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心理定律,建议划重点,保存到你头脑里
大家好,我是月饼
前几天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
个人认为书中的一些心理定律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绝大多数人肯定中招
曾经啊,我也一度地认为别人的经验对自己的意义不大,所以在别人讲的时候都是一张欠揍脸。
但是当自己慢慢长大,踩过很多坑后,才发现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一些规律,
而这些规律前人都有过进行总结,甚至进行实验探究。
而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去请教一下,就可以多了自己人生的阅历。
意识到这点,真的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以下,我们最常见的三个思维or认真误区:

01为什么你越担心的事,越容易发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有相同的情况?
数学考试的时候,每做一题就就反复在内心提醒自己,不要算错了,否则就又白做了,最后一看我又是计算失误。
旅行前几天,小心翼翼照顾自己的身体,害怕耽误提前计划好的旅行,结果还是肚子不舒服。
有时想想,发现生活还挺能折腾人的。
我们越是担心某种情况发生,它多半就发生了
可能有的人会像我一样去想:难道这是生活在故意刁难我,给我难堪吗?但其实不是,这最大的问题还是心态。
如果你过度担心一件事,不能以平常心去看待它,那么最终结果就会让你大失所望,甚至背道而驰这也就是传说中的“莫非定律”。
说到这,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我的高考那几天。那几天害怕数学计算出错,害怕理综做不完,害怕英语作文写不完,害怕语文作文偏题。
等上了大学,我才发现那段时间我过分的看重输赢,杞人忧天,将自己置于一种紧张、焦虑、烦躁的状态中。
直到我开始做公众号,看了一些书才慢慢放下。
既然这样,难道我们只能在墨菲定律面前听天由命吗?那怎么可能。
我从我的过往中得到最好的建议就是平常心去看待每一件事,就算是当时认为要命的事等多年以后你也会发现在你生命的长河中它是多么微不足道。
02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其实都会存在着这样一种认知如果所做的一件事是你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那么就会在做的过程中抱着一种无所谓或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知道大家有了解过伦纳德·伯恩斯坦吗?他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但最喜欢创作。闲暇时间他总要找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屋里作曲,但作曲方面的活力和灵感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了。除了偶尔闪现的灵光外,伯恩斯坦得到最多的却是深深的失望与苦恼。他的乐思好像一下子枯竭了。
“我喜欢创作,可我却在做指挥” 伯恩斯坦是出色的,但并不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甚至最后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了人世。 “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不值得的事就不要做” 当你遵循着这个启示去行为处事时,在不经意间,你将会发现自己不再消极被动,而是从容淡定地坚持“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03 我们为梦想而忙,往往也会因忙碌而丢掉梦想
想想我们小时候,我们一个个都特敢想。 记得有一次六一班级联欢会,当老师逐一问每个人他们以后长大后想要做什么,我听到最多的就是科学家、发明家和解放军战士。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现实。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后来工作太忙就没去”这是一句戏虐,却将那种身不由己的无奈赤裸裸地说给我们听。
那个曾经梦想着探索宇宙的小男孩,如今想要大房子、大车子;那个曾经想要成为大歌星、大作家的小女孩,如今只想要嫁给一个有大房子、大车子的男人。
我记得有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的主人公松子经历各种打击之后,一蹶不振,放弃理想,自暴自弃,最后落得在垃圾堆里孤独终老。
虽然电影艺术略有夸张,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失去梦想,也确实内心荒芜,人生失意,最后心无所依,一生流浪。
“没有超人所想,也就不可能有超人之举。”
梦想越是耀眼,一路上就越是荆棘丛生,越是伟大,就越容易被放弃。但是你听我说呀,我们的豪情壮志并不多得,我们更应该去珍惜。

今天就说到这吧,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