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老人
查看话题 >你有68条来自张献的信息,请查收
(如果你还不认识张献是谁,可以先看这里呀:张献伯伯和糯米饭)
1、2010年与张献初识,他是74岁的康复村的麻风康复者,我是20岁的大学生志愿者。他问我:你认不认识许志安?容祖儿呢?你有没有QQ?
2、我和李浩在张献房间聊天。李浩离开一会儿,有个女孩子来找他。女孩一走,张献故作轻松问:“她是李浩条女?”
3、后来我看穿他了,他最喜欢偷偷摸摸学些流行词,假装轻描淡写说出来,等着人来崇拜他。

4、张献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有志愿者反映他样子严肃,路过也不敢进他房间。张献难以置信:“怎么可能,我这么慈祥!”
5、夏天一个停电的夜晚,几个老人家和大学生热得不行,跑到刘大见的玫瑰园席地而坐,慢慢聊天。有人带头唱起《万水千山总是情》,张献打断歌声幽幽说:“当年汪明荃唱这首歌,从头红到屎忽。”从头红到屁股是广东话里形容一个人很出名的意思。突然创能哥哥猛地从地上蹦起来,“有蚂蚁!”冷静下来就自嘲:“这回,我真是由头红到屎忽了。”张献伯伯继续淡淡地说:“当然,我早就看到你坐那地方有蚂蚁窝了。”
6、天气热了,志愿者要给每个老人家送一把扇子,问张献要什么样的。他说:“比济公那把好点就行了。”
7、我考试回来,坐在玫瑰园的一帮老人家问:“考第一名啦?”我懒于解释就回答说是。大家为我高兴,说我比小寒还厉害。小寒当年考研,是中山大学社工专业的第五名。张献轻蔑一笑:“人家中山大学的,你在东莞理工就算考第一名也远远比不过。”
8、我妈给了我个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是16块钱。在玫瑰园我问大家:16蚊有什么含义呢?张献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等全部想了一遍,还是没有答案。几天后,我都忘了这事了,他们终于把答案讨论出来——16块钱刚好是华莱士一只烧鸡的钱,你妈让你买只烧鸡回来吃。
9、庞阿姨喜欢打扮,在康复村里也穿得漂漂亮亮的。一天,她头上戴一顶小帽,脸上戴一副墨镜,脖子挂一串珍珠项链、手上还挽着一个小皮包,路过让张献看见了。张献嘲笑她在学撒切尔夫人:“你一个皮包才装十几块钱,人家撒切尔夫人至少装几万!”
10、党伯总是坐在玫瑰园里,村里什么消息都了如指掌。张献送给党伯一个称号:路透社。
11、宋庆龄基金会来了,给老人家带来梅菜干、香菇、大米做慰问礼物。说起基金会,党伯不太会说,结结巴巴最后说出来:就是那个国宝……张献冷笑一声,人家是国母!
12、张献突然说:“你们毕业都能拿到两个毕业证书的。”我没听明白。他继续说:“因为你们还有一个‘泗安医科大学’的嘛。”因为张献的机灵想法,从此我们每年在村里办毕业礼,给当年毕业的大学生颁发“泗安医科大学”毕业证书,穿学士服,戴学士帽,让老人家一起庆祝。
13、我偷偷拿了沙沙一包泡椒鸡爪,躲在张献房间吃。营员集体吃饭时间到了,有人来喊,我慌忙把吃了一半的泡椒鸡爪藏在张献旁边,并叮嘱他,“不要偷吃!”后来回来,鸡爪的确没少,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仔细看,张献偷偷把泡椒全吃了。被我揭穿,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14、有志愿者进门,老人家习惯拿出零食:“来!吃!拿着!不要客气!”仿佛拿不出零食就对不住这些年轻客人们。担心买零食让老人家破费,志愿者之间讨论出了个对策:在老人家那儿我们应该要强调午餐已经吃饱了。真拒绝不掉,那就多吃便宜的,并且要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吃到贵的,就说不好吃,下次别买这种了。
15、一天,张献买了鸡翼尖,打算拌上蒜蓉蒸来吃。他一边做饭一边嘲笑其他老人家:“他们给学生吃东西,学生总说饱了、饱了。让人家吃饼干,人家当然说饱了!要是让他来吃一个鸡翼,保证没人说饱,人人都会进来拿一个吃。”
16、的确是这样的。张献这里有合味道泡面,有立顿奶茶,还有各种各样好吃的饭菜,很难忍住不吃的。
17、刘大见有一次想请我吃饭,就是托人买回来两斤鸡翼尖,让张献炸了给我吃。

18、张献想吃汤圆了,给小鱼打电话:“刘大见让我叫你买汤圆,要花生馅的。”
19、张献对我抱怨:“别人打电话来,都礼貌先叫一声‘张献伯伯’。你每次一开口就是,‘张献!今天要买什么?’”
