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吃饼
野花开得尤其灿烂,紫色的花朵就在前方不远处露着笑颜,漫山遍野地开着,远处看,美得不可胜收,却叫不出名字。还有道路拐弯处的一株老树,茂密的树冠表面,也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白花,一串串抛头露面地挂着,随风摇曳。
大部分桃花都凋谢了,跑在路上的时候,看见还有为数不多的几棵桃树还零星开着一些花朵。紫色野花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伺机登场了,彼花的落幕,映衬着此花开场的繁茂,它们错开了时间,各自在自己的时节里,绽放着独有的绚烂,成了大地这幅画卷的一角,供人观赏。
跑步没有带手机,想拍照也没办法拍,心里暗想:“没关系,下次可以抽个时间徒步过来拍个够。”但下次跑步路过时,又会“呀”的一声拍脑袋道:“竟然忘记带手机了,我这记性。”因此,好些天过去了仍旧没有拍成。
短短的几天,城市和乡下来回奔走,城里的热闹,乡间的宁静,演绎着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空气质量的差异也尤为明显,在城里,但凡出门,无论走在哪,都会被尾气和无法追根溯源的粉尘给淹没。家乡的空气让人仿佛徜徉负氧离子罐头里,一呼一吸,没有多余的杂质,干净而纯粹,让人感觉阵阵发甜,甚至有清心润肺的功效。
想起去年,吃了许多滑口的木槿花,估摸一下时间,大概也临近木槿花盛开的节气了。木槿树早已绿叶满枝头,一身子翠绿色妆容,虽毫不起眼地静静矗立在路旁,却澎湃着旺盛的生命力。楼下的水沟填上土后,空落落的一整块泥地,阳光暴晒后,土已干透,父亲找了些木槿树枝,在这一溜空地上,摘下一排。我对母亲说:“外头的一棵木槿花就已经足够我们吃一个夏天了,还栽种那么多,到时候恐怕嘴都吃歪咯。”母亲回道:“不怕呀,自己吃不完别人也可以摘去吃。”后来我想,即便不摘了吃,作为观赏也是很好呢。
最近几天的阳光火辣异常,已不似冬日里那般温煦而柔和,即便是晨起的光,也感觉有些灼人。不过,像往常那样,也只有在阳光底下,大地的景致才透着与众不同的姿色。如此,山间的野花在其映衬下,也更为落落大方地吸引人。
前些年去丽江跑马拉松,在古城逛时,吃过那里的鲜花饼,玫瑰花入料,香气扑鼻,甜腻的内陷,酥脆的圆饼,咬在嘴里,饼与花的绝妙融合,连着吃了五六个,还是意犹未尽。因此,离开丽江时,特地带了许多鲜花饼回来。后来,在福建也见过有人制作鲜花饼,却没有在丽江吃的饼正宗。
我喜欢吃各种饼,各种做法、各种风味的饼,我都喜欢,因此,有一段时间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去找当地特有的或是口碑好的饼店,买几个先尝尝,吃饼反倒演变为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突破口。
吃过许多印象深刻的饼,省内的有厦门日光岩馅饼,武夷山孝母饼,建瓯光饼等。吃饼的时候会顺带了解其名字的起源,因而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既能够吃饼,又能因此了解一些有趣的美食故事,给旅行的过程增添了不少乐趣。孝母饼里加进去了莲子、板栗、香芋、大红袍等原料,与传统的绿豆饼相比,更为清香可口,入口即化,令人流连。光饼则是出了名的蹦脆,还极为耐嚼,吃几个倒还好,吃多了,咬肌都会因此发酸。日光岩馅饼则从小都在吃,无论谁到厦门旅游,都会考虑带一些日光岩馅饼回去。不过,其制饼业也早已成了一个产业链,很难说清楚何谓正宗,质量因此也变得参差不齐。
秦淮小吃有出了名的鹅油烧饼,去南京时,琳琅满目的小吃,令人目不暇接,小吃里头鸭血粉丝和烧饼大概算是绝配。那时候,因为赶车,正好买了许多烧饼在路上吃,喷香的饼,一旦吃上口,便很难停下来。烧饼分甜口款和咸口款的,感觉各有千秋,不过,咀嚼起来都劲道十足,一口撕扯下来,咬在嘴中,满溢葱香,回味无穷。如今回想起来,南京满大街的烧饼店,也真算是一个奇观。对于我这号爱吃饼的人而言,这样的城市令人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还有湖北的锅盔饼,的确如其名字那样,像个锅盔,个头极大,一般会有梅菜扣肉或红豆绿豆等馅料供选择。脆脆的,有嚼劲,极为诱人。前几年在厦门住时,才第一次在街上碰见锅盔饼,那是第一回吃。师大附近也有卖锅盔饼的,跑完步后,夜里经常与肯尼亚旺去光顾。如今,若是到了新的地方,只要见到有卖锅盔饼的店,也都会去买一个来尝。
吃过最多的恐怕还是葱油饼了,到哪个城市都有。所有兰州拉面店里也基本都会供应,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会吃不到葱油饼。不过每家店的葱油饼口味也不尽相同,有的油腻至极,有的干爽合适,有的酥脆可口,有的则软糯绵柔,各有自己的特点。
陕西的馍以及山东的煎饼也极为有特点,陕西主要以肉夹馍出名,我更喜欢菜夹馍,大清早时,喝一碗小米粥,咬一个菜夹馍,是我能够回忆起的不多的陕西饮食记忆。大学同学里有山东汉子,假期回来时,常会带煎饼来,学他一层层撕开的薄纸一般,卷起菜或肉,很快便狼吞虎咽吃起来。吃法与外头街上卖的杂粮煎饼类似。我也喜欢吃新疆的馕饼,那整整一大块,感觉够吃好几顿。嚼劲十足,将饼的完美内涵诠释地淋漓尽致。
我在饼的记忆里游荡时,母亲像是读懂了我的心思。一大早便开始捣腾起韭菜鸡蛋饼来,一整个早餐,给我煎了三大个韭菜饼,着实吃得爽歪歪。午饭时,又另外做了些,中午的饼发酵得更充分,煎出来的效果也更好,饼两面金黄闪烁,咬在嘴里,山茶油的滑润,韭菜鸡蛋的香气,面饼的嚼劲,一并掺和在一起,实在好吃到爆。
次日早餐时,母亲也尝试着不放馅料做了些饼,我一面吃一面称赞道:“真的很好吃耶。”母亲说:“正好是你爱吃的。记得你说过更喜欢吃不带馅料的。”我说:“就是啊,这样更好吃。”纯粹的饼就不应该放馅料吧,那才能体现出饼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