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咫尺之城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山边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忆旧游」
很小时候听过一段关于白娘子的越剧,那时候知道了在离宁波不远的地方有个叫做杭州的城市。它在地图上紧挨着宁波,仅有咫尺的距离。
有远房的亲戚住在杭州,跟着外婆去过,但那是记事以前的事情了。
高考结束后,很多同学都选择去了杭州上学,原因只是离家很近。本来不以为意的我当踏上离乡的火车时才深刻体会到,我才体会到最终还是无缘这座美丽的城市了。
上大学要从杭州转乘,可以浏览杭州的其实只有火车站候车室里短暂的几个小时。
当大学时候看到一起长大的朋友们晒出在杭州约饭,打球,偶遇的照片时,那种羡慕的心情现在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当时常常会想,我要是那会儿也同样选择杭州,那我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改变呢?
于是后来,返校时坐车去杭州转乘的路上,我扮演起了一个很专注的人,不听音乐,不看书,只是死死地盯着窗外,企图记住关于杭州的一切,高楼,平方,小丘陵,钱塘江。
最后它们只是如同走马灯一样,在我眼前晃过。
再后来,去过杭州几次,出差,考试,寻友,目的尽不相同。
故地重游的时候,我偶尔会惦记他们在那里的生活可还好。
L君听说Y小姐一直在杭州。
L君和Y小姐是初中同学,之后一同升入高中部。那几年,L君暗恋着Y小姐,因为他的演算纸上写满了Y小姐的名字。
高中毕业,Y小姐去了杭州,L君去了沈阳。大学毕业的同学会上,L君努力打听着Y小姐的联络方式,参加聚会的同学都无人知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还在杭州。并且还是单身。
最后L君决定辞职去杭州寻找Y小姐。
初到杭州,人生地不熟,做公共交通和步行成为了他外出的最主要方式。L君个高,步子大,步频快,他也是一个急性子。但是外出的时候,他会特意放慢步伐,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如果Y小姐正好在马路对面的公车站里,如果Y小姐正好在迎面而来的人流里,如果Y小姐正好与他擦肩而过,那他一定会冲上去,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她,这次一定不会再错过了。
为了等待这次偶遇,时间就变得缓慢了,缓慢到他可以看清楚每一张行色匆匆的脸,缓慢到他可以在十字路口看信号灯无数次由红变绿再变红,缓慢到他可以在咖啡厅里傻看着窗外一整天,缓慢到他可以把杭州城快节奏的进行曲度过成一直舒坦的咏叹调,缓慢到他把未知的等待度过得精彩与充盈。
2018年,高中学妹在杭州的第八年,她安了家,并且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她的生活内容从刚成为社畜的吐槽转向为成为人母后幸福的抱怨。小朋友太调皮,不好好吃饭,把饭桌弄的一团糟;小朋友精力太旺盛半夜又哭又闹,自己和先生也不能好好休息,再配上一个生气的表情包。
难以掩盖语气中的爱意。
印象中的学妹以前也是一个爱顶撞老师喜欢耍小脾气的姑娘,最后她也变成了温柔的好妈妈。
苦瓜大一到杭州找好久没见的高中同学橙子姑娘,两个人走在风和日丽的西湖边时,苦瓜想要和橙子表白,结果他太过紧张,竟单膝跪地说「我喜欢你很久了,嫁给我吧」。苦瓜人生中的第一次表白,就和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一样紧张到发抖,发抖到荒唐。
结果这个架势,吓得姑娘花容失色,扭头就跑。
后来橙子托人告诉苦瓜,她只是把苦瓜当做一个普通朋友。
那后来呢?
后来,苦瓜每年放假都去杭州找橙子。
那后来呢?
后来,苦瓜从橙子的普通朋友升级成为好朋友,现在又升格成为了男朋友。
再后来苦瓜毕业在杭州找到了橙子,他们决定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
留学时期认识的学姐毕业回国回到了杭州。那里是她的家乡。
三年前离开家乡来到东京,三年后回到原点重新开始。
这座城市对她来说却也变得陌生。
每天从早餐店熟悉的豆浆油条开始,在夜晚亮起的陌生霓虹灯中结束。
熟悉的方言,陌生的同事,
熟悉的味道,陌生的餐厅。
熟悉的城市,陌生的生活,
熟悉的抱负,陌生的未来。
东京很大,那里不是家;杭州也很大,她在努力搭建自己的家。
对于杭州这座城市的情感,很难用一些准确的词汇去表达。
它离咫尺,这么近。
向往过,告别过,流泪不舍;兴奋过,留恋过,魂不守舍。
又变得那么远。
它赠与我的更多的像碎片:
像城站出口的黑车司机,像月台上发车时候离别的汽笛,像黄龙体育场前的分别,像去往考场时与她并肩的人行道,像莫干山路边小饭馆里光着膀子的觥筹交错,像是杭州大厦里鲜榨的橙子汁,像在地铁站出口故障的自动出票机,像西湖景点排起的长队,像滨江广场的麻辣烤鱼,像某个写字楼下的Costa咖啡厅···
它们虽只是片段,但也是抹不去的,它们终于成为了我生命里的一块拼图。它们不再深刻,但是一直都在那里。
但也并非是无关痛痒的。来了,又走了。
最后我也变成了一个过客,也许我始终只是一个过客。我也再不会去回忆对杭州的情感,也不再会去绞尽脑汁打听杭州生活的朋友们,于他们,我早已从讨好式的挂念变成了默默地点赞。
但我还是会再去杭州的,再去看看我的老朋友们,还想再去听一段西子湖边的故事。
听说L君最终联络到了Y小姐,高中学妹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苦瓜和橙子预计明年结婚,学姐的职场生活也渐入佳境。
那时候到杭州,我也会和若干年前转乘一样,所有关于杭州的这座城市的记忆与纠结在飞速变形的时光里越来越模糊。
但我知道,在我的咫尺之城里,他们的故事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