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如何运用国学文化管理企业?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者理应从传统国学中汲取精华,做大做强......
现代企业就像一个精密运作的机械,每一个齿轮都为整个企业发挥着作用,那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让整个机械流畅的运作,这也是一门巨大的学问。
当企业经营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时,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时下大火的国学文化上。
希望将国学中蕴含的思想精髓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借助国学文化引领企业持续前进,走出不一样的企业道路。
管理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从其属性上看,管理不仅需要知识智慧,更需要自身修养。古往今来,管理都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法则,需要不断深入探索、不断经过时间的洗礼。从企业管理者层面考量取舍,所谓管理,无外乎管人与管事两大板块。
管人

老子《道德经》提出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容易烂的无为而治思想。管理企业如同治国,顺应企业发展规律,没必要做过多的干涉。
还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兵家思想。管理企业中,需要深入基层,了解公司所有人的心声,知道公司什么样的情况,才能做好最好的决策。
以及“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驭人术的法家思想等等,国学文化不仅给予我们战略方面的启迪,也给予我们战术方面的借鉴。
事实证明,企业管理要坚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作为一名卓越的企业管理者,在管人上要注意二者的巧妙结合。
企业管理者要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和措施,恩威并施,实行宽严相济政策,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此一来,对于管理者而言,让企业所有人上下一心,可以让企业运转的更加顺利。
管事

管事的目的在于管效率,管事的方式不同,做事效率亦有所不同。
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曾说过:“效率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道德基础则能产生超常规效率。”
《荀子·议兵》中说:“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懂得让周围的人依附到一起,对于企业事务的管理,需要提高员工的认同感,管理者需要有一股大将之风。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既需要一丝不苟、吾必躬亲之的垂范意识,同时更需要一种“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风范。
古圣贤的思想大多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印证和传播学术思想,都经历过历史的考验,古人以思想治国,如今以同样的方式管理企业,也许就是突破企业管理桎梏的可行之路。
国学文化源远流长,甚至很多超前的思想至今仍有着借鉴作用。诸子百家,都是前辈圣贤思想文化的结晶,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国学文化海洋中总会找到适合借鉴的企业管理方法。
【特别说明: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

-
lovegdybal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5 11:41:39
-
王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3 12: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