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们的非另类生活
(10多年前的一篇旧稿,至少我是肯为一个话题跑很多人的那种记者)
“我没有时间串亲戚,也没时间和朋友聚会。”我吃西红柿说。传说中,网络文学新“四驾马车”的年收入都已经过百万了,但我吃西红柿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他说,这个问题太敏感,还是算了吧。
倒是血红比较痛快,他站在上海某个公寓的阳台上接手机,这样能听得更清楚一点,对于收入情况,他说:“和人们传说的差不多吧。”
他们是一帮让网友羡慕的人,甚至唐家三少身高是多少,都成了网友们关注的话题,他们在BBS上发帖竞猜,乐此不疲。很少有人知道,唐家三少当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官网的制作,那时他还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回想曾经的日子,从早晨8点一直干到凌晨1点,工作一天休息一天,他认为,那是他这辈子最累的一段时光,比今天当网络作家还累。
然而,他们只是网络创作冰山上的一角,他们背后,是100万以上的网络作家。中国网络文学永远不可能回到1999年了,那时在网上能把中文使用到没有病句的就不多,如果还能顺便开开玩笑,那么你就是“人才”了。
网络文学义无反顾地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奔驰,但商业与文学本身,有时是存在着冲突的。商业化并不永远能将一个人的真实价值体现出来,在创作与经营之间,善于协调的人才能成功。这中间,有时是无法靠合理来解释的。
单调的网络作家生活
在今天,成功的网络作家的收入很高,但只属于凤毛麟角,但它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我吃西红柿每天要写8000字,算是比较慢的了,总有写不出来的时候,那种痛苦是无法形容的,但,必须坚持。
“每天写8个小时,构思用2个小时,写作4个小时,此外,你还要在网上看点东西。”对于我吃西红柿来说,最难的是进入状态,有的时候需要2个小时才能做到这一点。起点中文网对作者更新没有硬性要求,但读者在等待,中断一天就意味着人气会迅速低落,这是对网络作家最大的惩罚。
最多的一天,我吃西红柿写了2万字。
唐家三少长得高大帅气,但他的网络生活并不浪漫,没有网恋,甚至很少使用QQ等聊天工具,他一天写9000-10000字,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他总是先留一些存稿,写不下去的时候,就用存稿来抵挡一阵。
最神奇的是血红,他最多的一天写了7-8万字,那是24小时不停歇的写作,最多时,他一小时可以写7500字,他觉得,自己永远都有可写的东西。和“我吃西红柿”和唐家三少一样,他也是理科生,但从小语文很好,高考时是湖南吉首市的状元,而我吃西红柿与唐家三少在网络写作之前,都没发现自己有写作的才华,自我评价中学语文成绩“一般”。
作家陈村曾经一度被人们称作是“网络作家”,但他本人并不认同这一点,他不是每天写作,即使是写长篇小说,也不过每天2千字,那“还是写得比较快的时候”,最高纪录是一天一万字,但“那是非常非常偶然的现象”,一部长篇写2年是很正常的现象。
面对网络作家的百万年收入,陈村说:“这个没办法,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对人类贡献多大,但收入未必比得上一个拳王。”
水下的部分
虽然网络文学作者的顶端是辉煌的,但这并不能真正反映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全貌。
网络文学创作大体分三个层面,上层的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这在100万人以上的作家团队中,只占很小的份额。据作家郝晓辉推测,只有不足1千人。
为了赚到这个相对体面的收入,作家不得不更多地向商业化妥协。比如选择一些刺激性的题材,包括在写作上增加刺激性的内容,由于许多网络作家个人生活并不丰富,情爱往往占了创作重要部分,大概90%的现实类网络创作中以此为主要内容。
在内容中“加料”之外,还要采取一些讨好网友的手法,比如加入与情节无关的时尚语言等,或加强悬念的设置等。一般来说,网友喜欢的题材是相对固定的,比如都市、情爱、玄幻等,作家一般不会过多偏离这一轴心,否则要冒比较大的风险。
对于成熟的网络写手来说,对网络编辑的手法也会认真研究,比如网络编辑推荐了这本书,而没推荐那一本,这其中暗示的意义往往会对作者产生很大影响。毕竟,编辑推荐后,图书的点击率会大大上升。
