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砀山:千古兴亡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初春时节的豫东平原,风和日丽,天空湛蓝如洗;一树树桃花灼灼生辉,一畦畦麦苗茁壮成长。2012年4月1号清晨,我们淮北电视台公共频道一行24人,乘坐旅行社提供的一辆豪华大巴车,前往芒砀山观光游览。 同事集体出游,总是那么开心。大家卸下素日生活和工作上的负累,谈笑风生。兴高采烈之时,纷纷唱起了歌,大巴车俨然成了快乐的大篷车。 芒砀山不是一座山,而是芒、砀两地之间十三座山峰的统称。淮北至永城只有60多公里的路程,不到一个小时就走完了。车进芒砀山风景区,但见一座山顶上巍然屹立着一尊巨型雕像,一古代将领手持宝剑,威风凛凛地俯瞰着豫东大地。此情此景,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句歌词:“倚天拔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本以为是汉梁孝王刘武的雕像,没想到却是汉高祖刘邦。传说秦朝末年,沛县泗水亭长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民夫途中逃走多半。刘邦思忖:即使到了骊山也会因罪被杀。于是走到丰西泽就停了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人都放了。有十多个人愿意跟随刘邦去混世。行至芒砀山时遇白蛇挡道,刘邦挥剑斩之。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走上诛秦灭项创建汉王朝的光明大道。汉兴源景点就详细介绍了刘邦“芒砀举剑问秦鼎,垓下挥师定汉基”的丰功伟绩,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的故事,自此流传开来。 导游说:山顶刘邦挥剑斩蛇的雕像,是当地政府斥资一千万元打造而成。如此大手笔营造出来的景观,不知何时才能收回成本。 当天上午八点多种,大巴车把我们载到汉梁王陵的大门口。一座古朴典雅的大牌坊,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美妙动听的汉乐,一阵阵回旋在耳畔。刚一进入牌坊大门,就看见许多墓道塞石,刻字上有“一汉尺等于二十二厘米”的字样。恕我孤陋寡闻,居然第一次知道有汉尺。想起古书上常说的“身高八尺”,也不过是只有一米七六而已。
拾级而上,向保安山的山腰进发。登山台阶共有365个,正好与一年的365天相等。攀登到一半时回望山下,原来的层层台阶变成一个个平台,向上看则全部是一个个阶梯,多么奇妙的视觉效果啊! 据史料记载,西汉梁孝王刘武与馆陶公主、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是汉文帝刘恒的嫡次子,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后被封为梁王,公元前144年去世。古代工匠们“斩山为廓,穿石为藏”,把保安山从中间掏空,为汉梁孝王、王后及其儿子汉梁共王修建了三座墓室,是为“同冢异穴”。走过松柏掩映的曲径,来到了汉梁孝王王后的陵墓。一边游览,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王后墓长2l0米,东西各有一个墓道,长约80米,南北宽5.5米;东墓道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墓道内有34个侧室及回廊,墓室内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宏大,号称天下石室第一陵,里面储藏着车马、金缕玉衣、珠宝、货币和酒具、衣物等大量生活用品。一仿楼阁式侧室,为储冰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冰箱”作用的冷藏室。墓室甚至还有厕所和沐浴室,厕所里可见石制坐便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 一盏精巧的开枝散叶灯,吸引了我的目光。旁边一盏现代灯正熠熠生辉,照耀着游人前行的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在此交相辉映,令人感慨万千。 王后的墓室与汉梁孝王的墓室之间,原本设计有一条长200米的相思道。不知为何,仅仅开凿了35米就停下来了。王后与汉梁孝王在墓室中只能相思不能相见,成为一件憾事。相思道上泉水叮咚,人们说那是王后的相思之泪汇聚而成。一段痴情浪漫的爱情故事,引起无数文人墨客展开想象的翅膀。
梁孝王的墓室从规模、装饰方面,都不如王后的墓室宏大和精美,对此,后人有许多种猜测。一是梁孝王墓大约是他自己在位时建造的,可能是工程未完成就驾崩了;二是王后比梁孝王多活了21年,墓室也就多修建了21年;三是梁孝王时汉朝讲究休养生息,不会大兴土木,后来的若干年则是穷奢极欲。 梁孝王的墓室是呈U型的拱顶建筑,与王后墓室不同的是,里面有练兵室。许多兵马俑整齐地站立着,仿佛正在准备操练。遗憾的是这里的兵马俑真品已被盗走,排列在此的只是一些复制品。据说是一代枭雄曹操盗窃了梁孝王的墓室,获得12船的宝物,以此养兵三年,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梁孝王的墓室,则是自此开放了一千八百年。 梁共王的墓室虽然很小,里面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这一家三口,把他们在宫殿中的奢华生活,尽可能地搬运到墓室里,幻想着死后也能过着如同天堂一般的生活。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个墓室里都存放着大量的酒器和酒具,莫非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 参观完三个阴森森的陵墓走到墓室外,已是中午时分。阳光明晃晃地照射着大地,保安山一片静谧。山坡上,白玉兰花开得正艳,一丛丛或紫色或粉色的野花,竞相展开他们美丽的容颜。苍松翠柏静默无言,更多的树木则是在积蓄能量,等待绽放。当年开山凿石留下的大坑里,一泓春水波澜不兴。走在一座石桥上向右看,两侧陡峭的山壁,形成了一个峡谷,恍若自此即可穿越到汉朝,静观两千多年的风云变幻。汉代泱泱四百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儒家思想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推动下,取代了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逐步走向博大精深;汉乐府清新活泼,汉赋辞藻华丽,汉服美轮美奂。就连汉人、汉族,也是自汉朝而来。
一阵清脆的蛙鸣声,把我从浮想联翩中拉回到现实中。想想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韩服、和服比较熟悉,而对自己汉民族的服装汉服,却所知甚少,真是一种悲哀。丰富多彩的汉文化,应该大力弘扬才是。 午饭过后,我们又先后游览了陈胜墓、夫子庙和孔子避雨崖。陈胜墓景点的几个对联,印象颇深:富贵勿相忘也读史常怀千载悲,王侯宁有种乎登台首义九州应;虽非无双地犹留祠墓成名胜不亦雄哉,确是第一人只憾江山未姓陈何其痛也;水可覆舟大泽洪流掀巨浪,民能创史陈王浩气卷狂飙。夫子庙中,著名的“柏抱碑”与凝神端坐的七十二贤,似在虔诚地聆听着圣人讲授儒家经典。孔子避雨崖山势平坦,被称之为晒书山。孔夫子晒书的故事,展示出圣人坚韧不移的敬业精神。 此次芒砀山之行,其实没怎么登山,只是远远地望了几眼层峦叠嶂的山峰,游览的都是陵墓和庙宇。千古兴亡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只不过是有的笑的霸气,有的笑的洒脱,有的笑的凄惨,有的笑的落寞,仅此而已。 2012.4.2
PS: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