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生活22】慢一点,再慢一点
2019年和2020年我分别许了两个对自己的期望。
19年的期望是希望能够在感情和精神上都能够更独立,这点在19年的来来往往起起落落中实现了。
20年的期望是,希望自己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稳一点,再稳一点,准一点,再准一点——第一个对自己的要求,好像在这疫情下被给予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成全。
原来慢一点的感觉,就像是胸腔里,容得下这样一圈儿空气,让胸膛直立着的感觉,有三分舒畅,一分笃定,四分感恩。
如果说19年的”独立“期待中,有着自己对爱情的体会和实践:不再害怕去失去这个喜欢的、牵挂的人;能够选择去将这个人的存在从生活中抹去,也能够选择这个人以他的方式存在在于生活中;他的来去和行为,虽然会使情绪产生波动, 但是不会影响自己该做的事情该做的决定;
那么可以说20年的“慢一点”的想法里,也有着对爱情的体会和实践:在分歧发生之时,给自己和分歧之间,慢一步,留一丝空间,主动的去停那么一下,主动的去感受一下他的想法和立场——后来发现很多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话,好像不需要再说了,分歧也在“他也是对的”这样的感受中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过去时;
在胸口里充满爱意和温柔的时候,给自己和浪漫间,也主动的去慢一步,留一丝空间——后来发现其实爱的表达,也并不在于那一时,也不在于那动人的请话说了还是没说;
产生误会的时候,也给自己和误会之间,慢一步,留一丝空间,主动的去停一下,心里不想着要辩解或挣脱那误会——后来发觉,好像误会也并不是一定需要解释的,那明明以往想要极力挣脱缠在身上的枷锁、证明自己的对错的奋力带来的窒息感受,也多了一圈儿空气,舒服了很多。
尽管这些感受和发现,对我来说,都是如此的新和陌生,但不用去想也知道是宝贵的。
也正是恰巧之间,Miss Power友邻,近来发了这样一段广播:
“强烈的感情,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可能变得灼热到难以承受。这并不是能令任何人,任何事,都安定舒服,自然发展的感觉。 越是强烈热情的人,或许越要练习淡然,练习喝茶,练习无所事事,练习许多感情让它自然地来去,消散于“空”之中。就这样,自己缓缓沉静下来,安顿自己 。”
“安顿自己”,四个字看在眼里,心里却仿佛被一道光照着。
有慢下来的心愿,是看啦啦姐的微信公众号Just Fun2017年初写的那篇《漫不经心 #迷人系列2》产生的。
啦啦姐从Jane Birkin和她的筐,写到Tilda Swinton的法式,写到她和她朋友的对话:
“她小时候阴差阳错的改了户口,结果跟自己大三四岁的一起读书到大学,从初潮到初恋一直在”赶进度”,整个青春期都是懵懂着急。她始终对抗的是那个“焦虑的自己”。我从小学六年级到考上大学,始终处在一种古怪的家庭关系里,远处影影绰绰的立着一个跟自己妈妈正相反的女人,对标的落差使我漠视所有常规的、正常的、元荣的东西。但,在身体力行的叛逆中埋下了定时炸弹——一个普通女孩儿的安全感。宰相着所有冒险的、神秘的、禁忌的诱惑靠近的过程里,其实自己是紧张的。我就在对抗着“紧张的自己”。
所以可以想象,“漫不经心”是我多么想要拥有的特质,这么多年了。”
那一瞬间,心里被拨动的那根琴弦:哦,原来有一个词,叫做“漫不经心”。
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陌生,却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仿佛磁铁一般的,被牢牢的抓住,忍不住去猜测,“漫不经心”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感受呢?
人,可以漫不经心吗?怎么能够漫不经心呢?怎么才能漫不经心呢?
太陌生的概念了。
我昨天还同Yimi妹子闲聊的时候说,“很多人无法了解我对购物,更小范围的说,买衣服的热爱。一方面是,大多数人感受不到我在触摸面料,发现好设计好剪裁的那种,我身体上切切实实会产生的汗毛力气身心舒畅的感受;另外一方面,是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件事,对我来说,做起来只有喜悦和快乐、而没有压力和要求的。”
妹子哈哈大笑,表示理解。
从小学12年钢琴,哭着打着练出来的,12年没有一天是不练琴的,除了病的起不来床,只要是能下床吃饭,就是要练琴的;也因为练琴,从小没有在别人家过过夜,就连过年过节回大家过年,也是要早上练了琴才能出门,大年初一晚上回家练了琴——弦就这这么的绷着,一崩就是十二年。在后来成年了,喜欢唱歌也被带跑偏去学美声;明明是硬到一把骨头的体质,却一头扎进芭蕾第四年;喜欢衣服,就跑去服装学院零基础上课,每天上班10个小时,还逼自己在下班在工作室做衣服到凌晨两三点;被女朋友忽悠跑个步,就从痛恨跑步开始每日训练跑了一个半马又连着一个全马;喜欢家里美丽和舒服,在纽约全民居家的日子,上蹿下跳贴墙纸,锯木头做柜子做衣架……
我爱自己的无限精力,爱自己的认真和毫不肤浅的好奇,爱自己愿意尝试的勇气和不断精进的渴望……
然而。
然而,在这些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学习里,越来越清晰的,还有认识到这些尝试之前,所有的全力以赴,有一部分在于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的疑问,甚至有危险游走再不信任自己能够做好的边缘;
所有的全力以赴,都没有这么一丝一毫,那个“漫不经心”。
这个概念就是这么的陌生,同时也这么的充满着魔力,以至于2017年被种下这个让我愕然而铭记的种子后,三年后,成了年度对自己的一个期冀。
甚至好像在这个概念的影响下,觉得这个能够慢一步,“漫不经心”的期冀,好像也做到做不到,也没有100%的一定要了。
这些只留存在心里,在纽约孤独但精彩的生活里,留下了只有自己懂得并看见得痕迹和变化。
如果能够在纽约这个大都市,能够慢一步,不知道为什么,想到这儿,就会有一种欣慰的、暖的微笑。
真开心。

之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信件03】死灰和幻想|Ash and Fiction (1人喜欢)
- 【纽约生活47】有关深度对话、冥想和疼痛的记录 (3人喜欢)
- 【信件02】而爱|And Love (4人喜欢)
- 【纽约生活46】那些2024年长大的种子,和新的播种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