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买房经历
查看话题 >新冠下的买房
连下个月都是未知的。 怀着这样的心情,在这样的时势下买房,确实非常非常不理性,只是因为有些东西比经济因素更重要。
看房
我们上一次密集看房大概是去年五六月。当时房市还很火热,每次去看open house都是前后脚人挤人的状态,身边买房的朋友出价时几乎都要比挂牌价多出一两万才能抢到。三月头上疫情初起,有个朋友刚刚下定,据他说出价仍然有竞争。而到最近,房价和利率倒是都降了一些。
开始看房是3月底,受到疫情影响,几个看房软件都停用了预约看房的选项。我们看中了一套A,直接联系了房产中介,去年通过他下过一次offer,当时太抢手没买到。还在等他协调看房时间,忽然回复说A已经卖出。我们备选的B和C倒是第二天就可以看。为了尽量减少接触,我们得自行前往,房门前会挂一个电子锁箱,用密码开箱拿到房子的钥匙。一套目前无人预约,随时可以前往;一套预约了5拨人,要在指定时段过去,我们预约到的时段在下午。
两套都是小平房,前院草坪,后院在我们看房的这个价位里算大小还可以的。B面积稍大但还有人住在里面,比较凌乱,后院种了好多树,但神奇的是它们像保持social distance一样互相间隔2米,整个院子像个操场,树站在上面做广播体操,既不好看也不实用。C面积稍小,显然在出售前装修打理过,很样板房,后院也规整。我们主要的考量是:1、上班近,2、不需要额外装修即可入住,3、不考虑学区,4、离购物点和图书馆比较近。C完全满足这些条件,小小巧巧看起来很甜美。于是看完我们在车上就发消息告诉中介说可以下C的offer,考虑到疫情市场不好,就不加价了。但两个小时后网站上这套房子状态改成了pending,中介也答复我们说这套已经不能买了。
对B有多满意,此时就有多失落。记得我们是边吃晚饭,边不作声闷头继续刷新,忽然我发现一套房挂了七天后刚刚降了5000,是在我一直比较喜欢的位置,面对山谷,去年我们曾经去看过一套风景很好的,几乎想买,但一方面它不是独立屋,另一方面它依山而建,房型奇葩,一楼是客厅厨房,楼下才是卧室(但其实我喜欢这种奇葩房型,公共区域视野好,卧室私密感好,而且此地干燥不怕潮湿),犹犹豫豫,房子就卖掉了。这会儿刷出来,未免对它平添几分好感。软件上图片已经很多,跟中介说了之后马上又给我们转了个视频,能看出来装修、维护得也不错,住户已经搬空,是可以马上入住的状态。这时我也不知道是有一种直觉还是又陷入了情绪化,对中介说这套也可以下个offer试试。第二天早上,中介发来消息,卖家已经接受了offer。
流程
我们签了个合同,写明将按offer的价格和房屋原样成交,但设置三项Contingency,分别确保在房屋检查、房屋评估和贷款申请三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取消交易,而不会损失转入Escrow的定金。保护期按常规分别设置了14天、17天、21天,但并不是说到了这个时间contingency就自动失效,一般会由卖家中介要求签remove contigency的文件,签了才会导致保护期失效,取消交易或交易失败则损失定金。
可能最近买房的人确实少,房屋检查两天就完成了,监察员挑出了一些需要小修的问题,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和卖家协商后他们同意维修部分问题,另一些问题给我们付维修费,我们也很快同意了。home inspection contingency remove。接下来房屋评估也出来了,跟挂牌价格一致,appraisal contingency 也提前remove了。正当我们惊讶于进度顺利的时候,流程卡住了。
看房的时候感觉房子分成独栋、平房、twin house、town house 、condo各种,到买房的时候才发现,总的来说就两种,twin house、town house 大部分本质上其实就是condo,这意味着不仅要为它们交HOA费用,在买卖、出租、装修时也处处受HOA掣肘。我们就卡在了这一步。贷款文件中有一项需要HOA批准,但是疫情期间根本联系不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联系上……幸好最后还是联系上了。等待的一周里,我们几乎想取消交易直接换一套不用HOA的房子。
