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5骑行
今天一整天,从住处骑到潭西胜境,又分别骑到德胜祈雪和钟鼓余音,之后折返三联书店经通惠河回来,总共骑行50公里,体力充沛,没觉得累,就是膝盖压力略大,明天得好好休息一下。
潭西胜境本来是4月30号该去的,只是搞错了开门时间,当天赶到已经关门了,于是今天又特别骑车20多公里赶来,就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事实证明,这个决定还是比较正确的,不光逛了这一个景点,还顺带发现了北边其他两个景点,于是中途增加行程,一路向东。




东边第一个景点,是德胜祈雪,其实就是德胜门箭楼前广场。之前路过德胜门多次,却一直没进来走过,今天也是绕了半天才探到入口。德胜门箭楼是一如既往的高大,门口下那条T字形石路非常有感觉,堪比中华世纪坛那条用年表铺成的路了。广场下的河边有老大爷在吊嗓子,一下子脑补出了叶广芩小说里唱戏大姐在东直门外河边吊嗓子的场景。



继续向东,是钟鼓余音,其实就是钟鼓楼外的护城河道。这里景色也还不错,背靠北护城河公园,适合深度游完,河边有乐队在吹萨克斯,还有大爷在吹长笛,两下和鸣,相当有感。






走完这里,原以为北护城河的三个景点全部走完,可以打道回府了,谁知向东不远,又发现了一张环二环城市绿带的全图,方知刚刚走过的不过3/28,想要把二环剩余景点全部走完,还是需要时日的。



从鼓楼外大街出来,时间还早,想了一下,不如先去上次同样碰壁的三联书店走走,然后去又同样碰壁的种春风吃饭。想到这里,我跨上单车,继续向东,沿河一路骑至雍和宫,然后向南折返。这些路我早已烂熟,不需导航,一路南下就是东四。彼时恰逢黄昏,夕阳照耀在二环里老街的树梢上,反射在街边的玻璃幕墙中,听着音乐随风而行,就那么一刻,便觉今日不虚此行。如果不是住的地方太偏的话,这个季节,正适合黄昏出门骑行,迎日而去,戴月而归。
骑行不过五公里,便到了三联,离关门只有半个小时了,赶紧测体温、扫码、登记,随便逛了一逛,挑了两本书了事。


购物出来还不到六点,驱车向东南进发。去种春风的路有好几条,我特意选择走三环,就是为了再看一眼通惠河的日落。
站在河边,驻足观望,我没有想到竟然会站在这里呆呆看着这条河达十五分钟之久。这么一条河,它是从哪里来的,又最终汇到哪里去?看着河道的走向,我很自然就会想知道这些问题,也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上个月我和同学一道,沿着这条河骑行,一路从源头骑到了尽头,并不特别图什么,就是一股原始的求知欲在驱动着我:站在现在这个位置,看着这条路,你就不想知道路的那一侧是什么景色吗?


时光推移,看着夕阳隐没进国贸的楼宇之间,我的思绪又继续向前推进:人类历史,不也像这条河一样么?河水滔滔向前,有前浪,有后浪,前后更替,永无止境。每一代人也一样,都活在历史的过程中,活在每一天、每一年拼接起来的逐帧动画里。生活在这种进程里的绝大部分人,对这一进程本身,并没有什么认知,甚至也不会去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种终极问题,随大流就好了。可总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所谓的异类,偏要去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甚至更进一步,去思考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正因如此,他们孤独,他们超前,他们疯癫,他们显得和周围大部分人那么的格格不入,他们甚至可能不是一个好孩子、好伴侣、好父母,周围的亲朋或许并不需要他们,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社会,就需要这种格格不入的痴人,去思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归宿,这类终极问题。毕竟人类这个物种,本身也是活在进程之中的,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在。
想通了这一点,我转过身去,骑上单车,离开了通惠河。
今天运气不错,种春风竟然营业,3月底来过一次就吃了闭门羹,问过才知道不过刚刚营业两周而已,算是赶上了。
骑行几十公里,胃口相当不错,点了一份椒麻鸡一份韭香爆双脆,两碗米饭,不光全部干掉,还多干掉了一碗米饭,外带两大瓶青瓜水。当初住这里的时候,这家店是当作周末食堂来吃的,手艺绝佳的私房菜卖出了肯德基的价钱,怎么能不让人上瘾呢?可惜住这里的时间有限,还没来得及带很多朋友来,不过以后也还是会常来的!


吃完饭回来,沿南二环向南,出左安门,走方庄向南回到住处,在左安门桥处又不禁驻足了一会儿,静悄悄的南护城河,仿佛也跟黄昏时的通惠河一样,在默默讲述着什么故事呢。

回来之后不久,一位师妹发来微信,跟我说她申请取得了好结果,说句实话,真是发自心底里高兴,甚至可以说,今天最高兴的,莫过于这件事了,而且聊过才发现,师妹竟然也在北京,当即约定一起吃饭。
五月,真是开了个好头啊!
当涂魏阙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2.4记梦:中苏关系纪念建筑群 (1人喜欢)
- 关于人际关系的提纲 (4人喜欢)
- 2024.12.20记梦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