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與鼓
樹與鼓,簡化字看不出二者有何淵源,實則正體都從屬壴,讀若駐,說文解為「陳樂立而上見也」,凡樂器需托懸者,要植木安放,竪立者為虡,支撐鐘鼓,其橫木叫栒,承擔鍾磬,有的上面繪以金花,即鎛鱗,栒上再飾以大板為業,業上刻以崇牙,藉以懸挂,崇牙學名曰樅,參差有致。 陳列時於顛上望見崇牙、鎛麟之美麗 ,便是壴。竪起來纔能望見。
詩云:「虡業維樅,贲鼓維鏞。於論鼓鐘,於樂辟廱。」
壴,下面是食器的豆, 雜糧的豆早先叫菽,無涉。豆有腿,直立於案,故凡立之屬皆從豆。屮,特指具體的草,單數,假使普遍的草,寫作艸,泛泛而言也,就是今天草字的本字,簡化字表昧見了。草木萌發都是向上的,不會橫生,置於豆上,構成壴,孳乳而寖多,形成一系列壴族字。於是乎樹與鼓,大有關係。
樹是形聲字,最初形聲字很講究,以木為形符之外,其聲符為尌,段玉裁認竪與尌音義同,則不單表音,而又達意也。凡樹立之樹,樹木樹人,皆尌字之誤。籀文時本無木旁,都作尌,秦漢新訂一樹,專指植物。
无何樹亦橫遭簡化,曰树,則木旁更去不得,成对就不對了,百年樹人,請以木為本,小樹剪枝差可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