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 夏天来临,你的身体都准备好了吗?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
立
夏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表示即将告别春天,
盛夏时节正式开始~
立夏后,温度明显升高,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气候特点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实际上,每年“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节气习俗
/// 迎夏仪式 ///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 尝新活动 ///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zhù)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

养生窍门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缓运动
早起花间走,颐养心神颐
随着温度的增高,汗液排量的加大以及室外活动的减少,老年人和经常久坐的白领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因此,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为汗液过多流失,会导致人体内电解质紊乱,伤及体内阳气。
但不运动也不利于心脏健康,怎么办?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阴花间散步,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华,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养心神
午睡转眼睛,效率加倍增
立夏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不少人觉得睡眠不足。这时午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闭目养神其实也是在养心。午睡时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做做转眼球的练习,不但会提高午睡质量,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具体方法是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然后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
调精神
晚归梳“五经”,可预防中风
很多人有早上梳头的习惯,但晚上梳头的很少。这里教大家一个新的梳头方式,不是用梳子,也不是普通梳法,而是用手指,“拿五经”。怎么做?先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回家略作休息以后,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梳3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调节神经功能,新陈代谢。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巧吃苦
适当吃苦瓜,可消暑、退热、除烦、提神
立夏之后,人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火”的症状,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矿物质,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降脂和健胃功能,尤其对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真是一道特好的蔬菜。
尝“三鲜”
补水消暑树三鲜:樱桃、青梅、杏子
立夏之后,天气渐转炎热,人体丧失水分增多,脾胃消化功能变差,多吃樱桃、青梅、杏子是补充水分、清凉消暑的有效方法。
强身补气地三鲜:蚕豆、红苋菜、黄瓜
大自然在不同时节提供了不同的食单,挑选立夏时节最新鲜的蚕豆、红苋菜、黄瓜食用,是达到身心平衡的养生蔬菜首选。
爽口养脑水三鲜:河虾、鲥鱼、螺蛳
夏天到了,河虾、鲥鱼、螺蛳正是长膘之时,富含蛋白质和钾、碘、镁、磷等微量元素,不仅具有清热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还可促进脑部细胞的发育和滋养,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