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城市设计一份体验路线
查看话题 >大连细细走 发现身边的美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长假总是很奢侈和匆忙的。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时光里,我们还是生活在这座熟悉的城市里。对我来说,在周六、周日的清晨或者午后,和父母、爱人、孩子,几十分钟的路程,或海边,或山间,或单车、或散步,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是最快乐的时光。
1、秋风起,叶儿黄

这是理工大学校园里的一条路,我觉得比他们著名的银杏大道更漂亮。记得老话说“树小墙新画不古”嘲笑一些爆发户,走在理工校园里,随处可见那些一人搂不过来的米径大树,这的确让很多新校们相形见绌。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除了海边,各大校园是我最喜欢领孩子去散步的地方,喜欢这些参天大树,喜欢校园里安静的气氛。

有朋友昨天去江南,发回古镇的照片,一片白瓦绿树,煞是好看,又一想,四季常青会不会也“绿”的厌倦呢?大连这秋的斑斓多彩,也是大自然的恩赐啊,要是有更多的蓝天相配,就更靓丽了。
冬天的时候,这些大树是这样子的:


树的“眼睛”,象在凝视,又象在深思:

在校园里溜达,会看到很多不是那么行色匆匆的人。这位玩空竹的老大爷,比小伙子身手还矫健。

大工有好几个门,周六周日可以开车进入,我们是习惯把车停在校外,大人散步,孩子骑车,转一圈,两三个小时。院内路宽车很少,有很宽的步道,孩子骑车很安全。有喷泉定时开放,草地上有很多孩子们在玩耍,路遇一位外教在小树林里跟一位学生谈心,看到我们主动用大嗓门跟孩子打招呼,开朗的胖老头儿。北门一带有很多常居的野猫,可以逗一会儿。

校园里的另一闻名之处是“银杏道”,那天去树叶还多少杂了点绿。说起银杏树,它的叶子在15度下才会开始变黄,全树金黄也就是在大连的十月底十一月初。现在很多小区都种上了银杏树,但是这树冬天落叶,一般不会种的很多,而且它长的太慢,几十年才能长大结果,要不又叫“公孙树”呢。(爷爷种树孙子才吃上白果),很多街道上寥寥几棵小小的树没有太好的黄灿灿的效果。理工的这几株银杏树长成这么大不知得有多少年了。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是我最喜欢的大连市内的一处海了。在滨海路中段,曾经的燕窝岭现在被修成了一个"婚庆主题公园",主要建在西面山坡,这一面比较适合和老人一起来走走,春天赏花,夏天纳凉,林间很多大槲树,就是过去老人叫的“菠萝叶树”(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字),今年六一,我们和老爸老妈领儿子在这儿采了些叶子,回家包了“菠萝叶饼”,还挺好吃的,老东北人知道是什么东西吧。
东边的路就比较陡峭了,适合带大一点的孩子去“探险”。有几条蜿蜒的小路伸向海滩,秋天来的时候,小路隐藏在深深浅浅的红枝黄叶中,开头还以为大海就在眼前,越走越曲曲折折,有时候只能在树叶的间隙看到一块海天,小孩子有时候会抱怨,这是去哪儿啊,还有多远啊?——突然,路转峰回,浩瀚的大海就猛地一目了然的出现在你面前,两块巨石耸立,四周静无他人,唯有海浪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

从山上刚下来的角度看这两块石头最美,远处那块象是一只伸头饮水的骆驼,西边这块象,,,儿子说象一只面朝骆驼的狮子,头上的有一团鬃毛竖起来了,又说是狮子头上坐了一只小猴子,我觉得象是背对骆驼的金刚,面朝大海孤独地眺望着远方。

说起来,这才是我记忆中大连的海,黑乎乎的礁石上满是海蛎子壳儿和小波罗(实在想不起来这两个字怎么写了)儿,翻一块儿石头底下就三四只小蟹子在逃窜,,,,,,小时候穿那种塑料凉鞋,退潮的时候在礁石上爬上爬下,一不小心就摔一跤,膝盖上立马血乎流啦的几道,,,,,,可惜啊,伴随我长大的两片海,都没法再这样玩耍了。一块是童年时候的五二三厂海边,现在已经被污染得太多油污,那几块漂亮的大石不知还有没有孩子们去欣赏。另一片是玩耍了四年的黑石礁西南面的小沙滩,涨潮的时候游泳,退大潮的时候,几块礁石会形成一个小海湾,海参、鲍鱼都能拾到,2000年后,那一片修起了越来越长的大坝,人们只能去坝上钓鱼了,入眼来只有一片又一片的光秃秃的水泥地。
大连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真希望这长长的海岸线能永远保持着自然、洁净。

山海相连是滨海路的特色,山连着海,海傍着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
1800年前,曹孟德作《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面朝大海,可会得古人意?

