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城市最喜欢的咖啡馆
查看话题 >浦东有趣的咖啡店:有十二只猫和很多意外的井底之猫
原创于公众号 aquoibon 欢迎关注,探索咖啡,面包和小酒馆的地图
像世界上很多城市一样,上海也是一条河把城市分成气质迥异的新老两半:老的一半紧凑繁华,上海的4000家独立咖啡馆里我估摸着有3900家很有气质的开在江那边的窄街小弄间;新的一半树多房新不堵车很少听到上海话,所谓“the boring side",是我生活的大浦东。
有回我经过永康路,发现短短100米的街道两侧居然陆续开了数十家独立咖啡店,各有风情,没有一家是马虎开的。我都有点气愤了!什么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然而,就算是重度咖啡上瘾者如我,也很少有劲头为了喝一杯咖啡过江。
所以,每当我们在大浦东找到一家认真的独立咖啡店,都是值得十分珍惜的。是而记之。
井底之猫
井底之猫是个有十二只猫和很多意外的咖啡店。

我两次去都是深冬,天寒地冻,井底猫的金色的灯火在沉沉雾霾中亮起来。店门上挂着松果松枝编织的小小mistletoe,把手处印着金色胖猫蜷成一团睡觉的logo。看着就期待起来。
店开在康桥的一个工业园区里。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在很多大货车呼啸过的大马路上提心吊胆的骑着单车找过去,周围都是城乡结合部的风貌。所以,当这样一家好像从日剧里走出来的cafe晶莹剔透的出现在面前,内外强烈的反差感让我下巴掉了一半。这是第一个意外。

推门进去,居然有个烧明火的白珐琅暖炉,顶上圆乎乎的栗子烤得刚裂开口。一只和logo上一样胖的白猫在炉边烤火。

大而明亮的空间里,时刻都游走着三五只养得干干净净香喷喷的胖猫。我对猫咪所知甚少,只觉得这里的猫都格外好看,且是个性鲜明的好看。每只都悠然自得,俗称长了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脸”。所以当我得知这里所有的猫咪都是收养来的流浪猫时,难以置信的和老板娘反复确认。这是第二个意外。

每次被这里的猫惊艳到,询问老板娘是什么品种,总是得到同一个答案:都是混的没品种。
然而这里并不是一个猫吧,猫咪们和客人平等享用这个空间,撸猫后果自负。猫咪神出鬼没的行走在精巧的咖啡器皿之间,偶尔跳到你桌上,尾巴扫过你的咖啡杯。这些胖家伙们怎么会不碰掉几个玻璃杯是我心中难解之谜。要知道,店里每个角落都放着老板娘一看就不便宜的收藏品。

记得那天吧台边有一对小夫妻顾客,带着个奶娃娃,一边和老板娘聊家常一遍喂小朋友吃香蕉糊。还有一个大叔,离开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买,留了10块钱,歉然的说自己实在喝不来咖啡,但就是喜欢坐在这里。我一边暗暗称奇一边有点理解,谁能不喜欢这里呢?
好像坐在朋友家的大客厅,有很多书有很多植物有长条木桌矮几,有见多识广的胖猫偶尔蹭到脚边,有不紧不慢的温柔的女主人拿出今日新作的小点心。
看到矮墙上那只虎皮猫了吗?



一般来说,作为吃货我最关注的是咖啡和食物的味道。然而这里我却总是非常放松:在一个鸡毛掸子都很讲究的店里,咖啡不可能不好。

比如底下这袋豆子,背后备注着“这款豆子看起来并不漂亮,他们没有把不好看的豆子剔除,而是保留了下来,增加咖啡不同维度的风味“。见字如面,读着就好像就听到老板娘娓娓道来的语气。

店里的点心是老板朋友提供的,homemade没有固定菜单。但每回老板娘从后厨的冰箱里端出来,都有种“看起来很简单但就是感觉会好吃”的气氛。我这次是萨布雷(sablée),一种奶油夹心可可饼干。我先试着点了一块后,马上又加了两块,瞬间和小朋友们分完又追加了三块,最后还外带了很多块回家。

我每次光是看看各个橱柜里的茶酒咖啡器皿就能看很久,厚着脸皮问店里能不能卖给我一两只,人家都好脾气都笑着说,都是我们自己用过的啦。

井底猫老店的后台,老板娘说,这也是用来给他们员工自己做饭的地方。是不是很像“深夜食堂”的柜台?

井底猫的老板娘是个年轻的短发女生,语调里有种天然温柔。以我的经验,去过一百家店里,大概会有那么两三家的老板,有这种如沐春风的真正的温柔。我坐在吧台边一边听她和客人聊家常,一边胡思乱想着,她创造了这个小宇宙,在里面把十二只流浪猫养得又乖又圆,大大方方的展示着她所喜爱的美丽的器物,提供简单而美味的咖啡和点心。每个人又冷又倦的走进去,带着猫咪和炉火的暖意走出来。
所以,一般来说一家咖啡店我得去过十次八次才会觉得和这家店有“链接“,在心中加入“我的店”名单。然而井底之猫我只去过两次,就觉得这是我心中治愈系第一名。如果我能开一家店,这是我能想象的最好的模样。

来我们的公众号aquoibon一起探索更多上海美好的咖啡馆和小酒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