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廚俠傳
蜀山厨侠传
一.火爆腰花
月冷如霜,月柔如水,月硬如盘。
八月十五的秋风,如约的吹散了淡淡的浮云。
只留下一缕炊烟,慢慢的在月光中逝去。
红酒,黄菊,白饼。
老旧的露天土灶里,不时窜出鲜红耀眼的火苗,轻舔着漆黑的铁锅。
锅中菜油的泡沫已经逐渐散去,散发着难以名状的清香。
他左手轻抖,一阵雪花落下。
油香里多了几分花椒的诱惑,如同一只纤纤素手,抚上了赏月者的喉头。
却没有人去动那块闻酥园的退休师傅亲手烤制的,塞满了云南宣威的上等火腿和江津白糖的白饼。
因为他的左手又动了。
嗤啦~~~~~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
下锅十三铲。
酱油,
料酒,
泡椒葱节蒜片姜片
糖,
莴笋片
嗤啦~~~~~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
七铲收尾。
装盘。
“今天就这一个菜啊?”
“莫说那么多,几下吃,一年就这一个菜!”
“要不是他那个哥老倌,唉……算了,吃吃吃,一年才炒一回的火爆腰花儿。”
————————————————————————————————————————————————
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只见那条小路,在城市改造以后被改名为草堂巷。一番刚柔并济的拆迁工程以后,原有的老房子全都结束了历史使命,被市政工程和别墅式住宅区所代替。只有一家苍蝇馆子,原封不动的连房子带人留在了街口,成为了不和谐这个词的实例。
“老板儿!青椒肉丝,土豆丝,豌豆尖煎蛋汤,打两碗饭!”
午后一点半,不该吃饭的时间。
浣花中学的校服,不该出现的人物。
隔桌而坐,各自摆弄着手机,另一只手却还牵着,正该如此的年纪。
“你两个又逃学嗦?”
“啥子逃学哦,哪个喊你这儿天到黑那么多人嘛。几下弄,吃了还要去上课。”
老板约莫三十岁不到,蓬头散发睡眼惺忪。他慢慢站起身来朝堂内走去,油腻腻的围裙便耷拉在那圆滚的肚皮上,活像一只被人立起来强行挪动的木质啤酒桶。
他进了厨房半分钟后,整个店堂便被阵阵香味所充斥。
又过几分钟,那只啤酒桶端着一个大盘子走出来,往两个小情侣面前一放,只见两菜一汤两碗饭,外加一碟红油拌泡菜。
“那么快啊?”女孩笑着,依然是望着对面。
“你两个七天七样菜谱,背都背到了。几下吃,吃了我要收了睡瞌睡。”
“老板儿!炒个鱼香肉丝,弄碗粉丝汤,再拿瓶泸窖!”不知何时,店堂里多了个客人。
“泸窖只有大瓶哦。”
老板上下打量着这个名副其实的不速之客。黑脸,络腮胡,五大三粗,声如打桩机,活脱脱一个张飞转世,却又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双肩小书包。
没见过的面孔。
“那就拿大瓶嘛!对了,再炒个火爆腰花儿!”
老板一愣,道:“没得腰花儿。”
“没得腰花儿你厨房头咋个有腰子气气?还是鲜腰子!”
“那个是切腰子的菜刀没洗。”
“你喝老子不懂嗦,你这儿就三把菜刀,一把切的土豆儿,一把切的肉丝,还有一把刚才切的葱姜蒜。有菜不卖,你娃装怪!”
“个人翻菜谱,我们这儿没得腰花儿卖!”
“你厨房头明明有腰子!”
“老子腰子不卖的!”老板双手叉腰。
“老子今天偏要吃!”转世张飞摩拳擦掌。
“老子不弄,你娃吃毛!”老板转过身去,走到收银台后面一屁股坐下。
一旁的小情侣手里筷子不停,眼珠子却已经从对面转到了这边厢。
倒是那学生妹先前把饭赶了一半到学生哥碗里,所以吃得比较快,放下筷子喝了半碗汤,才轻声细语的对那转世张飞道:“你这个人咋那么不讲道理哦,人家说了没得就算了嘛。非要吃,硬是生下来没吃过腰花儿嗦!”
这一说不打紧,倒把那张飞激得面红筋涨,发作起来。
只见他从外套里的衣兜内掏出一件黄澄澄的事物,啪的往收银台上一拍,大吼一声:“火爆腰花儿!老子要破你的厨!”
