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螺:这一盘美味佳肴,我不信你不眼馋
趁我不在家的时候,我妈和我弟去刚干塘的水库里摸了大半桶的田螺回来(都不带上我,下次我偷偷去!哼~),真的极少见到这么大个的田螺了,大的有三指,最小的也有两指那么大。看着它们在桶里安静的呼吸,吐纳,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嗦螺、爆炒螺肉、田螺炒腌菜、小泥鳅烧田螺........(不行了,口水装不下了~)

回想上一次看到这种野生的田螺是什么时候呢?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吧?
小时候,每当放假,山里的孩子们总是能找到各种神奇的去处,上山下河,捉鱼摸虾,总之你是别想看到他们安安静静待着的,而摸田螺恰好是男孩女孩们都愿意去的一项活动。
夏天的傍晚,太阳慢慢落山了,闷热黏滞的空气也逐渐变凉爽,在外面浪了一整天的小屁孩们,带着一身的汗臭味,“扑通扑通”纷纷跳入小河里,准备洗去一天的燥热,希望晚上能清清爽爽的睡个好觉。
这时,在河底的淤泥里躲了一天酷暑的田螺们,也纷纷趁着傍晚的清凉出来活动觅食,它们静静的待在河底的石缝中、淤泥下,想趁着人们不注意,悄悄挪动着身子。然而,它们不知道的是,那些看似嬉笑打闹的小屁孩们,已经早早的盯上了它们,一个大意轻敌,就落入了“入侵者”的手中。
光靠河里摸的这几个小螺,肯定不能满足不知饥饱的小孩子,所以他们往往还会在清晨或者傍晚,趁着天凉去水田里多摸几个,凑成一盘,改善生活自然是美滋滋的。而这种时候,如果有幸碰上谁家的水库或者鱼塘干塘,那可真的是走大运了,塘底的淤泥里,肯定少不了这些“宝藏”,去一次必定是收货颇丰的(我妈和我弟就是趁着人家干塘去干了一票大的~)。

刚摸回来的田螺是很脏的,里面满满的都是淤泥和沙子,需要用清水漂上几天,每天换水,等它们把身体里面的泥沙都吐干净了,就可以开始“磨刀”了。
清洗田螺也是很麻烦的一个事情,因为生活在淤泥里,它们身上往往长满了青苔或者带着水草,需要用小刷子一个一个的,仔仔细细刷干净,然后再用力搓洗,比起洗小龙虾也是不遑多让的。
我爸做的爆炒田螺,是比较家常的,配料只放了姜、蒜、辣椒,家里的韭菜刚发芽,不然再加点韭菜应该是更完美的了。
程序也相对简单,姜蒜辣椒爆香,放田螺爆炒,加点水,再加入料酒、蚝油、生抽、老抽,然后盖锅煮几分钟之后加盐,再煮,最后调味之后加入蒜叶翻炒几下,留点汤汁,就可以起锅了。

看着这一大碗的螺肉,我的腮部肌肉已经按耐不住要开始动起来了,趁着他们没注意,赶紧夹起来一个!
当然,这么大的螺肉,嗦是嗦不出来的,但是,既然是嗦螺,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夹起来之后必须要来这么一口!“吸溜”一下,鲜美多汁的汤水瞬间随着肌肉的运动蹿进嘴里,砸吧一下,这一口,甚是满足!
嗦完之后,上牙签,挑出大块的螺肉,这吃起来可比夜市小摊上小拇指般大小的小田螺爽太多,一口咬下去,丰厚紧实的螺肉里面溢出带着特殊鲜香的汤汁(爱吃螺蛳粉的自行想象一下刚熬出来的,不臭的螺蛳汤味道~),配合着螺肉特有的弹牙口感和层次丰满的滋味。这时候,喝酒的人再砸上那么一口小酒~
啧啧啧~~我光是想想就觉得,生活怎么能这么美!

剩下的几个河蚌,我爹洗了爆炒出来,也是一道极美的下酒菜(我爹这一顿可是吃的爽了)。
今晚这一餐,我是吃的极是开心!回想小时候,物质不丰富,能偶尔搞一点鱼虾田螺改善生活,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一顿美味。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吃肉已经不成问题,出去之后自己也有经济实力,但是,再想像以前那样,吃上一顿新鲜健康,原汁原味的山间野味,却已经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机会了。
幸运的是,现在的我正过着我向往的生活。我是阿贞,我爱我的生活,爱我家乡的一切美好,乐意与大家分享。欢迎关注我的公号:不舍爱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