20、我有一套海绵宝宝睡衣,明黄色的,毛茸茸的,暖洋洋的,冬天索性穿着在村里走来走去。党伯一看就问:“你穿来舞龙舞狮啊?”张献不同意:“有毛的怎么可能舞狮,舞狮要很下力气,很热的。”
21、我新买了一双拖鞋。张献问:在哪里买的,几多钱?
我回答:20蚊。
他嗯一声:10蚊一只,不贵啊。
22、刘大见、张献和钟灿坤三个东莞人经常坐在玫瑰园聊天。刘大见和张献一起朗诵了他们童年时期的广东话版《人之初》:人之初,初之人,先生少我几百银,我问先生拿,先生唔比我仲要打我(不给还要打我)……
23、张献鼓励我戒可乐,说:“我以前一天要抽三包烟的,也戒掉了。”
24、吃着吃着饭,张献摸出三块钱给我:“去,买瓶可乐回来。”我问:“你喝?”他说:“喝一点。”唉,戒烟成功的人不也一样沉迷上可乐。
25、看我用咸柑桔泡水喝,张献说:“看你吃酸的,我牙都酸了。”想了一会儿他又重新说:“我没牙都觉得酸。”嘿嘿,78岁的他一颗牙齿都没有,全掉光了。
26、张献迷上吃泡面,房间常备不同口味的合味道,尤其喜欢海鲜味的。他让小董从日本买泡面来,听说日本的泡面很好吃。
27、尝过各种各样的口味,他说我从菲律宾买的最好吃。我想再买,又不记得是哪种:“怎么不把碗留下来?”他说:“留下来做什么,又不是女朋友。”
28、张献胃不舒服的时候,只能吃一点粥,我只好吃泡面。泡好了,我故意引诱他:“分给你一点?”他坚决说:“不吃!”我端着走过去,他赶紧骂我:“走远点!都流口水了!”
29、跟某个老人家很熟了,你会在他家留个杯子。我在张献家放了一个维他奶的赠品马克杯,乳白色的。有一天我喝着茶呢,张献老是偷瞄我看我的反应,我就奇怪了,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他没忍住:“你没发现哪里不一样吗?”我仔细看,对哦,他帮我把杯子洗了,沉积的茶渍刷得一干二净。
30、又有一天,吃着吃着饭,他老是把头侧到一边去,我想他是不是脖子出了问题。认真看了才知道,他戴了个“耳环”,正等着我发现。

31、张献把志愿者的照片贴在硬纸板上,挂上墙,那就可以经常看到了。有一张是湛江志愿者丁丁的单人照,贴不稳,老是掉下来,每次张献都开玩笑,“丁丁无聊了,想走了”,“丁丁想回湛江了,又走了”。有一天张献的碗不知道放哪儿了,我问起,他说:“丁丁走了,连碗一起带走了。”
32、张献伯伯接了个陌生电话,电话那边没声音。他着急,就派人找我,要我帮忙翻回那个号码打回去。他说:“帮我看看是不是哪个学生打来的。”
33、华南师范大学的大民老师跟张献关系很好。他每个周末都带学生来泗安,整理旧档案,还做麻风康复者的口述史。有个星期他没来,张献让我打电话过去问问怎么回事。原来大民感冒了。张献说:“那还是别来了,我抵抗力差。”
34、张献固执地认为,洗不粘锅一定不能用洗洁精,会把涂层洗坏的。常来吃饭的大民老师和莫文春深受其苦,莫文春会偷偷挤一点点洗洁精,大民只敢一遍一遍用热水冲。
35、在此摘抄一段大民老师的微博:
“在张献伯伯家里混饭吃,阿伯做饭精细得让人惊叹,我洗碗太马虎,阿伯拧着又脏还有洗洁精的抹布不断叹气,俺只好乖乖再洗一遍。”
