓通,故俗作空穴字多作孔,其實空者,竅也,作孔爲叚借。......高辛氏之世,玄鳥遺卵,娀簡吞之而生契。後王以爲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乚至而得子,嘉美之也。
乚【讀若乙】,玄鳥,即燕子。因簡狄誤吞燕卵而生商契,所以殷商視玄鳥為祖先神。同時因燕子總是春天來臨,所以古時候把它作為春天祈求生子的吉祥物。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圓形玉器中間的孔謂之「好」,邊謂之「肉」。玉璧的孔小、邊厚;玉瑗的孔大、邊薄;而玉環孔和邊的尺寸一樣。
《詩經·鄭風·羔裘》:羔裘豹飾,孔武(威武)有力。
鑲著豹皮滾邊的羊羔皮袄,顯得那樣英武雄健。
《詩經·小雅·楚茨》:祀事孔明。
楚茨,即蒺藜。孔明,即完備周詳。
《詩經·小雅·小旻》: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擔當)其咎(罪責)。
朝廷的謀士太多,意見無法集中。只聽到滿堂發言的聲音,可是誰能敢於承擔責任呢?
【利出一孔】法家的觀點:國家要強大,一定要使得利禄賞賜只有一条途徑,就是从事耕战,否則就無人願意去打仗了。後來的科舉制度也是如此,使讀書人只有做官、服務於朝廷這一條路。從而堵死科技、商貿這些使民眾三心二意的其他所有渠道。
《商君書·弱民》:利出一孔,則國多物。
《管子·國蓄》:利出於一孔,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
以「孔」作聲符兼意符的形聲字有:吼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