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尿屁故事深藏着身体认知和自我保护知识,你可以这样讲给孩子听
小美最近比较郁闷,3岁的宝贝儿子晨晨这段时间对于放屁这个情况特别敏感,正是豌豆和蚕豆上市的季节,老人特别喜欢吃,所以餐桌上时常出现这类型的食物,对于家人偶尔出现的放屁现象,晨晨每次都会意外惊喜的拍手大笑:“奶奶放屁啦!”“爷爷的臭屁好臭啊!”“妈妈连着放了个连环屁”……这样的状况在家还好,毕竟都是家人,可是晨晨出门散步的时候也会对别人的放屁同样感兴趣,时常“童言无忌”的让别人红着脸下不来台。
小美找我求助:“晨晨这样的状况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了八个阶段,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其中2-4岁属于“儿童早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完全依赖成人照顾,慢慢走向独立自主。孩子们在这个阶段会学会了控制大小便,并体验到一种自主感。他们之所以对“屎尿屁”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能通过“屎尿屁”来认识、探索并掌控自己的身体,体验到自己可以控制、影响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习、遵守外部世界的规则奠定基础。

孩子从2岁开始有性别意识,3-5岁阶段的孩子对污言秽语很敏感,因为他们发现这些词汇很有力量,能引起大人的强烈反应。这些话大人看来是不文明的、不雅的,一般孩子说出来,大人都会表现得很反感,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说。孩子注意到这一点(自己的话能让大人产生强烈的反应),反而说得越发兴起。
屎、尿、屁,这些在大人的观念里有点羞于启齿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是非常平常的东西更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它们,孩子既觉得熟悉,有觉得十分好玩和有趣,要知道,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在听到自己不经意间放出的屁声时,都会被逗笑呢。
崔玉涛说过:“如果是我来回答孩子该在什么时候接触健康科普知识这个问题,我会说:就是现在。”
发现孩子对屎尿屁感兴趣,可以适当给予孩子性教育了,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做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

针对孩子讲脏话的行为,家长不去关注,采取忽视法,孩子慢慢就会觉得没有意思了,也就不会再故意去说了。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那些越少被父母关注、经常在生活中受挫的孩子或是处于情感饥渴状态的孩子,越爱说“屎尿屁”之类的话,一方面,是出于补偿作用,想以此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这些“污言秽语”的词语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比别的词更有力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和宣泄负性情绪。
知道了孩子对屎尿屁的“特殊兴趣”心理原因,也了解了基本的应对方法,在引导孩子认知身体时,家长可以利用绘本这个好工具。
屎尿屁的引导,推荐在日本畅销25年经典绘本,持续加印,2019再刷再版纪录,有24项国际大奖加身,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艺术大师,人人都爱的顽童大叔荒井良二经典代表作——《深夜放屁大赛》。

《深夜放屁大赛》以动物园的动物和管理员阿原为主要人物,通过阿原喂养动物们时发现最近动物们有点反常,大白天竟然都在呼呼大睡,而且变得特别能吃展开故事。
管理员阿原决定晚上偷偷观察一下动物们在搞什么鬼。午夜的钟声响起,动物们都悄悄聚集在广场上。阿原仔细一看,动物们竟然在举办放屁大赛!广场上“噗噗”、“噗嘶”声此起彼伏,还夹杂着一言难尽的味道。只见大猩猩、小象、河马、兔子、长颈鹿、狮子全都各显神通,为了赢得比赛使出浑身解数,放出最响、最臭、最特别的屁!

阿原一边默默地看着,一边为大家加油。就这样,在紧张、搞笑又充满气味的氛围中,放屁大赛一晚比一晚精彩。然而,为了比赛暴饮暴食的动物们很快就消化不良,全都病倒了……
这是一本充满声音、气味和动作的爆笑故事,也是所有孩子钟爱演绎和讨论的超级话题。
1. 在这本书里,可以引导孩子认知身体,自我保护。
放屁说明消化系统不错,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吃得多,拉的便便也多

憋屁,可能会小脸涨的通红

吃得多也不一定就能放出屁来

放屁也可能喷出大便和小便来

屁可能不响却很臭

2. 在这本书里,可以引导孩子了解暴食、玩水、熬夜等问题,助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吃得太多可能会生病

水里放屁是冒泡泡

晚上熬夜,白天就没精神了

3. 在这本书里,可以引导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理解他人。
大猩猩在睡觉,孩子们朝大猩猩扔石头,大猩猩用便便还击,不可以这样对待别人,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


这本《深夜放屁大赛》就是这样一本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寓教于乐的亲子共读绘本。它通过爆笑的故事和夸张的图画让孩子了解到“屎尿屁”背后的故事,帮孩子正确认知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养成良好习惯,体会温柔的爱,走出自我中心,笑与爱贯穿整个童年,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有爱更有笑的人。
我是宸妈,专注于青少年教育教养,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点赞、关注和评论,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
鼹鼠的土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4 18: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