36、莫文春和“石龙仔”灿森被张献拉入黑名单,因为他们饭吃得太多,“把留给狗的饭都吃光了。”
37、可是,做太多吃剩了的时候,张献又会想念起莫文春:“打电话叫阿春过来,跟他说有饭吃。”
38、有人送来辣香肠,张献尝了尝,太辣了吃不了。用来喂狗吧,又怕辣到狗。他想了想,决定留给石龙仔,石龙仔什么都吃。
39、还有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名字叫明明,明明自诩跟张献伯伯关系很好。一天张献紧急给我打电话,让我把他房间里的零食装走,“我看到明明来了,他是个土匪,上次我把吃的藏柜子里他都能翻出来。你把这些带走,我先用饼干应付他。”
40、张献蒸鸡蛋糕失败了,蒸出来硬邦邦的。他不舍得扔掉,切成一小块小块自己慢慢吃。他叹气:“早知道在学生走之前就切好,好让他们解决掉。”
41、张献说,最近很多学生来泗安,大概都是情侣,他们都是一男一女地来,一男一女地离开,可能是发展中的情侣。唉,但是又不便问人家。
42、一大早去找张献,桌子上竟然放着一盒打包的肠粉。
是谁买来的吗?不是。是张献看林伯新买了部电动残疾车,动了心,让林伯载他出去市场买菜逛街。他吃了一碗烧鹅濑粉做早餐,还不忘给我打包份肠粉。
我指着林伯问:“就你们两个啊?”张献笑嘻嘻:“是啊,我们两个去拍拖。”
43、张献居然去市场,这事情谁听了都会吃惊的。张献上次离开村子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他还记得路边有人卖槟榔,他觉得新鲜,买了两包回来完全吃不了。
44、我打算给志愿者录制一个新年祝福视频,让老人家们说几句吉祥话。别的老人家说的都是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学业进步,张献是这么说的:“祝你们女的嫁到富二代,男的娶到富婆!”
45、我给日本营员加藤发信息,自言自语拼英语:“恭喜,Con—gratu—lation——”
张献好像忽然听见什么,抬起头问:“Jackson?刚死了那个唱歌很好听的迈克尔·杰克逊?”
46、我捡到一只撞上玻璃的小鸟,还是暖暖的,着急问张献怎么办。张献想要,用来炖汤。
47、周伯的狗很喜欢来张献家,张献总是给它留饭,还不吵它睡觉。这几天大狗生了六只小狗,我抱一只过来给张献看,他不屑一顾:“你拿来给我泡酒?”
48、张献伯伯不喜欢学圣经,叮嘱我每天下午三点半钟一定要待在他房间里,教会的姑娘看他房间有客人就不会进来了。
49、韩国教会来慰问,请老人家吃围餐,还有小游戏。
其中有这么一个游戏,点名一桌轮流一人一句背圣经,背出来了有礼物。偏偏就点到张献一桌,别的老人家都接得好好的,一到张献,卡住了。张献困窘得没办法,低着头一句话不敢说,像个被点名的小学生。看他出糗,我笑死了。
50、可是他给自己小菜园起的名字是:张记伊甸园。
有一天看我拿着相机,他让我跟他走。他拄着双拐在前面慢慢走,我像个大狗在后面慢慢跟,最后来到张记伊甸园,他扶着木瓜树指挥我:“来,给我影张相。”
51、冬天来了,有的老人家手脚不方便,我去帮忙套被套。张献把棉被抱出来,抱怨说:“这个棉被这么大,一家人都盖得下。怎么给我们独居老人送这种啊!”
