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历史冷知识
查看话题 >德意志国王的头衔演变史
这是玫儿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系列文章之一,神罗其它的相关文章请点击: 《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组成》 《奥地利大公国的分裂史》 《霍亨索伦家族简史》 《黑森,神圣罗马帝国最后一个选帝侯》 《神圣罗马帝国伯爵爵位分析》 《【手绘地图】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创作过程》

大家都知道,神圣罗马帝国由四个王国组成,德意志王国、意大利王国、波西米亚王国、勃艮第王国。其中以德意志王国为主体。
只有德意志国王,才有资格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并不是每一任德意志国王,都能加冕成功为皇帝。也就是说,德意志国王的数量,是大于皇帝数量的。
那么,“德意志国王”这个头衔,历史上是如何演变的呢?拉丁语和德语又该如何书写呢(神圣罗马帝国官方文字为拉丁语)?
843年,查理曼建立的加洛林帝国被三分天下,日耳曼人路易建立起东法兰克王国(拉丁语:Regnum Francorum orientalium,德语:Ostfrankenreich),国王头衔为“法兰克人的国王”(拉丁语:Rex Francorum,德语:König der Franken)。
911年,加洛林家族绝嗣。919年,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被选为东部国王,建立奥托王朝。在奥托王朝时期,正式头衔仍然是“法兰克人的国王”(Rex Francorum)。但从919年开始,德意志王国(直译为“条顿王国”,拉丁语:Regnum Teutonicum,德语:Reich der Deutschen)已成为非正式的俗称。“德意志人的国王”(直译为“条顿人的国王”,拉丁语:Rex Teutonicum,德语:König der Deutschen)也成为了国王的俗称,但是从未出现在正式的文件上。

962年,捕鸟者亨利的儿子奥托大帝,将德意志王国与意大利王国合并为神圣罗马帝国,加冕成为“罗马人的皇帝”(拉丁语:Imperator Romanorum,德语:Römischen Kaiser),但是他仍然持有“法兰克人的国王”(Rex Francorum)的正式头衔。
1073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登基,随后颁布了著名的《教皇训令》,该训令的宗旨是教皇永无谬误,其中“他可以罢免皇帝”一条使得世俗与宗教权力的界限被打破,加剧了教皇与神圣罗马皇帝兼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的矛盾。在这场神权与皇权的斗争中,教皇首次在文件上,称呼对方为“德意志人的国王”(Rex Teutonicum),强调对方只是阿尔卑斯山北面的统治者。而亨利四世为了反击教皇,正式采用新的国王头衔——该新头衔初次出现在亨利二世时期,效仿皇帝头衔,称之为“罗马人的国王”(拉丁语:Rex Romanorum,德语:König der Römer),强调自己统治罗马的合法性,宣告自己不仅仅是德国的君主,更是全帝国的统治者。随着教权与皇权斗争的落幕,“德意志人的国王”(Rex Teutonicum)这个头衔没人提了,“法兰克人的国王”(Rex Francorum)已被废黜,取代而之的,“罗马人的国王”(Rex Romanorum)成为了正式头衔。

1508年,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将头衔进行了规范,“罗马人的国王”(Rex Romanorum)成为了神圣罗马皇帝的皇储头衔。他又新建了一个头衔“德意志国王”(直译为“日耳曼尼亚国王”,拉丁语:Rex in Germania,德语:König in Germanien)。也就是说,皇帝本人头衔为“罗马人的皇帝”兼任“德意志国王”(Rex in Germania),他的皇储授予“罗马人的国王”(Rex Romanorum)头衔。一直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灭亡。
读者看了这么多称谓,是不是觉得很复杂?所以后世史学家,将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德意志王国的君主的一系列头衔,统称为“罗马-德意志国王”(德语:Römisch-deutscher Kön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