胡思乱想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眼里只有玩水和玩沙子,这个小水湾挡风避浪,特别适合小孩子。

如果你爱好矶钓,这乱石间秋天有不少黑鱼,不过我们那天是没什么收获哈。

这只紫海胆算是一个补偿吧,礁石上有特别大的波罗儿,不是那种小小的,是五角、一元硬币大小的那种“香波罗儿”,有耐心的话,可以拾到不少。

从山上远眺大海,这是公园东部的一处小平台,那天下着朦朦小雨,远处的小岛在雨雾中看不清真颜,回来端详照片的时候,觉得还是空无一人最好,想象坐上一个什么人都好象有点煞风景。

对了,远处那个模糊的小岛,看上去好象鲨鱼鳍哦!
3、东软信息学院
相比理工,这是一所崭新的校园,也是建筑和风景都很别致洋气的一所。配上春天的花,秋天的树,学生们朝气蓬勃的面孔,会让你也跟着年轻起来。

灰白色的教学楼有十几栋,与河口山上东软集团的建筑都是出自法国的设计师之手,主教学楼的钟楼很漂亮,报时的声音也很悦耳动听。

如果你在某个寒假的周日去散步,会发现这里寂然无声,空无一人,偶尔在某个拐弯后会看到三、四辆车停在楼边,静静地,接了几片落叶。

教学区与生活区里共有23座著名科学家的塑像。如果每一座都找到看到,再给孩子讲讲他们的故事,估计得一上午的时间。莱特兄弟、居理夫人、青霉素的发现者弗兰克,,,这一个不用说,是可爱的老爱。

这一座雕像位于南门入口,是最常见面的,不过很多人都把他一打眼看成白求恩,其实这个雕塑是量子论的奠基人----普朗克。一个伟大又谦虚的德国人。书上说他一生低调,逝后墓前只有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h=6.62×10-27尔格·秒,对,就是那个著名的普朗克常数。(说句题外话,有关量子力学的传奇故事,强烈推荐大家看看《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是我读过的最最最最奇妙有趣的科普书,象金庸的小说一样,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只需要很少很少一点点基本的高中物理知识就阅读无障碍啊。)

新校的缺点就是没有参天大树,几片林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成浓荫,不过有几处建筑搭配了一些绿竹,也是别有情调,而且即使冬天也不见枯黄。
松果。

喜欢这个椅子。

不知为什么,还很喜欢这堆石头。

也许是觉得,生活中都是用很多天然的朴素的东西,来完成很多美好的创造。

秋天的东软是全年最斑斓的时节。学生生活区在教学区的后面,依山而建,刚入门处往山里拐有一片小林,可惜种的时候不长,不够“林深叶密”,不过树种很多,秋天的时候颜色丰富夺目,这一处基本无人来,有一小片水洼,一小片芦苇,几条小径,高高低低,适合父子两个当成“百草园”来“探险”。

回想年少的时候,就跟儿子现下一样,眼睛往往总是被一只飞虫、一块石头吸引,你带他登高望远,他却一路光想踩蚂蚁,你领他欣赏园林之美,他却只顾着拣枯树枝当武器打仗,,,而青年时候呢,就象《挪威的森林》里写的:“对那时的我来说,风景那玩艺儿是无所谓的。坦率的说,那时心里想的,只是我自己,只是身旁相伴而行的一个漂亮姑娘,只是我与她的关系,而后又转回我自己。在那个年龄,无论目睹什么感受什么还是思考什么,终归都像回飞镖一样转到自己手上。”——哈哈,就算男女有别,每读此都心有戚戚。或许人到中年,才能拂开眼前的面纱,敞开心胸,开始观察和欣赏自然之美吧。

东软的校园文化也是一道好玩的风景,每年数字艺术系的学生们在马路上的涂鸦:


还有毕业季节的留言,让人回想起学生时代,,,


4、石槽——大连市区里最后的小渔村

说起石槽,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在哪儿了,其实它就是紧挨着老虎滩东边的那一片小海湾,是一个小渔村,传说从前有一只恶虎来渔村里吃人,有个小伙子叫“石槽”,为救大家,跟老虎同归与尽了,老虎倒地就化成了“老虎滩”,村子就改名叫“石槽村”,海边的那几块大礁石就叫“老虎牙”,就是老虎被打掉了的牙。

这是退大潮,“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再后来,“老虎滩”就成了著名的“虎滩乐园”,大连旅游景点的代表,“石槽村”呢,它安静如昔,默默的潮起潮落。一片小小的沙滩有200来米长吧,不是星海那种人工细沙,是这种晶莹的小小碎石。

两侧的礁石群,曾经是大连最“富”的一片海,现在,后面已经成了大片的施工工地了。游人们也被拦住不让进入了。小小的渔船还有几只,退潮了,绣迹斑斑的铁锚横在了沙滩上。

时代的脚步终归不会永远绕你而过,随着滨海路的向东延长,这最后的小渔村也一个华丽的转身,变成了大连最“小资”的海滩。临海的“慢咖啡”和海鲜饭店建的很别致,有临海的大大的落地窗,旁边这家小店的招牌也很798吧。

