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f 《牛津通识读本:哈贝马斯》
1.一代法兰克福学派
其理论假设:(1)人类以精神和物质活动(或者如马克思所言,通过脑力或体力劳动)塑造或决定了他们身边的世界。(2)工具理性,即对于完成既定目标或满足既定欲望的最有效方法的思考,已经成为主要的知识形式。(3)理性服务于人类操纵、控制外部世界的基础性需要,即支配/统治与理性具有非常相近的同源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启蒙的实现有赖于人类的理性活动,而理性又恰恰是问题之所在。这样一个疑难(aporia),使得阿多诺在论及批判理论的现实政治目标时更加慎重。
哈贝马斯认为疑难只是其理论分析中的缺陷所致。
2.《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论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个范畴》
“公共领域”,包括了公共性、透明性和开放性等意思。在哈贝马斯看来,启蒙运动的理想——自由、团结、平等——是公共领域的应有之义,这些理想为批判提供了标准。《结构转型》坚持了批判理论的理想:认识社会领域并且通过阐明社会变革的潜能指引社会变革。
但是,哈贝马斯研究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它表明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尽管存在局限性,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幻觉,因为它原则上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对于阿多诺而言解放在现存的状况下只是意味着抗拒既定秩序,只是一种说“不”的能力,一种拒绝适应社会现实的姿态。与阿多诺不同,哈贝马斯认为解放意味着创造出真正的民主制度,这样的制度有能力反抗资本主义与国家行政力量的侵蚀。
更积极的看法:推崇在平等个人之间展开自由而理性的讨论;将公共领域视为民主政治理想的母体。
3.《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的社会理论提出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秩序是如何可能的?
哈贝马斯的回答是,在现代世俗社会中,社会秩序主要取决于交往行为(通过有效性声称协调的行为)和商谈,这两者是建立、维持社会的完整性的基础。
区分了两种行为,一种是交往行为(目的时承认和接受有效性声称),另一种是工具性、策略性行为。
首先,要充分解释社会,就必须把交往行为概念放在首位;其次,在现实世界中,所有成功的行为都取决于达成共识的能力。
区分了生活世界和系统。
生活世界指我们与他人共同生活于其中的平凡世界。非正式的、未市场化的社会生活领域:家庭和家务、文化、非党派政治生活、大众传媒、志愿者组织等。生活世界起到了保存社会意义的作用,它使异议、分歧、误解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化。每当交往行为取得成功时,所达成的共识就反馈到并且补充到生活世界中。生活世界支撑了交往行为,交往行为反过来通过丰富共享知识繁荣了生活世界。最后,生活世界是社会象征、社会文化再生产的中介。
系统指的是积淀下来的结构和已确立的工具行为类型。系统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子系统:金钱和权力。金钱和权力这两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社会的物质再生产,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类似于生活世界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即对行为进行协调和独有的对系统的整合作用。哈贝马斯称这种作用为“系统整合”,对应于生活世界的“社会整合”作用。
生活世界中的行为人通过有效性声称来协调各自的行为。这一过程加在行为之上的约束条件是行为人所自愿承担的,它们来自于且内在于行为人对有效性声称的相互承认。与此相对,金钱和权力系统把外在约束条件强加于行为人所无从自主选择的行为之上。这样一来,系统就是一个人力所无法控制的、具有自主逻辑内核的独立实体,对此实体人类不能也不必负责。
虽然系统内嵌于生活世界并且依赖于生活世界,前者却倾向于侵蚀、取代甚至是破坏后者。系统这种对生活世界进行殖民的倾向导致了系统和生活世界之间平衡的脆弱性,乃至造成失衡和不稳定。生活世界殖民化这一观念指的是众多最终有害的历史与社会进程的集合。作为主导机制的金钱和权力从生活世界中分离出来,资本主义经济和行政系统逐渐脱离家庭、文化领域以及如大众传媒这样属于公共领域的机构。随着工具行为之网越来越繁密,它们逐渐侵入生活世界并弱化了后者的功能。策略性决定留给了市场或者是被交到了专业控制者手中。
生活世界殖民化导致的病理:1.共享意义和相互理解的减少(失范)2.社会纽带的侵蚀(分裂)3.无助感的增加以及缺乏归属感(异化)4.由此导致的不愿为自身行为以及社会现象负责的心理(道德沦丧)5.社会秩序动荡和崩溃(社会动荡)
压迫性社会系统之所以持续存在,不是因为行为人误解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落入了预先确立的、极度复杂的工具理性模式之中。因为社会系统内在的不透明,行为人无法凭借自身能力理解行为的意义并为这些行为负责。
4 哈贝马斯的社会理论专题
1.社会学研究基本问题:社会秩序如何可能?是什么将现代社会凝聚在一起?数以百万计的社会行为人之间的行为如何加以协调?
基本答案:社会秩序有赖于意义和有效性,有赖于通过交往和商谈维持的生活世界的完整性。社会秩序在某个程度上还取决于工具性、策略性行为在市场和行政管理等系统内的整合力量。共享的意义、理解、理性与有序的工具理性系统一起,将社会凝聚在一起。
2.社会本体论基本问题:现代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现代社会由什么组成?
基本答案:现代社会由两种社会存在组成:生活世界和系统。交往和商谈来源于生活世界。工具性、策略性行为来源于系统。
3.批判性社会理论基本问题:造成现代社会生活病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大都接受并维持不保护他们利益的社会系统?目前维持生活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威胁是什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基本答案:系统——市场和行政——不断扩张并对作为交往行为和商谈来源的生活世界进行殖民,而生活世界侵蚀了系统所存身的根基。人们被驱使而一律呈现出工具性、策略性行为的特征,脱离了生活的最终目标,从而经历着意义和自主权的失落。生活世界需要保持完整性,需要减轻系统对非系统领域的入侵所造成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