于是贷款也如期通过了。贷款通过的下午,我们去last walk through,这才算是第一次实地看见了要买的房子,幸好之前看过同小区的房型,否则靠看照片还真不容易想通它的结构。基本上所见即所得,唯一有点遗憾就是我们之前把去年看过的绝美山景直接代入了这套房,看地图也很笃定是在同一个山谷同一个方向,实际上位置还是有点小影响,视野没那么开阔。这大概就是没经过实地看房的疏漏了。
次日公证员上门,她停车在公寓楼下,坐在车里;我们则坐在公寓门前的台阶上,双方口罩手套俱全,电话开着免提,逐页解释签字,递交东西都放在车的引擎盖上,连一支笔都要用酒精擦过。就这样既露天通风又保持距离地完成了签字环节。坐在台阶上戴着手套签字的时候,还是觉得世界走到这一步很魔幻,而我们竟然在魔幻情境下进行了买房这么现实主义的操作,嗯,是魔幻现实主义没错了。
第二天取钥匙,和看房时一样,钥匙仍然放在电子锁箱里,但这次是一大串钥匙了。同时收到的还有前房东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一盒各种使用手册和发票,附带一封三页纸的信,信中详细说明了水电煤网太阳能的过户和维护,各种设施的使用和保修,附近的公园和trail的入口,收垃圾的时段、小区园丁会来的时段以及HOA开会的时间。最后还介绍了隔壁的邻居,包括左右两家养的小狗的名字:)。
和国内买房的小差异
首先当然是产权上,这点大概买独立屋的朋友更有感触,毕竟condo的地也是集体所有制的。我们在选择产权登记方式的时候才发现,即使是夫妻共同所有,也有好几种不同的title写法。有:Tenancy in Common(按份持有,可分开转让),Joint Tenancy(平均持有,生前可分开转让),Community Property(夫妻共同财产,生前不可分开转让,去世后可遗嘱处置单方产权),Community Property with Right of Survivorship(夫妻共同财产,单方去世后另一方自动取得全部产权)。我们上海的房子写了两个人名字,没有约定份额,应该就是默认各50%,感觉规定得没有那么详细?
第二是买房时卖家要向买家披露非常详细正式的报告,大的包括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风险报告(地震、洪水、山火)、区域法律法规报告、区域设施风险报告(比如附近有没有垃圾场啦工厂啦污染啦,会不会有什么建设规划啦);小的包括有产权调查报告、白蚁报告还有霉菌等各种安全报告。然后基于这些报告需要购买相应的房屋保险。
第三是每个月还的贷款,假设应还3000,如果当月有余钱,可以自行决定多还,比如还4000,多出来的1000是直接还到本金的。这一点感觉方便多了。我们之前想过提前把上海的房贷还掉,了解后发现需要先由本人到现场办申请手续,申请后等银行通知,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就是等通知,接到通知后再由本人到现场办提前还款手续,还要收不少手续费,想想真够折腾的……
第四,国内买房买家卖家共用一个中介,买家付各种税费中介费,对卖家而言谈的是“到手价”;这边分开卖家中介和买家中介,我们这次买房不但没见到卖家,连卖家中介都没有见过。双方中介费都由卖家出,有些买家中介还会从佣金中抽出一部分给买家作为返点。
最后,我们买的是condo嘛,HOA的规定极其详细,洋洋洒洒四五个几十页的文件,具体到如何选举业主委员会,如何开会,如何申请装修,房屋各个部件的基本规格,默认的维修承包商……业主委员会每个月开会+巡查一次,会议记录详细到“一致同意在公共区域引种某一品种某一颜色的花”。
有几项规定给我印象特别深刻:



决定买房大概就是一念之间的契机。3月底,居家令已实施两个星期。住了四个人的两室公寓显得尤其拥挤,开始蹒跚学步的小努妮只能在阳台和门前的走廊上走来走去。年租的公寓即将到期,我重新下载了zillow,想找到一个带院子的出租房屋,好几天都没看到满意的。而努努停止化疗后胃口和体力日渐恢复,感觉良好,心情不错,又开始频繁地打开redfin看房,这本来就是两年来他无事玩手机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不得不说,他看房的时候好开心,充满了憧憬。但他又不敢说要买,怕给我带来麻烦和负担,怕面前的种种未知。那么只有由我来推动,说我想买,他会把顾虑都抛之脑后,一心一意地为我达成。说到底,这次对我而言买的不是房子,是他的心愿,是我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