总之,这里位置偏僻,游人稀少,清而爽,小而灵,安静,很安静。适合一个人发呆,两个人漫步。
5、渔人码头
“石槽”与“老虎滩”之间,沿着海边走,大约是公交车二、三站的距离吧,在这当中间的位置(还是靠老虎滩方向略近一点吧),改建自原先的小码头,现在有一片新的小景致——渔人码头。

远处就是老虎滩,那白色的建筑不知是什么,码头是真码头,船坞七八道,停了不少船。

游艇停在靠西的外面,还有不少大、小渔船停在里面。

一丝风都没有的时候,码头就象一湾静湖。

大渔船上都在晒这种鱼,大连人管它叫“兔子鱼”,因为它只有晒干了才好吃,有一道老大连菜就是“海兔子鱼干拌白菜心”,多放蒜!

岸上的建筑是北美风格,环绕码头象一个童话小镇,有麦当劳、咖啡屋、酒吧,,,,,,

第一次来时,这里美的有点让我觉得不真实。大连的海在我心中,有时是粗颲不羁的大叔,有时是安静阳光的少年,突然乔装成一位淑女,让我有点不适哈,呵呵,这里已经是大连旅游“小资路线”必走的一站了,很适合豆瓣青年们来吹吹海风的。
5、海港 大连港也算是一个特色吧。船、吊、现代化与大自然。

这是15库的后面。年轻人很喜欢的地方。
还有一处就是钻石湾。也可以看到这种水天高楼一线的远景。

附近还有大船与龙门吊。


6渤海海冰
大连的海,最有特色就在于它是“两海相交”,渤海、黄海风格不同,在大连狭长的陆地两侧,分别吸引着你。
渤海的平静浅滩,每年都会形成或长或窄的海冰带,有时候温度低,会绵延几里,走在上面,会有象是正在南极大陆的感觉。
2012年的最后一天,夏家河子海边。



2016年:



冻的平的地方,是可以滑冰玩儿的。

7. 星海
象星海湾这样的大连的海,虽然就在家门口,但在夏天它是属于游客们的,冬天,才属于我们自己。
属于钓鱼的男人们,属于冬游的老人们,属于散步的情人们,属于永远着迷于玩沙子的孩子们。

我们还会经常去那里放风筝。

要是来一场“寒潮“,北风吹过,天蓝水清。才是最美的时候。




每年的元旦,都喜欢到海边走走,一年的烦恼好象就都散了,不值一提。




谁画出这天地
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
又给我们惊喜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许巍<旅行>
——这是喜欢的一首歌,喜欢的一段词。有时候,我也会在心底轻轻地,同样地问。
8.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是从前,日本人起的名字。后来改成鲁迅公园,再后来,又改成平淡无奇的植物园。其实这小小的公园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只是倚山傍水,有几分清秀。南山公园本最贴切,我就一直这样叫它了。

四月的周末,这里总是很多人来看樱花。但要来得正是时候并不容易,最美的时候,是提前几分,最好是一场小雨之后。

要春风料峭,要细雨霏霏。
要乍暖还寒的天气,要游客寥寥,只有几个贪钓的人。
山还是乌的,老槐树们懒懒地不肯醒,先翠了的是杨和柳,还有红红黄黄粉粉白白的花姑娘。

花儿枝儿本也是平常,临了水就好看了,衬的颜色更鲜明。本来就娇柔的小野樱花,又被斜风细雨欺负了,落了一地让人怜。



不远处,父子两个在泥泞的小山坡上打闹,原本清淡的一幅山水画,突然被调皮的孩子跑过来一把揉碎了。
9、大西山上 看 跨海大桥


“西山览胜” 是市区内的海拔最高的山了。
站的高,看的远。
这几张照片是还没有通车的时候,在西大山上照的。

2015年10月,南滨大道通车了。人也可以走,车也可以行,全长8里,上下两层,看海,看岸,都别有风情。
10、 龙头山


最后这个,是完全私人的怀旧了,小时候家门前的海。

那时候生活在大连的东边,长大后生活在大连的西边。
从海的这一边,到海的那一边。
真是感谢这样被大海环抱的地方。
大连,就象一颗小小的椭圆宝石,映着碧海的蓝,闪耀着她的每一处光华。
(这小结的文字是大约四、五年前写的,照片拍在更早的时间。今天回头看,有几处地方已经变化,东软校园里那个“百草园”已经没了,盖起了新宿舍,石槽海边开发了很高级的新楼盘“琥珀湾”,,,,,,我的文字好像也有了一点点“老化”,自己觉得越来越平淡了。这几年还继续喜欢在海边溜达,上面的很多地方还是会反复去,拍了一些新照片,但这篇文章就还是保持原样吧。可以回想起几年前的老手机、老时光。)
王小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开学彩排 (2人喜欢)
- 登山遇鹿 (4人喜欢)
- 《空中浩劫》(16-3) 747相撞造成航空史上最大规模空难 (1人喜欢)
- 除夕的雪 (2人喜欢)
- 过年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