第二个层面,基本月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这些网络作家只能业余写作,但也有专业写作的,那么,他们将不得不面对入不敷出的艰难生活。这些作家相对较多,写作更多地是出于一种爱好,但也有很多希望一夜成功,但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严格来说,这些作家的作品未必差,但随着网络作家越来越多,网络文学样式基本被写尽了,作家再像当年那样出奇制胜的可能性不大,读者也不会特别认可。随着分众效应的体现,网络文学整体的盘子还不大,这么多作者从中分一杯羹,这样创作质量也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在运气。
第三个层面,基本没有月收入,遗憾的是,其中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荆棘场上的散步》等,但淹没在网络文学海量的创作中,没有取得其应有的影响。
创作队伍的空前庞大,阵营分化也越来越清晰,一种可称是“求道派”,追求写自己的东西,不在乎是否成功,另一种可称是“求胜派”,较多研究读者、编辑心理,以求迅速成功。
刷点击的人们
由于网络作者数量庞大,渐渐推动了一个新的行业:刷点击。
这些人多是IT技术高手,他们可以驱动“肉鸡”来增加点击率。竞报记者采访了曾经从事过此项业务的“阿呆”(网名),他原本是一名黑客,在一家大型网站从事系统管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网络作家朋友让他帮助刷点击,要求在一周内完成10万,报酬1千元。
第二天,阿呆就帮助完成了6万点击量,网络作家朋友吓得连忙让他改变策略,要求每天均衡增加点击量。
从技术角度看,刷点击很容易,而且对用户几乎不造成伤害。但通过刷来的点击量,网络作家可以和网络文学网站争取一份网络销售合同,即使是不太好的小说,也能获取收入。
各网络文学都在着力打击刷点击的行为,目前主流大网站基本都屏蔽了此行为,但中小网站由于技术实力不够,难以杜绝,据“阿呆”介绍,他最多时,一周可以接2-3个刷点击的活儿,这种工作相对轻松,而且风险小。
写不下去了怎么办
“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是因为想当作家,才成功的,多半是因为想写,所以才成了作家。”唐家三少说。
然而,几乎所有作家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即:有朝一日创造力衰减,写不了东西了,那将怎么办,所谓江郎才尽,这种恐惧往往会伴随作家的一生。像网络作家如此惊人的写作量,是不是同样存在这种情况?
唐家三少才28岁,对此想得很少,“到我年纪大了,我估计挣的也够了,此外,我家里条件还可以,能养活我”。到目前为止,1天1万字的生活还没让他感到厌倦。他几乎不需要生活,只要想象,这是网络文学给他的自由空间。
如今,他有足够的影响力,他想,实在不行,还能去当个编辑吧?
然而,唐家三少一直在学习,包括拿到上海社科院作家班的硕士,此前,他学过计算机,还学过法律,在刚刚举办的盛大文学和鲁迅研究院举办的网络作家培训中,他也参加了。
血红和我吃西红柿则选择了大量阅读,用血红的话说,仅杂志每月就要买1000-2000元,从科幻杂志到文学杂志,此外,他每月还在买书。吸引“我吃西红柿”的,则主要是历史类的书籍,因为“小说一看头就知道结尾了”,历史则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多种解读的可能,在神交古人的过程中,获取精神的愉悦。
100万网络作家在写,真正成功的,寥寥无几,这和大多数行业的情况都差不多,金字塔尖上的总是少数的几个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网络作家的某种共性:
1、 年轻时从没想过当作家,中学时语文成绩一般。
2、 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
3、 喜欢看网络文学,并从此走上创作道路。
4、 进入这一领域早的人,获得的收益最大。
5、 足够的幸运。
他们在写,人们在看。用陈村的话说:“也许他们有一天不行了,会有新的网络作家涌现出来,总之,网络文学永远会向前发展。”
唐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大天王为何“班味”浓 (2人喜欢)
- 《儒林外史》不是讽刺小说? (2人喜欢)
- 2024年,几本易被忽略的历史佳作 (16人喜欢)
- 凌家滩,一眼五千年 (2人喜欢)
- 重看路遥:无法从容的人生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