52、电视看多了,张献有自己的研究:“中国的新闻节目真是保守,香港新闻主持人说着说着会对视一下的,而中国的主持人,坐近一点都不行。”
53、电视上的人唱歌: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张献轻轻接一句:“傻仔,你爸去包二奶了。”
54、听说,80岁的李茂彬伯伯以前有个老婆,也一起住在康复村里。后来老婆瘫痪在床,李茂彬看到电视广告,到东莞市区买了个治疗仪。再后来,一个专家来慰问,邀请李茂彬到东莞城里“开会”,李茂彬拒绝了。张献对此发表评论:“我认为电视上的假广告那些消费者不是演员,而是像李茂彬这种人,是把他开会时说的话摄下来,放到电视上给人看。”
55、某个早晨张献伯伯感觉头晕,看眼前的桌子晃得厉害,连忙抓住桌脚才没摔倒。他很严肃向医生描述当时的情况:“不是开玩笑的,这张桌子晃得比和谐号还快。”
56、他很多天吃不下东西了,检查结果是胃癌。决定做切除手术,住院的时候我去探望他,发现他躺在病床上抱着一叠外卖单看,认认真真想象味道。唉,禁食的人有点可怜。
57、情况好一点了,医生让张献只能吃鱼肉、豆腐和青菜,其他都不许吃。他忍不住偷偷吃了个肠粉,什么事都没发生,他放下忐忑,沾沾自喜。
58、我去洪梅医院看他,他问:“待会去洪梅吃饭的吧?”一边说一边把手伸到口袋里摸摸摸摸出100块钱,“拿去吃饭!”我也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把几十张100块钱倒出来,“看我比你有钱。”他哦一声,把自己的一张钱放回去了。嘿嘿,刚好那天要帮人到银行存钱。
59、张献住院了两个月。出院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把长出来的白头发染黑。
60、还有,选了两张外卖单带回来,说这是最好吃的两家。
61、张献让我买甜醋,可是先不用买猪脚,等他下次到医院拆线了再做猪脚姜吃。结果第二天中午我就接到电话,“猪脚姜做好啦,几时来吃?”原来是他馋了一晚没忍住,托了林伯到市场买猪脚。
62、张献的儿子来了。我称呼他为张叔叔,非常孝顺,是个绅士又善良的人。张叔叔来,打包来十盒肠粉,张献惊呆了:“拿这么多来做什么!”叔叔说:“给你分给人吃,你给学生吃。”张献气坏了:“今天星期四,哪有学生来!”只肯留下两盒,其他让儿子拿回去。
63、张献吩咐儿子买一碗粥、一条鲈鱼。第二天张叔叔来了,带来一大盆粥,三个粽子,两条鲈鱼,一斤排骨,几个苦瓜,一把豆角和一把葱。
64、张献做胃癌手术用了七万九,自付三千九。泗安医院还给老人家补贴两千九,做那么大的手术,实际上张献只付了1000元。张献还不满意,想让儿子报销这1000元。我故意问:不如你跟儿子说3900?他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跟我们黄主任有联系,怕一问就穿帮。”
65、说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张献把全部财产整理好,让张叔叔带回家了。他说,放在房间里,怕人来偷。
66、他把珍藏的旧版纸币给我保管,那是他等着以后升值的宝贝。他按面值排好,用红色塑料绳捆成一叠。

67、张献走了,村里的惯例是陈洪维陈伯帮忙收拾房间的遗物。陈洪维感叹道:张献真是的,家里一毛钱都没有,东西全部整理好了,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68、房间收拾出来不久,余宏伯伯搬进去住了。余宏非常脏,又固执,满地是用过的纸巾和发霉的蔬菜,有人帮他收拾就骂人,以为人人都想偷他东西。陈婆婆叹气:“如果张献回来看到自己房间变成这样子,一定会掐死余宏。”
❤❤❤ ❤❤❤ ❤❤❤
另外…补一个公众号上不敢写的:
张献病重,可能余下的日子不多了。张叔叔终于决定向后辈坦白。那天,在医院,张献第一次见到20多岁大的孙女。我想采访一下当时的情景,结果他说:“想不到长得那么难看,应该怪她阿妈太丑了。”
张叔叔一家对不起,如果你还是不小心看到这里,记得这是他的原话,要怪就怪他。
(为什么公众号上不敢写呢,因为孙女给我上一篇点赞了,还写评论:感谢你们。)