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
这本书从数学在网络信息技术方便的应用,浅谈了一下数学的美妙之处,一些复杂的模型,往往是很简单的数学原理的应用。要想搞明白这本书的细节,需要具备不错的数学基础和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知识,但如果没有,也是不妨碍从中收获一些东西的。
书里讲了很多当今互联网公司在实现一些功能上的原理,有些确实大开眼界。比如为何大家争相做浏览器,之前我是不明白的,我想不到做浏览器的收益在哪里。书中讲到,现在google和bing在搜索方面的技术是基本接近的,而google得到的搜索结果是要高出bing一些,这其中的差别就是google积累的用户数据(搜索词条、点击率)要大于bing很多,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搜索结果的排序进行优化,从而呈现出更符合用户的结果。为了缩短这方面的差距,bing采取了两种手段。其一是购买搜索数据,比如之前收购雅虎的数据,使其搜索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10%~20%;其二,通过IE浏览器获得用户在google上的搜索信息。
除了书本身所讲,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另外的几个问题。
1.超前教育。书中讲到,人的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长的,在初中高中需要花费500个小时来学习的内容,到了大学可能100个小时就学会了。这点我感受很深刻。我家河南是高考大省,近几年高考人数都在近百万人,高中压力尤其大,我曾经也是其中一员,朝五晚十学习做题,同一种题型练习了多次还是会犯错误,有一种蒙蒙的感觉。等到大学、到了后来读研,偶尔回头看过去的知识,也不是说那些变得简单,而是有种可以很快地掌握的感觉,学习新知识也是如此。有种顿悟后的感觉。再联想到现在很多孩子很小就要去读各种特长班,学习很多东西,小学生的书包我一个185的人都觉得有点沉,而他们在这里面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会忘掉,积累出来的优势,随着成长,到了大学基本上是消失殆尽的。书中作者的观点是应该增加小孩子的社会经验,这是让他们收益终生的,这种想法我很赞同。
2.继续教育。我从读研开始就在面临要不要读博的问题,我的博士师兄们,这两年找的工作还不错,他们本身做的也很好。到了现在,根据我自身的情况,暂时我是不会选择读博的。首先我认为读博不能是一种功利性的,不能仅仅由于找工作不错就选择继续,更多的应该是能在这方面做出点什么的心态。我目前还没有一个我很感兴趣的方向,在现在做的方向上,我也没有一个好的想法。一直以来我做的东西都是应用,在接受领域内新知识方面是不足的,导致我看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此外,我认为我当下的学习环境也并不利于支撑我一个想要的博士生涯,这种感觉,可能一些和我同龄的硕士或者博士是有深刻体验的。总结一下就是,6分在自己离天才距离太远,4分在于环境吧。
本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了好了好几个问题,结果现在总结的时候就想不起来了。书之后应该还会再读一遍。里面有一些学过的数学知识,有点忘了,这次阅读中没有搞明白。另外书中数学公式或者举例的问题描述上可能是有些错误的,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善用搜索,网上有人po出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