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装配与装配图
现场装配,有几个要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1、便携性
就是安装现场是走来走去的,讲道理3D装配图是最全面的(如果紧固件都上去了的话)。但是电脑上的3D图不便携。所以最便携的还是打印出来,随身携带的纸质图纸。
便携:纸质图纸真的太方便了,来料的时候随手一卷,就放口袋了,又不用给他供电,一手拿图一手检料的感觉不要太爽
辨识:检完料图纸直接垫在物料下面或者包着物料,既起到保护作用,又起到辨识作用。
不怕脏污:还不怕装配现场的恶劣环境,有什么油污弄到图纸上了,也不心疼。
记录:例如这个件一看,艾玛呀不对啊,这两个孔大小有问题,怎么办?直接在图上两个孔的位置用笔一划,写上改进要求, 直接包着零件就可以返回去
来我们模拟一下用电脑会是什么后果:
来到现场检料,满地的料,好,第一个是什么呢?屁颠颠跑到电脑上看两眼,噢是这个件,好的长宽高是这个,咦这个件孔距是多少?又屁颠颠跑回电脑,一个件来回跑5遍。就算是手提电脑,两只手光操作电脑去了。
检完料了,没有标识,那下一个工序怎么知道这个是个什么料?只能随手撕下一张纸,贴物料上面。
然后发现零件上面全是机油,一摸电脑,光滑的鼠标板上面都是油污,回去又要擦。
最后检完发现有2个件尺寸不对,怎么办,如果加工现场离得近,自己带着零件回到加工现场,进行说明;如果离得远,又撕下一张纸,写上哪个位置的问题,然后用手机拍零件,在对应位置上画个圈;到时候供应商收到零件,还要先把零件和手机上的图先对应一遍……
所以,图纸就是为了现场而生的,是完美的现场工具,是电脑完全不可比的。

2、指导性
就是能告诉你这个件是怎么装的,这个纯粹的装配图就有一点无法满足了,因为装配图只能给到一个最终的装配好的图示,以及每一个零件的位置, 至于每一个零件是什么时候上去的,有的时候靠经验,有的时候靠现场试验。毕竟装不进去了就会重新返回上一步再来。
但是有一定的解决办法:
①分几个装配小图,几个装配小图标上先后顺序
②装配图+文字描述(就是把第一步要干嘛,第二步要干嘛写下来,这样既有顺序,又有图示)
3、装配零件找出
意思是这个工序,需要哪些零件,哪些紧固件,需要有一个bom表对应
对应的程度有2阶
一阶:能把料找出来
需要一个bom表
二阶:能把料的用途(对应位置)表示出来
需要一个总装图,图上对应位置有bom表相应零件的编号,必须保证看清,不然序号依然无法对应上

4、单独零件找出
意思是不管装不装配,看到这个零件需要知道它是什么零件,料号是多少。
一般好一点的供应商,供货的时候肯定是带编号的。
但是偶尔编号弄丢,或者供应商不专业,或者太临时的活赶着供货来不及上编号,或者现场零件拿来拿去,零件早不在有编号的位置了。
你自己呢,零件又多又不熟,看着满地的零件,一脸懵逼,工序1需要016件,看着装配图,不知道满地的零件哪个是016,只能一个个试,或者直接就拿错件。
这个时候最好是有零件图,一本按照顺序订起来的零件图,先按照大概印象确定范围,再根据具体图纸确定零件。
5、一致性(图纸作为一种通用语言)
图纸能保证设计的一致性。
好好品品这句话,一致性放到最后,也不是说它不重要,只是它是最基本的。
图纸是所有工程师的通用语言,一张图纸,就算拿到国外,也能看懂一大部分。如果是自己写的一些山寨的工序,别人对它不熟悉,需要重新接受一遍你写的逻辑,才能用上。
就像是图纸1号件和2号件的位置,就是固定的;如果写上:将1号件装到2号件的上方,可能就会有歧义。
总结:
所以呢,现场检料装配,最好的图纸配置如下:
1、装配图集(里面有每一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及编号,按照装配顺序夹好,最好是夹子,不要钉起来,不然临时要取用里面的一张就不好弄)
2、装配SOP:和装配图配合起来看,一个是图片及位置为主,一个是顺序及注意事项为主,也可以在图纸上多写一些字,把SOP和装配图做到一起
3、工序BOM:每一个装配图里面肯定有bom表的,把这些bom表单独用excel打出来,用来检查每一个工序的零件是否齐全,注意零件和紧固件最好分开
4、零件图集:用来辨认一个什么标识都没有的零件,以及检料
5、总的零件BOM、紧固件BOM、工具BOM:如果料来的都比较全了,就可以整体检查一遍,都没问题了就开干
© 本文版权归 doublejul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