——————————————————————————————————————————————————————————————————————————————————————————
“老龙令”,伙食界的象征之一。
“老龙食堂”是中国最高食府之一。在五大食府中,“南赤柱”“北老龙”便是在南北方美食界独领风骚的两大重镇。
相传昔年老龙食堂的创始人龙婆婆,孤身远赴东瀛,以一手“降龙十八炒”力战东瀛三大“料理铁人”,最后将流失海外多年的“逆玉中华锅”成功带回北京,交还给中国厨艺学院。为表此功绩,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下令打造一柄纯金所制的“金龙菜刀”,并亲自在上面刻下“人民英雄”四个大字,赠与龙婆婆。从此,老龙食堂也成为了中国的美食五绝之一。
而老龙令,便是龙婆婆晚年为美食界定下的一桩规矩。
七十二枚老龙令,分发给了七十二名当时最优秀的厨师。其中厨界泰斗和后起之秀各三十六人。以美食五绝掌勺人连同中南海机关食堂主任组成的委员会,来为这七十二人的手艺品评排位。而这七十二位老龙令持有者,则有义务随时接受同行的挑战,输了便要交出令牌。七十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比试,若排名靠后者胜过了靠前者,便可以交换令牌,夺走输家的排名。
这种比试,被称为“破厨”,其宗旨便是为了促进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断自强更新。
———————————————————————————————————————————————————————————————————————————————————————————
老板狠狠盯着那收银台上的老龙令,已经咽了很多次口水。
古朴的松木令牌,四边滚金,长两把宽一把厚二指,以桥牌字体刻着“二十三”的字样,
一旁吃完饭的学生哥,喝完了剩下的半盆汤,掏出手机拨了一个号。未几,电话通了。
“爸,我在吃饭,快点儿过来,有人要在这儿破厨!”说完随即挂了电话,一副等看戏的表情望着老板和转世张飞。
老板这才回过神来,却是阴着一张脸道:“哪个喊你打电话的?老子还没答应!”
“老子又不是要你答应!”转世张飞打断他。“你又不是这儿掌勺的!闹铲铲啊闹!”
老板忽地脸色大变,吼道:“不是我是哪个?几下给老子爬!老子要收摊子了!”
“老子今天硬要破你的厨!拿这块牌子赌你的店子!”转世张飞猛地抓起老龙令,又狠狠的拍在收银台上,只不过这次是扣过来的,露出了令牌背后那颗呲牙咧嘴的金龙头。
老板虎躯一震,看看那令牌,又看看转世张飞,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抓了张椅子慢慢坐下,偷偷瞟了眼厨房的方向,随即又望着地面,摇头叹气。再看那表情,竟像是要哭出来了。
令牌反扣,便是代表不得拒战的“破厨局”,虽不赌生死,却也是要押上半辈子攒下的名声。
半晌,老板有气无力的道:“哥子,你就给个方便嘛。我们这儿真的没得腰花儿,我真的不能给你破厨。”说到后半,已经是带了点儿哭腔。
这倒是把那转世张飞弄得一愣一愣,旁边看热闹的小情侣也是摸不着头脑。
转世张飞举起那蒲扇似的大手,摸了摸脑袋,道:“我知道你没法跟我破厨……你那双手,菜刀都拿不稳。”张飞的语气,似乎平静了一些。
老板却把脑袋垂得更低了。
“哪个要破厨哦?”
