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如何实践?看台湾美感细胞「教科书再造计划」最新设计

关于美感细胞团队的「教科书再造计划」:12760个小时,这是团队计算出来,每个台湾小孩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需要和教科书相处的最低时间(相当于6000部电影、3000趟美术馆)。
相较于广建美术馆,重新设计教科书可以产生的浏览时数是孩子们去美术馆的数百倍,因此,来自台湾的美感细胞团队希望从教科书出发,让课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达,而是能够在兼具美感的熏陶下,从小给孩子一个多元的美的环境,借此影响未来整个世代人的美感与竞争力。
目前,美感细胞的教科书再造计划已推动快六年了,从9个学生的一个班级开始,到现在至少有数十万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到美感教科书计划的影响,课本的印制标准规格也逐步放宽,设计费用也在2019年正式纳入了课本计价的公式,这一切都是因为团队在背后的努力。今天,我们主要就要来和大家分享美感细胞团队的最新作品 - 新北国中 2020 品德教育联络簿设计。
前期规划与设定

这次设计在前期主题的设定上,试图站在年龄13-15岁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现今孩子在意、喜欢的事情。最后决定将设计主轴围绕在「生活的观察、思考与进化」方面,依据初一、初二、初三不同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心境状态分为3个主题,并将其重新诠释于封面插画上,以展现初中生在不同阶段的生活观察与思考进化。
风格设定上,采用简化后的线条插画风格,来使联络簿的整体视觉有更干净舒服的呈现,不至于喧宾夺主忽略了联络簿「品德教育」的目的,但却又能恰到好处的展现视觉的魅力。(插画也具有增加「亲切感」的作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初一封面主题:直觉思考

从小学到初中,这是孩子身份上的一次转变。面对完全陌生的人、事与环境,孩子需要了解自己、与自己对话,并将思考付诸于言语与行动中。
初二封面主题:多元思考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外貌(许多的情窦初开都在此时发生),也有了制服与服装仪容检查。面对一连串的制度与自我的成长,需要我们聆听他人的声音,开启多元的视角与思考,并在观察多元面向后,建构层次丰富的生活面貌。
初三封面主题:思考内敛

插画设计以「思考拟人化」的形式创作,表达孩子将接收到的内容,在脑中进行无数小剧场后,内化成为自己的想法,并在沉淀过后,往下一个阶段(高中)迈进!

另外,在这次的新北国中联络簿设计当中,团队也规划了每月一篇的「价值思辨」选文,利用虚拟情境帮助孩子重新检视原则的界定,借由孩子的每一个选择,一步步厘清自己对某些事情的原则,让品德跃然于日常的思辨与实践当中。(EX:四月的选文 - 泥巴滩的选择,引导孩子共同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都是选择性的良善?)

偶尔穿插生活化的「法律知识」案例,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与认知,学会保护自己、尊重他人。




美感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从小潜移默化的培养,以让孩子具备灵活的思维与眼光。这让笔者想到去年曾拜访的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在那能看见古人如何借由房屋格局的规划、抒怀于花草树木的典雅景致,来对孩子起到「无声教育」的作用,这刚好也与笔者的育儿观念有些类似,重视居家空间与环境的「无声教育」,培养孩子的美感与资源合理使用,和今日谈到的美感教育计划,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上都是以美感培养为目的!(之后会再分享美感细胞团队今年的新计划:从教课书走向教育环境的打造。)
来源:「美感细胞 - 教科书再造计划」脸书粉丝专页
内容由 DESIGN EYES 编辑撰写,图片版权归原设计师,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
© 本文版权归 Pinkie Le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