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手记之为什么中国的创意广告那么少?
本质上是因为创意广告的生产效率和营销效率都太低,商业的本质总是驱动着资源向更有效率的地方流动,所以为了创意而买单的品牌越来越少。
B站的《后浪》营销余波未尽,爆款又成为营销热词。这两天我随便问了身边几个人,你们叫得上名字的第一个营销爆款是什么?结果90%的回答是:逃离北上广。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话题开始。2016年,新世相策划了一个活动,在公众号上号召自己的粉丝逃离北上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果触发了铺天盖地的转发。直到现在,它依然被视为社交传播时代最成功的事件营销。
逃离北上广最牛逼的地方是,它定义了这个时代的事件营销,也成了一杆标尺。从那以后,所谓成功的营销,就是要像逃离北上广一样,不花钱或是花一点点钱,主要靠着好创意打动用户,并且调动用户来主动分享——这个就被称之为“爆款”。
两年前,我刚入营销这行的时候,被告知爆款是所有老板的终极梦想——“不花一分钱,刷爆朋友圈”。后来我感觉,只要能做出爆款,老板是愿意多花点钱的。然无卵,现状是,越来越多的公司,花钱也做不出这种爆款。
所以借这个话题,写下第一篇社畜手记,谈谈做爆款为什么那么难。
爆款、自分享都是社交传播时代的产物。
我们也是最近几年才进入了社交传播时代,即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全面转向了各大社交平台。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到处都是信息茧房。如果你想把一个品牌信息传播给所有人,需要付出比过去大得多的代价。
因此,“爆款”成为了营销最大的命题。爆款的本质,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去突破信息茧房,扩散品牌信息。而减少成本的最好手段,可能就是用足够好的创意,撬动用户分享,形成朋友圈的裂变刷屏。
难吗?好的创意是很难。但,这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什么?
我在喜马拉雅工作的两年里,唯一一个算得上是爆款的传播,是2018年做的李银河隔空回信王小波事件。在几乎没有花预算的情况下,连续3天高悬在微博话题榜和知乎热榜上,还有层出不穷的微信10w+和媒体报道。后来,这个事件本身还上了央视的《见字如面》和《人物》杂志。

但如果现在让我复盘,我会觉得,这虽是一个成功的爆款,却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它倒在了最后一环上:营销和品牌之间的链接——也许你听说过这个事件,但不知道它和我服务的品牌——喜马拉雅有什么关系。
爆款创意是难,但它不是遥不可及。比爆款创意更难的,是做一个品牌爆款。
比我更受挫的,应该就是当年冠名逃离北上广的那位金主爸爸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标杆营销事件中,竟然没有多少人记得金主的名字——我印象里是航旅纵横,结果查了下发现是航班管家。
这就是典型的做了爆款却没效果。而且这种品效不合一,不仅仅是没有回流和营收效果,是用户连品牌名都没记住。
为什么我们记不住金主爸爸的名字?因为这个事件能够成为爆款的根源——也就是用户的逃离情结——与航班管家的品牌内核完全无关。这个活动,源于新世相,也又归于新世相,稳稳地成为了新世相的品牌代言人。
至于金主呢?无关紧要的工具人罢了。
(据说活动冠名费是120万,如果航班管家把这个钱用来投广告和信息流,可能收益还大一点。)
所以品牌做爆款之前,一定要好好地想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品牌。
我自己粗浅的定义是:品牌 = 80%的产品 + 20%的营销。
品牌就是第一心智,而第一心智就是由产品决定的。淘宝 = 买,喜马拉雅 = 听。当然,我们可以在第一心智上有所延展、有所升华,但绝不能脱离它太远。但如果歪出去太多,比如航班管家去冠名逃离北上广,就完全脱离了自己产品的定位,效果肯定不好。
记住,用户要的是创意,而为此买单的品牌主要的是广告,有效率的创意广告,是要两者皆有,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现在连新世相都没有什么创意被人记住了。这两年,刷屏的创意广告已经非常非常少了,少到这半年来B站的屡次营销破圈,令人大吃一惊,被无数人当成营销范本去研究。
为什么创意广告那么难做?因为用户的分享门槛已经非常非常高了。在大部分情况下,用户绝对不会去分享一个广告,无论它做得多有创意。
要记住,分享的深层心理永远是为自己而分享,广告从本质上与分享互斥。所以说,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天然地更具有做品牌爆款的土壤——就像我在前一个回答里面说的,像B站这样的平台,在某种意义上是被用户共创出来的,拥有用户认可的价值观和文化。因此,用户会觉得,分享这个品牌的广告,就是分享我自己。
那么,B站以外的品牌,就没有做品效合一的创意广告的机会了吗?
那倒也不是,虽然会困难很多,但是做到以下三点,依然有可能成功:
1、非常非常了解你的核心用户,并且用好的创意先打动你的核心用户,哪怕你的核心用户只有1000个,也先考虑打动他们,再考虑破圈。有些老板创意之前,动辄就是“要做一个全人类都知道的事件”,往往屁也做不出来。
2、在好的创意、洞察和执行之外,再加上足够新的,让人闻所未闻的营销手段。在《啥是佩奇》之前,没有人想得到电影宣传片可以这么拍,所以它爆了。(但是,复制这个模式的,还想爆一次就不可能了)
3、你的行业是不是在风口,瞄准这个关键时间,去链接风口资源。这1-2年的风口期,创意是会被赋予杠杆的,这也可能是品牌市场部门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我依然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泰国广告,惊为天人,在想中国的广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那时候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中国人素质差,看不懂好创意。
后来,当社交媒体崛起时,各种逃离北上广这类的有趣创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仿佛短短一瞬之后,它们又陆续消失了,我们的眼前立即充斥着比过去还要low的广告。很多公司的市场部已经彻底没有了品牌部门,也不存在创意追求了,而是选择用最最粗暴的大字告诉用户:这是一条广告,来我这,领红包,很优惠,再分享出去,更优惠。
但是,商业的黄金定律就是,一切资源一定会向着最高效的地方而去。如果品牌不再押创意和爆款,一定是因为这样做效率不高,收益不大。
那么做不了创意广告的市场,就在干嘛?
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现在叫着“市场部”名字的部门,做的事情却天差地别。想要入行的人,千万要想明白自己是冲着哪种市场部去。
以后找机会聊聊。
-
聿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24 16:56:12
-
玄都观桂花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8 12:33:53
-
幻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27 14:50:18
-
秃了却没变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30 03:40:08
-
Tom Ligh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10 01:30:21
-
地三鲜. 。o 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05 08:41:14
-
自然酒小酒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3:59:40
-
桑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24 19:44:29
-
Kole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20 23:05:47
-
豆子00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20 04:20:13
-
隔壁大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20 03:55:59
-
LinusC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9 09:53:21
-
持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8 20:12:52
-
穿得漂亮的on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7 21:53:05
-
路人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4 18:27:13
-
quin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02:52:08
-
人字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01:49:13
-
阿周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1 21:56:37
-
酸电子 ꪔ̤̱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1 01:02:59
-
好大一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1 00:25:01
-
一棵羽衣甘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0 20:17:46
-
中二回避投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0 17:11:28
-
R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0 1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