门外走进来三个中年人。一个在前,两个在后。为首的衬衣西裤,背着手提着一个公文包,满脸寻看热闹的表情,应是刚才喊话的人。
另两个,一个戴着眼镜,捧着一本不知道什么书,嘴里一面嘀咕一面不住点头。而另一个居然是和尚打扮。
“爸,是他,他有老龙令。”一旁吃饭的学生仔跳起来,指着收银台,满脸等看热闹的兴奋劲跟为首的中年人倒是如出一辙。跟他同来的学生妹则躲在他身后,大方地说了一句“叔叔好”,眼睛却盯着那个和尚。
中年人看了眼收银台,眉头一皱,走过去把令牌翻过来看了看,道:“二十三,你是重庆“临江阁”的骆三刀……”
中年人把令牌还给那个骆三刀,然后把公文包交给他儿子,这才又回头道:“你好,我是成都市餐饮文化管理局的马石图,我和那边那两位,来给你和这儿的大厨当裁判。”
一.火爆腰花
月冷如霜,月柔如水,月硬如盘。
八月十五的秋风,如约的吹散了淡淡的浮云。
只留下一缕炊烟,慢慢的在月光中逝去。
红酒,黄菊,白饼。
老旧的露天土灶里,不时窜出鲜红耀眼的火苗,轻舔着漆黑的铁锅。
锅中菜油的泡沫已经逐渐散去,散发着难以名状的清香。
他左手轻抖,一阵雪花落下。
油香里多了几分花椒的诱惑,如同一只纤纤素手,抚上了赏月者的喉头。
却没有人去动那块闻酥园的退休师傅亲手烤制的,塞满了云南宣威的上等火腿和江津白糖的白饼。
因为他的左手又动了。
嗤啦~~~~~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
下锅十三铲。
酱油,
料酒,
泡椒葱节蒜片姜片
糖,
莴笋片
嗤啦~~~~~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刷拉
七铲收尾。
装盘。
“今天就这一个菜啊?”
“莫说那么多,几下吃,一年就这一个菜!”
“要不是他那个哥老倌,唉……算了,吃吃吃,一年才炒一回的火爆腰花儿。”
————————————————————————————————————————————————
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只见那条小路,在城市改造以后被改名为草堂巷。一番刚柔并济的拆迁工程以后,原有的老房子全都结束了历史使命,被市政工程和别墅式住宅区所代替。只有一家苍蝇馆子,原封不动的连房子带人留在了街口,成为了不和谐这个词的实例。
“老板儿!青椒肉丝,土豆丝,豌豆尖煎蛋汤,打两碗饭!”
午后一点半,不该吃饭的时间。
浣花中学的校服,不该出现的人物。
隔桌而坐,各自摆弄着手机,另一只手却还牵着,正该如此的年纪。
“你两个又逃学嗦?”
“啥子逃学哦,哪个喊你这儿天到黑那么多人嘛。几下弄,吃了还要去上课。”
老板约莫三十岁不到,蓬头散发睡眼惺忪。他慢慢站起身来朝堂内走去,油腻腻的围裙便耷拉在那圆滚的肚皮上,活像一只被人立起来强行挪动的木质啤酒桶。
他进了厨房半分钟后,整个店堂便被阵阵香味所充斥。
又过几分钟,那只啤酒桶端着一个大盘子走出来,往两个小情侣面前一放,只见两菜一汤两碗饭,外加一碟红油拌泡菜。
“那么快啊?”女孩笑着,依然是望着对面。
“你两个七天七样菜谱,背都背到了。几下吃,吃了我要收了睡瞌睡。”
“老板儿!炒个鱼香肉丝,弄碗粉丝汤,再拿瓶泸窖!”不知何时,店堂里多了个客人。
“泸窖只有大瓶哦。”
老板上下打量着这个名副其实的不速之客。黑脸,络腮胡,五大三粗,声如打桩机,活脱脱一个张飞转世,却又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双肩小书包。
没见过的面孔。
“那就拿大瓶嘛!对了,再炒个火爆腰花儿!”
老板一愣,道:“没得腰花儿。”
“没得腰花儿你厨房头咋个有腰子气气?还是鲜腰子!”
“那个是切腰子的菜刀没洗。”
“你喝老子不懂嗦,你这儿就三把菜刀,一把切的土豆儿,一把切的肉丝,还有一把刚才切的葱姜蒜。有菜不卖,你娃装怪!”
“个人翻菜谱,我们这儿没得腰花儿卖!”
“你厨房头明明有腰子!”
“老子腰子不卖的!”老板双手叉腰。
“老子今天偏要吃!”转世张飞摩拳擦掌。
“老子不弄,你娃吃毛!”老板转过身去,走到收银台后面一屁股坐下。
一旁的小情侣手里筷子不停,眼珠子却已经从对面转到了这边厢。
倒是那学生妹先前把饭赶了一半到学生哥碗里,所以吃得比较快,放下筷子喝了半碗汤,才轻声细语的对那转世张飞道:“你这个人咋那么不讲道理哦,人家说了没得就算了嘛。非要吃,硬是生下来没吃过腰花儿嗦!”
这一说不打紧,倒把那张飞激得面红筋涨,发作起来。
只见他从外套里的衣兜内掏出一件黄澄澄的事物,啪的往收银台上一拍,大吼一声:“火爆腰花儿!老子要破你的厨!”
