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还是很重要滴
前几日的瓜,今天吃干净。 蒋青书被逐出西湖派掌门人候选人之列,当年深受盖楼之苦的剁手女们拍手称快,随即原配删掉昔日恩爱照片,网络各类传言也纷至沓来。据说原配今年生日当天,蒋青书拒见,微信留言除非谈离婚,否则一律不见;且,不要打扰同事。而在传言放出之前,原配微博晒出生日趴红酒,够买帝都半个卫生间。 一面被老公拒见,一面晒幸福时光,忍不住感叹:姑娘啊,你是真当自己年少轻狂啊! 其实这样的姑娘,对婚姻还是想的不明白。 蒋青书其人,少年才俊,顶级阶层的精英,这种人说的难听点,年轻与貌美在他的眼中完全不是稀罕物,包括孩子都会有无数的姑娘给他生。而这位原配,微博上晒出自己的日常生活,瑜伽、写字、美食、旅游......岁月静好的一塌糊涂,真真应了那句话:我负责貌美如花,你负责赚钱养家。 谁信了这句话,谁就是大傻冒! 古代埃及,为了保证法老们血统的纯正,兄妹成为夫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古代印度,种族制度的森严与冷酷,至今仍影响着婚姻关系;古代希腊,倒是一夫一妻制的执行者,但是如果没有嫁妆的姑娘只能是妾;古代中国,门当户对贯穿了几千年,至今嘛......说白了,婚姻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千万年下来,加持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仪式、制度、道德、法律等等,但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婚姻的定义都夹杂了很多东西,唯独对于爱情没有表述——当然这并不是爱情不重要,而是对于婚姻来说,爱情极其珍贵又极其渺小。 所以,先秦《礼记》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而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是私有制对原始公有制的胜利。那么通俗点讲,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婚姻制度下的两个人,称之为夫妻。无论古今,对婚姻或者夫妻的定义,“爱”这个字眼都非常的 模糊。 而我认同这种说法。 古人形容夫妻的字眼非常之多,其实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恩爱。而离合的夫妻最多的一个词叫:恩断义绝。其实能成为夫妻的两个人,除了最初的异性吸引,真正能够走入婚姻或者能走完婚姻的,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共情。 共同的三观、相似的承重力、相近的成长环境和性吸引——成为夫妻的前提条件具备了,那么走下去的“共情”能力呢?我与好友说,能成为夫妻的两个人没有过命的恩与义很难走下去,过命的恩与义就是共情,比山高,比海深,如果刚好爱还在,那么婚姻质量不会差。 说回蒋青书的原配,其实我觉得全职太太并不好干,绝对是一个需要大智慧的职业。而她把太太的角色定位的不错,而全职这件事却忽视的彻底——张大奕这种在华尔街敲过钟的女人从职业的角度上来讲,基本上是这个星球上最顶层的那一波儿,白手起家的她与蒋青书从经历上来讲属于一类人,也更容易相互吸引。如果爱情不在了,再失去了共情的基础,被背叛甚至被抛弃也不足为奇。 为爱情输江山,真娶了张大奕,倒也敬蒋凡是条好汉! 至于原配,清醒点吧,瞧瞧这个社会,笑贫不笑娼,发条微博都被删掉,做不到势均力敌,倒不如利益最大化。 安慰奖是,《佛说鹿母经》云:一切恩爱会,皆由因缘合。合会有别离,无常难得久……你俩缘分尽了,再撕就更难看。 跳跳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当政。她是亨利八世的私生女。当她25岁即位的时候,就成了欧洲未婚女人中最有价值的一位,总共有50多名君主向她求过婚。她把婚姻当成最宝贵的筹码,从中获取丰厚的利益。每当英国需要某个国家的支持或缓和关系时,女王就开始放出消息,打算寻找意中人,让那些王公贵族忙活好久,耗费许多钱财,而女王却赢得了喘息之机。她统治英国45年,一手打造了“日不落”大不列颠王国。女人从此觉醒——原来用婚姻是可以征服男人、利用男人的。 这种资本主义功利式的婚姻随着父女俩的不幸席卷了整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