——————————————————————————————————————————————————————————————————————————————————————————
“老龙令”,伙食界的象征之一。
“老龙食堂”是中国最高食府之一。在五大食府中,“南赤柱”“北老龙”便是在南北方美食界独领风骚的两大重镇。
相传昔年老龙食堂的创始人龙婆婆,孤身远赴东瀛,以一手“降龙十八炒”力战东瀛三大“料理铁人”,最后将流失海外多年的“逆玉中华锅”成功带回北京,交还给中国厨艺学院。为表此功绩,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下令打造一柄纯金所制的“金龙菜刀”,并亲自在上面刻下“人民英雄”四个大字,赠与龙婆婆。从此,老龙食堂也成为了中国的美食五绝之一。
而老龙令,便是龙婆婆晚年为美食界定下的一桩规矩。
七十二枚老龙令,分发给了七十二名当时最优秀的厨师。其中厨界泰斗和后起之秀各三十六人。以美食五绝掌勺人连同中南海机关食堂主任组成的委员会,来为这七十二人的手艺品评排位。而这七十二位老龙令持有者,则有义务随时接受同行的挑战,输了便要交出令牌。七十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比试,若排名靠后者胜过了靠前者,便可以交换令牌,夺走输家的排名。
这种比试,被称为“破厨”,其宗旨便是为了促进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断自强更新。
———————————————————————————————————————————————————————————————————————————————————————————
老板狠狠盯着那收银台上的老龙令,已经咽了很多次口水。
古朴的松木令牌,四边滚金,长两把宽一把厚二指,以桥牌字体刻着“二十三”的字样,
一旁吃完饭的学生哥,喝完了剩下的半盆汤,掏出手机拨了一个号。未几,电话通了。
“爸,我在吃饭,快点儿过来,有人要在这儿破厨!”说完随即挂了电话,一副等看戏的表情望着老板和转世张飞。
老板这才回过神来,却是阴着一张脸道:“哪个喊你打电话的?老子还没答应!”
“老子又不是要你答应!”转世张飞打断他。“你又不是这儿掌勺的!闹铲铲啊闹!”
老板忽地脸色大变,吼道:“不是我是哪个?几下给老子爬!老子要收摊子了!”
“老子今天硬要破你的厨!拿这块牌子赌你的店子!”转世张飞猛地抓起老龙令,又狠狠的拍在收银台上,只不过这次是扣过来的,露出了令牌背后那颗呲牙咧嘴的金龙头。
老板虎躯一震,看看那令牌,又看看转世张飞,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抓了张椅子慢慢坐下,偷偷瞟了眼厨房的方向,随即又望着地面,摇头叹气。再看那表情,竟像是要哭出来了。
令牌反扣,便是代表不得拒战的“破厨局”,虽不赌生死,却也是要押上半辈子攒下的名声。
半晌,老板有气无力的道:“哥子,你就给个方便嘛。我们这儿真的没得腰花儿,我真的不能给你破厨。”说到后半,已经是带了点儿哭腔。
这倒是把那转世张飞弄得一愣一愣,旁边看热闹的小情侣也是摸不着头脑。
转世张飞举起那蒲扇似的大手,摸了摸脑袋,道:“我知道你没法跟我破厨……你那双手,菜刀都拿不稳。”张飞的语气,似乎平静了一些。
老板却把脑袋垂得更低了。
“哪个要破厨哦?”
门外走进来三个中年人。一个在前,两个在后。为首的衬衣西裤,背着手提着一个公文包,满脸寻看热闹的表情,应是刚才喊话的人。
另两个,一个戴着眼镜,捧着一本不知道什么书,嘴里一面嘀咕一面不住点头。而另一个居然是和尚打扮。
“爸,是他,他有老龙令。”一旁吃饭的学生仔跳起来,指着收银台,满脸等看热闹的兴奋劲跟为首的中年人倒是如出一辙。跟他同来的学生妹则躲在他身后,大方地说了一句“叔叔好”,眼睛却盯着那个和尚。
中年人看了眼收银台,眉头一皱,走过去把令牌翻过来看了看,道:“二十三,你是重庆“临江阁”的骆三刀……”
中年人把令牌还给那个骆三刀,然后把公文包交给他儿子,这才又回头道:“你好,我是成都市餐饮文化管理局的马石图,我和那边那两位,来给你和这儿的大厨当裁判。”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